正月初的日頭還毒得能曬裂地里的土坷垃。從李家莊往東南走八里地,過了一道土坡就是通往蛤蟆灣的岔路口,往常這時候,拉著花生的驢車、板車能從岔路口排到土坡下——蛤蟆灣的古鄉村副業榨油坊現在是這十里八鄉公認的實在去處,一斤花生能多出兩錢油,油渣還有一半能拿回去喂豬,比公社直屬的三鄉鎮國營榨油廠強出一大截。可今天,剛爬上土坡的李老栓,眼瞅著岔路口那棵老松樹上掛著的東西,手里的驢韁繩“啪嗒”掉在地上。
那是塊門板改的牌子,足有八仙桌那麼大,用紅漆刷了個實心的“禁”字,邊緣還歪歪扭扭描了圈黑邊,像塊剛從墳頭扒出來的碑。牌子底下拴著根麻繩,被風扯得晃悠,紅漆在日頭下亮得刺眼,把“禁止通行”四個小字襯得格外扎眼。李老栓揉了揉老花眼,又往前湊了兩步,才看見牌子右下角用粉筆寫的一行小字“行人可通,榨油車輛禁行”。
“這是啥章程?”李老栓的驢是頭灰驢,拉了半車曬干的花生,麻袋堆得冒尖,這會兒正甩著尾巴趕蒼蠅,听見主人的話,也跟著打了個響鼻。周圍陸續有人上來,都是各村拉著花生去榨油的,王家坳的王二柱趕著輛板車,車轅上還坐著他六歲的兒子狗蛋,看見牌子就嚷嚷“爹,那是啥?咋不讓走了?”
王二柱把煙袋鍋子往車幫上磕了磕,眉頭擰成個疙瘩“誰知道呢?上周來還好好的,這才幾天就立了牌子。”他說著就往牌子底下走,伸手想摸那紅漆,剛踫到門板,就听見身後有人喊“哎!別動!”
回頭一看,是個穿藍布工裝的年輕人,胳膊上套著個“公社巡查”的紅袖章,手里攥著根木棍,腰桿挺得筆直,像是剛從部隊退伍的。“這牌子是公社讓掛的,不讓摸,更不讓摘!”年輕人嗓門挺亮,震得樹上的麻雀撲稜稜飛起來。
“公社讓掛的?”李老栓湊過去,聲音帶著顫,“同志,俺們是去蛤蟆灣榨油的,你看這花生都曬好了,再不榨就該返潮了。行人能過,俺們這板車不算行人,可也沒別的路啊!”
“那不管,”年輕人把木棍往地上一頓,“上面說了,蛤蟆灣那榨油坊沒辦齊手續,暫時不讓收油了,你們要榨油,去三鄉鎮的國營廠。”
這話一出口,周圍頓時炸了鍋。剛趕過來的趙家村會計趙守業,手里還拿著個賬本,一听這話就急了“沒辦齊手續?上周俺們村還在那兒榨了兩擔花生,咋這周就沒手續了?國營廠那地方,排隊能排到天黑,一斤花生才出六錢油,還淨是渣子,俺們這小生產隊,耗不起啊!”
“就是啊!”人群里有人喊,“俺家老婆子等著花生油過生計呢,去三鄉鎮來回得半天,驢都得累趴下!”
“這不是折騰人嘛!”
年輕人被圍在中間,臉漲得通紅,手里的木棍攥得更緊了“吵啥吵!上面的規定,我只是執行!再吵我就報公社了!”他這話不僅沒壓下聲,反而讓人群的火氣更大了。李家莊的李鐵蛋是個火爆脾氣,擼起袖子就往前沖“報公社?你讓公社的人來!俺們又沒犯法,拉著自家花生榨油,礙著誰了?這牌子掛得就不合理!”
王二柱趕緊拉住李鐵蛋“別沖動,別沖動,咱先問問清楚。”他轉向年輕人“同志,你看這麼多人都拉著花生來了,總不能讓大家白跑一趟吧?你能不能給公社打個電話,問問到底咋回事?”
