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隨身空間重生70年代

第316章 準備年貨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江中燕子 本章︰第316章 準備年貨

    農歷臘月二十六的清晨,天色剛蒙蒙亮,三鄉鎮還籠罩在一片薄薄的晨霧之中。雖說是晴天,但南方的冬天總帶著一股濕冷的寒意,風吹在臉上像是用冰冷的毛巾輕輕拂過。

    村子周圍的稻田,只剩下整齊的稻茬排列在田間,偶爾有幾只麻雀在田間跳躍覓食,發出清脆的鳴叫聲。

    早晨八點左右,太陽已經升了起來,金黃色的陽光透過薄霧灑向大地,將霧氣染成淡淡的金色。村子上的炊煙裊裊升起,與晨霧交織在一起,空氣中彌漫著柴火燃燒的淡淡煙味和家家戶戶早餐的香氣。偶爾能听到遠處傳來的雞鳴犬吠,以及人們忙碌的腳步聲和交談聲,整個村子都沉浸在春節前的忙碌與期待之中。

    江奔宇早早地就起了床,他站在牛棚院子里,感受牛棚房的冷清,對于覃龍他們搬入新居,還是有些一下子感到不習慣,隨後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氣,感覺整個人都清醒了許多。他穿著一件厚實的棉襖,腳上是一雙黑色的布鞋,雖然有些舊,但很干淨。院子里打掃得干干淨淨,連角落里的雜物都整理得井井有條。這是南方農村過年的傳統,臘月二十三開始,家家戶戶都要大掃除,清洗家具、桌椅,甚至床單和蚊帳,以迎接新年的到來。雖然他大年三十也搬到新房子那邊守夜,但是還是把這里收拾得干干淨淨,畢竟這里過了年之後,這里就被回收到集體,听說準備用來安置前段時間那些初步安定的逃荒者。江奔宇正在感慨的時候就听到有人叫喚他。

    “老大,準備好了沒?”院門外傳來了何虎的聲音,伴隨著自行車鈴鐺的清脆響聲。江奔宇抬頭望去,只見何虎和覃龍騎著自行車停在了牛棚房院子門口。何虎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自從搬進新房後,他整個人都變得精神煥發,仿佛遇上了什麼天大的喜事。

    “還在樂啊?今天都農歷二十六了,都過去三天了,還在樂?”江奔宇一邊笑著搖頭,一邊推著自行車走出院子。他的自行車是一輛永久牌,雖然有些時日了,但保養得還不錯,車架上雖然有些髒兮兮,但齒輪和鏈條都上了油,騎起來還算輕快。

    何虎嘿嘿一笑,拍了拍自己的自行車座︰“樂呵樂呵怎麼了?住新房可是大事,一輩子能遇上幾回?”他的新車是一輛鳳凰牌自行車,車把上的鈴鐺 亮,車架上還系著新居入伙時的一根紅綢帶,顯得格外喜慶。

    覃龍則是一臉沉穩,他騎的是一輛半舊的飛鴿牌自行車,車筐里放著一個布包,里面似乎裝了不少東西。他看了看江奔宇,問道︰“老大,你去買過年東西了沒?”

    江奔宇點了點頭︰“我去鎮上跟小惠說了一聲,他就按你們上次入新居買的東西,給我也備了一套。”小惠是鎮上的供銷社售貨員,平時大家買東西都找他,他總能想辦法搞到一些緊俏商品。

    覃龍搖了搖頭︰“老大,我不是說新居入伙的東西,我是說過年的東西。”

    “過年的東西?不就是鞭炮、對聯麼?”江奔宇有些不解地問道。在他看來,過年無非就是貼貼對聯,放放鞭炮,再吃頓好的,沒什麼特別的。

    覃龍笑了笑,開始侃侃而談︰“老大,你這可就說得太簡單了。過年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事,尤其是對我們南方農村來說,年貨采購是一門大學問。”他一邊推著自行車往前走,一邊詳細解釋起來。

    “首先,是基礎食品。大米是我們的主食,但光靠生產隊分的那點口糧是不夠的,還得用紅薯、玉米這些雜糧來補充。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額外買點面粉,做點包子、饅頭什麼的。面粉大概一毛八分錢一斤,不算太貴,但也不是家家都舍得買。”

    “豬肉是過年的重頭戲,生產隊通常在年底會宰豬分肉,每人能分到兩斤左右。有些人家為了多弄點油水,會用瘦肉去換豬板油,回家熬成油,炒菜的時候能多點油腥。豆腐也是必備的,八分錢一斤,便宜又實惠。”

    “零食方面,炒貨是必不可少的。花生、瓜子、紅薯片,這些都是自家炒的,有些人家還會用江沙炒膨化食品。糖果算是奢侈品,水果糖一分錢一顆,大白兔奶糖兩分錢一顆,一般都是按戶定量供應,只有條件好的人家才會多買點。還有些人家會自己做米糖、餈粑,用自產的糯米和蔗糖,雖然麻煩,但省錢又好吃。”

    江奔宇听得入神,不由得感嘆道︰“沒想到還有這麼多講究。”

    覃龍繼續說道︰“還有就是傳統習俗相關的東西。雖然現在特殊期間很多習俗都被限制了,但祭祀活動還是以低調的方式進行。香燭、紙錢這些還是要買的,有些地方還用紅紙寫春聯代替門神畫像。像廣西藤縣那邊,還有用新水、紅糖煮‘靈湯’祈福的習俗。”

    “節日裝飾方面,年畫和紅紙是常見的,有些人家還會用竹篾和紅紙做簡易燈籠掛在門口。舞獅活動在部分地區也很流行,獅頭都是用彩布和竹架自己扎的。”

    “衣物和日用品也是年貨的一部分。布票是買衣服的關鍵,一般人家只會給小孩買新衣服,大人的衣服都是修補一下繼續穿。布料大概五毛到一塊錢一尺,一套童裝得要兩三塊錢,所以我估計我們那些碎布頭更暢銷。而煤油燈是主要的照明工具,煤油得憑票供應,春節前得提前儲備。火柴兩分錢一盒,肥皂一毛五一塊,這些都得提前買好。還有些人家會買點白酒,大概一塊二一斤,用來祭祀或者待客。”

    覃龍說到這里,頓了頓,又補充道︰“生產隊也會分配一些東西,比如豬肉、魚、花生、瓜子等。有些地方還會通過跨區域協作獲取稀缺物資,比如用木炭、大米換鋼材、水泥,或者通過集市、流動貨郎買外地特產。”

    “最後就是地域特色了,我們這就是臘魚和雞。听說像桂省藤縣,春節必做‘芋頭扣肉’,用自產芋頭和油炸過起花皮的豬肉蒸制,是宴客的主菜。還有太平米餅,用糯米和花生做原料,寓意‘香甜圓滿’。舞獅活動更是重要,獅頭用竹篾和彩紙扎制,表演隊伍走村串寨祈福,戶主用糖果、零錢酬謝。有些人家還會在初一清晨挑‘新水’,加紅糖、竹葉煮‘靈湯’,祈求全家安康。”

    江奔宇听完,不由得感慨萬千︰“沒想到,過一個年還有這樣的說法!我以前真是太小看這件事了。”

    覃龍笑了笑︰“是啊,過年可不是簡單的事。尤其是現在物資短缺,家家戶戶都得精打細算。普通人家年貨總支出大概二十五到三十塊錢,其中肉類佔四成以上。為了省錢,大家都盡量自產自制,比如磨豆腐、腌酸菜、釀米酒。采購高峰期就是從臘月二十三到除夕,買肉、買布都得排長隊。有些人家為了多弄點物資,提前幾個月就開始養家禽、種經濟作物,換點現金或者票證。”

    何虎在一旁插嘴道︰“所以說,老大,咱們得趕緊去鎮上,不然好東西都讓別人搶光了!”