年輕人梗著脖子“電話我昨天就打過了,上面說沒得商量,就是不讓過。你們要麼去三鄉鎮,要麼就把花生拉回去。”
“拉回去?”李鐵蛋甩開王二柱的手,“俺們從村里拉到這兒,走了三里地,你讓俺拉回去?你咋不早說!”他說著就想去掀那牌子,周圍的人也跟著起哄,趙守業趕緊攔住“鐵蛋,別胡來,掀了牌子咱更說不清楚了。”
就在這亂糟糟的時候,遠處又傳來一陣驢車的吱呀聲,是張家村的張老實,他拉著滿滿一車花生,車後還跟著兩個村民。張老實一看這陣仗,趕緊停住車“咋了這是?咋都堵在這兒了?”
“不讓過!”有人喊,“說蛤蟆灣榨油坊沒手續,讓去三鄉鎮!”
張老實的臉一下子垮了“咋會這樣?俺家那口子還等著油呢,這要是去三鄉鎮,明天都未必能輪上。”他蹲在地上,手摸著麻袋里的花生,花生殼干得脆響,一捏就碎,“這花生曬得正好,榨出來的油才香,要是放兩天,就不是這個味了。”
人群里的火氣漸漸從嚷嚷變成了咒罵,有人罵公社辦事不地道,有人罵國營廠壟斷,還有人罵那掛牌子的人缺德。李老栓嘆了口氣,摸出煙袋鍋子,卻怎麼也點不著火——手太抖了。他家里有兩個孫子,等著花生油過生計,上周在蛤蟆灣榨的油,清亮亮的,炒菜都香,現在要是去國營廠,怕是得多榨十斤花生才能湊夠數。
“要不,咱去三鄉鎮吧?”人群里有人小聲說,是王家坳的王三,他拉的花生不多,就半車,“再在這兒耗著也不是辦法,日頭都快到頭頂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這話讓不少人動了心思。王二柱看了看車上的狗蛋,狗蛋正趴在麻袋上打盹,小臉曬得通紅。“也行,”王二柱說,“俺們先去三鄉鎮看看,要是人少就榨,人多再想辦法。”他說著就調轉車頭,驢車吱呀吱呀地往回走,跟著他走的還有三四戶人家,都是拉的花生不多,耗不起時間的。
李鐵蛋看著他們走了,氣得往地上啐了一口“沒骨氣!憑啥他們讓去哪兒就去哪兒?俺就不信,這路還能一直封著!”他留在原地,還有趙守業、李老栓和十幾個村民,都不願意走——要麼是拉的花生太多,去三鄉鎮不劃算;要麼是等著油用,實在耗不起。
日頭漸漸移到了正南,曬得地上的土都發燙,但是樹蔭下卻又感到冷,村民們有的坐在板車上,有的靠在老槐樹下,嘴里的咒罵聲漸漸低了下去,只剩下驢的響鼻聲。趙守業掏出賬本,翻來覆去地算著賬“俺們村這次拉了五十斤花生,去國營廠榨,出油率按六錢算,只能出三十斤油,還得付加工費五塊錢;要是在蛤蟆灣,能出三十五斤油,加工費才三塊五,這一來一回,差了五斤油和一塊五毛錢,可不是小數目。”
李老栓點點頭“俺家拉了四十斤,差得更多。再說國營廠的油,總覺得不如蛤蟆灣的香,俺家老婆子說,那油里摻了別的東西。”
就在大家唉聲嘆氣的時候,李鐵蛋突然踫了踫身邊的人“哎,你看那邊。”順著他指的方向,只見不遠處的蘆葦叢里,有個穿灰布褂子的年輕人正朝他們使眼色。那年輕人看著面生,不像附近村里的,手里拿著個草帽,不停地扇著,嘴里還小聲喊“要去蛤蟆灣的,過來兩個人。”
李鐵蛋和趙守業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里的疑惑。李鐵蛋站起身“俺去看看。”他慢慢走過去,剛靠近蘆葦叢,那年輕人就湊過來,聲音壓得很低“你們是去蛤蟆灣榨油坊的吧?我是‘蛤蟆灣油坊’讓來的。”
喜歡帶著隨身空間重生70年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帶著隨身空間重生70年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