    江奔宇點了點頭,推著自行車跟上兩人︰“走吧,這次我們都騎自行車去鎮上一趟。”

    三人騎著自行車,沿著鄉間小路往三鄉雜鎮駛去。小路兩旁是整齊的稻田,田里的水已經干涸,露出黑褐色的泥土,還有七零八落草堆,只是草尖被夜霜凍上早就變成枯黃的雜草。遠處的山巒在晨霧中若隱若現,仿佛一幅水墨畫。路邊的樹枝上掛著霜花融化成的水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何虎一邊騎車一邊哼著小調,顯得格外興奮。覃龍則是一臉嚴肅,時不時提醒兩人注意路況。江奔宇跟在後面,心里充滿了對即將到來的春節的期待。

    一路上,他們遇到了不少同樣去鎮上采購年貨的鄉親。有人推著獨輪車,車上堆滿了各種貨物;有人背著背簍,里面裝滿了蔬菜和家禽;還有人騎著自行車,車把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包裹。大家互相打招呼,臉上都洋溢著節前的喜悅。

    “何虎,你們也去鎮上啊?”一個推著獨輪車的中年男子笑著問道。

    “是啊,李叔,去買點年貨。”何虎大聲回應道。

    “趕緊去吧,今天鎮上人多,去晚了好東西就沒了!”李叔笑著說道。

    三人加快了速度,自行車在土路上顛簸前行,車輪碾過碎石,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陽光越來越強烈,霧氣逐漸散去,鎮子的輪廓漸漸清晰起來。

    三鄉鎮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小鎮,鎮子房屋延伸依著河道兩岸分布,工廠又多,和其他地方的縣城都有的一比,但五髒俱全。街道兩旁是青磚黑瓦的房屋,有些房屋的牆壁上還貼著文革時期的標語,雖然已經褪色,但依然清晰可見。鎮中心有一個不大的廣場,平時是集市所在地,每逢趕集日,這里就會擠滿來自周邊村莊的農民。

    今天雖然不是正式的趕集日,但因為臨近春節,那些紅袖章的打辦廳工作人員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像平時那麼嚴格,所以鎮上依然熱鬧非凡。街道兩旁擺滿了各種攤位,賣肉的、賣菜的、賣布料的、賣年畫的,應有盡有。人們摩肩接踵,討價還價聲、吆喝聲、笑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獨特的春節前奏曲。

    三人推著自行車,艱難地在人群中穿行,來到自行車保管的地方。隨後向看守的大叔交了保管費。那大叔就拿出三副對半隨意破分牌子,牌子上還寫有數字,數字也是被隨意毫無規律的破開,一半令牌綁在自行車上,一半分別遞給江奔宇,覃龍,何虎三人,還叮囑說道“別把這個牌子弄掉,不然到時候需要請派出所的同志過來一下才能給你們取車回去。”

    三人聞言點點頭表示明白。于是何虎一邊走一邊四處張望,時不時停下來看看攤位上的商品。覃龍則是一臉目標明確,直奔供銷社而去。江奔宇跟在後面,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

    供銷社是鎮上最大的商店,平時供應各種生活必需品,從糧食布料到煤油火柴,應有盡有。今天這里更是人山人海,排隊的人從店內一直延伸到店外。小惠站在櫃台後面,忙得滿頭大汗,一邊稱重一邊收錢,還要時不時回答顧客的問題。

    “小惠!”何虎大聲喊道。

    小惠抬起頭,看到三人,臉上露出笑容︰“喲,你們來了!等等啊,我忙完這波就過來。”

    三人站在一旁等待,看著小惠忙碌的身影。櫃台前擠滿了人,大家手里拿著各種票證,焦急地等待著。一個老太太手里攥著肉票,不停地往前張望;一個中年婦女拿著布票,小心翼翼地護著身邊的孩子;還有一個年輕人拿著糧票,一臉緊張地盯著櫃台上的秤。

    “看來今天人真多啊。”江奔宇感嘆道。

    覃龍點了點頭︰“每年都這樣,越到年底人越多。有些東西供應緊張,去晚了就沒了。”

    等了大約半個小時,小惠終于忙完了一波,有人頂替她一會,她也是趁機休息一下,擦了擦汗走到三人面前︰“你們要買什麼?”

    覃龍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清單︰“我們要買過年用的東西︰面粉、豬肉、豆腐、花生、瓜子、糖果、香燭、紙錢、年畫、紅紙、煤油、火柴、肥皂,還有一瓶白酒。”

    小惠看了看清單,皺了皺眉︰“東西不少啊。面粉還有,豬肉得排隊,豆腐得去豆腐坊買,花生瓜子還有庫存,糖果得看運氣,香燭紙錢還有,年畫紅紙也有,煤油火柴肥皂都有,白酒得憑票供應。”

    何虎急忙說道︰“小惠姐,你幫幫忙,我們都提前說好的。”

    小惠笑了笑︰“放心吧,我都給你們留著了。不過豬肉得你們自己去排隊,今天肉攤人太多,我也插不上手。”

    三人謝過小惠,先把能買的東西都買了,然後直奔肉攤而去,不是他們想去排這長隊,如果他們不去排隊,過年的時候,從隨身攜帶空間里拿出的肉,怎麼像別人解釋?又怎麼解釋得清楚。

    肉攤前早已排起了長隊,人們手里拿著肉票,翹首以盼。攤主是一個膀大腰圓的中年漢子,手里拿著一把大刀,熟練地切割著豬肉。案板上擺著半扇豬肉,肥瘦相間,看起來十分新鮮。

    “今天這豬肉真好!”何虎贊嘆道。

    覃龍點了點頭︰“基本生產隊當天早上剛宰的豬,當然新鮮。”

    排隊等了將近一個小時,終于輪到三人。覃龍拿出肉票,買了三斤豬肉,又用部分瘦肉換了一些豬板油。攤主熟練地切肉、稱重、包好,動作一氣呵成。

    “接下來去買豆腐。”覃龍說道。

    豆腐坊在鎮子的另一頭,是一個不大的作坊,門口排著不長不短的隊伍。空氣中彌漫著豆腥味和熱氣,作坊里傳來磨豆機的嗡嗡聲。坊主是一個老師傅,看到三人過來,笑著打招呼︰“來了?今天豆腐不錯,剛出鍋的。”

    覃龍買了五斤豆腐,用荷葉包好,放進車筐里。

    “接下來是糖果和炒貨。”覃龍看了看清單,“糖果得去供銷社旁邊的副食品店,炒貨得去集市上買。”

    副食品店人也不少,但相比供銷社要好一些。櫃台里擺著各種糖果,水果糖、大白兔奶糖、花生糖、芝麻糖,琳瑯滿目。覃龍買了一些水果糖和大白兔奶糖,又買了一些花生和瓜子。

    “這些夠嗎?”江奔宇問道。

    覃龍搖了搖頭︰“還得去買些紅薯片和米糖。這些東西集市上都有,我們得去轉轉。”

    集市上人聲鼎沸,各種攤位鱗次櫛比。賣蔬菜的、賣水果的、賣家禽的、賣手工制品的,應有盡有。三人在人群中穿行,時不時停下來看看。

    在一個賣炒貨的攤位前,覃龍買了一些紅薯片和江沙炒的膨化食品。攤主是一個老太太,一邊炒貨一邊吆喝︰“新鮮炒貨,又香又脆!”

    在一個賣手工米糖的攤位前,覃龍又買了一些米糖和餈粑。攤主是一個年輕人,手法熟練地將糯米搓成團,包上花生餡,再裹上芝麻。

    “這些都是自家做的,干淨又好吃。”年輕人笑著說道。

    最後,三人來到一個賣年畫和紅紙的攤位前。攤位上擺著各種年畫,有福字、壽字、鯉魚跳龍門、年年有余等傳統圖案,還有一些文革題材的新年畫。紅紙則是一疊疊地擺在一旁,供人挑選。

    覃龍選了幾張年畫和一疊紅紙,又買了一些香燭和紙錢。

    “這些東西夠了嗎?”江奔宇問道。

    覃龍點了點頭︰“基本上齊了。不過還得去買點煤油、火柴和肥皂。”

    回到供銷社,小惠已經幫他們把剩下的東西都準備好了︰煤油、火柴、肥皂,還有一瓶白酒。

    “這些東西都得憑票供應,我可是給你們留好了。”小惠笑著說道。

    三人謝過小惠,把所有的東西都裝上車筐,用繩子固定好。

    “好了,該買的都買了,咱們回去吧。”覃龍說道。

    “天色還早,我們去碼頭茶攤那邊一趟吧!估計子豪,強軍,李大偉、、覃天明,張子強、劉國龍 劉永華 楊致遠,王旭,梁智峰,梁智杰,何博文,鬼子六,他們都在那邊。”江奔宇說道。

    三人推著自行車,走出供銷社。太陽已經升到了頭頂,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鎮子上的人群依然熙熙攘攘,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節前的喜悅。

    前往碼頭茶攤的路上,三人一邊騎車一邊聊天。

    “沒想到買年貨這麼麻煩。”江奔宇感嘆道。

    何虎笑了笑︰“麻煩是麻煩,但過年不就是圖個熱鬧嘛。”

    覃龍點了點頭︰“是啊,過年不僅僅是為了吃好的穿好的,更重要的是一種儀式感,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江奔宇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想起小時候過年,家里雖然不窮,但母親總會想方設法做一頓豐盛的年夜飯,父親則依舊會親自貼春聯、放鞭炮,全家圍坐在一起守歲。那些簡單的儀式,卻充滿了溫暖和期待。

    “對了,龍哥,你剛才說的桂省藤縣的習俗,是真的嗎?”江奔宇好奇地問道。

    覃龍笑了笑︰“當然是真的。我有個遠房親戚在藤縣,有年春節我去過一趟,親眼見過他們的習俗。他們做的芋頭扣肉特別好吃,太平米餅也很香甜。舞獅活動更是熱鬧,整個村子的人都出來看,獅隊走家串戶,祈福送吉祥。”

    何虎插嘴道︰“听起來真有意思,以後有機會我們也去看看吧。”

    覃龍點了點頭︰“是啊,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春節習俗。雖然現在物資短缺,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未改變。”

    三人一邊聊一邊騎,不知不覺就回到了茶攤。茶攤已經掛起了自制的大紅燈籠,門上的舊對聯已經撕得干淨,都準備好地方給貼上了新春聯,整個茶攤都彌漫著節日的氛圍。

    “好了,東西都買齊了,接下來就是準備過年了。”覃龍笑著說道。

    江奔宇看著車筐里滿滿的年貨,心里充滿了期待。這是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但人們對春節的重視和期待從未減少。通過精打細算、自產自制和有限的市場購買,家家戶戶都能拼湊出一個簡樸而充滿儀式感的春節。

    這不僅是對物質的追求,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延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憑票搶購到自產補充,從祭祀祈福到民俗活動,每一個細節都體現了農村堅韌的生活智慧和文化傳承。

    江奔宇深吸一口氣,感受著空氣中越來越濃的年味。他知道,這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期待的新年。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帶著隨身空間重生70年代》,方便以後閱讀帶著隨身空間重生70年代第316章 準備年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帶著隨身空間重生70年代第316章 準備年貨並對帶著隨身空間重生70年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