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的第三天,廣袤的田野正上演著金黃與蒼翠交織的畫卷。村莊周邊地勢平坦的稻田已褪去華裳,整齊排列的稻茬如同被精心裁剪的金色絨毯,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訴說著農人的辛勤與土地的饋贈。
而遠離村莊的山坳深處,幾壟梯田稻田仍披著沉甸甸的稻穗,在山風的吹拂下,如金色的波浪般起伏搖曳,等待著鐮刀的親吻,完成這場秋天的儀式。
晌午時分,晴空萬里無雲,熾熱的陽光如傾瀉的熔金,肆意地灑向大地。
村里如足球場大小的曬場上,新收的稻谷堆積成連綿的金色小山,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稻香,這是豐收的味道,也是農人們一年辛勤勞作的結晶。
孩子們在稻堆間嬉笑打鬧,老人們坐在場邊的樹蔭下,一邊抽著旱煙,一邊望著這豐收的景象,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然而,夏末秋初的海邊天氣,猶如善變的精靈,總是在人們毫無防備時展現出它的另一面。俗語說“天有不測風雲,月有陰晴圓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此有著深刻的體會。
不知何時,原本澄澈如洗的天空,像是被一雙無形的大手悄然蒙上了一層灰紗,漸漸陰沉下來。
遠處大海的方向,幾朵烏雲如黑色的箭頭,劃破天際,零星地散布著。它們看似渺小,卻帶著一種不容忽視的壓迫感,仿佛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先遣部隊,透著令人不安的威嚴。
原本在大榕樹樹蔭底下乘涼的老莊稼漢們,都是與土地相伴一生的“活氣象站”。他們憑借著多年與自然打交道的經驗,練就了敏銳的觀察力和精準的判斷力。當看到天邊那呈箭頭排列的烏雲時,他們布滿皺紋的臉上瞬間凝固了笑容,眼神中流露出凝重與擔憂。
這些老人們深知,這樣的天象預示著一場來勢洶洶的暴風雨即將降臨,而曬場上那堆積如山的稻谷,正面臨著被雨水吞噬的危險。
沒有絲毫的猶豫,老莊稼漢們立刻邁開早已不再矯健卻依然堅定的步伐,朝著曬場的方向狂奔而去。那個用來召喚眾人聚集開工的鑼鼓,也被急促地敲響,“當!”“當!”“當!”,他們一邊跑,一邊敲,一邊大聲呼喊︰“快回去曬場收稻谷!有大雨要來了!要快!”那急切的呼喊聲,帶著歲月沉澱的厚重與焦急,在曬場上響起。那鑼鼓聲,則在村莊的上空回蕩,如同一記記重錘,敲打著每個人的心。
正在田間勞作、河邊洗衣、家中忙碌的村民們,听到這鑼鼓聲聲,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毫不猶豫地加入到這場緊急的行動中,往曬場的方向跑去。
與此同時,曬場那邊傳來了急促而響亮的敲鑼聲,“鐺”“鐺”“鐺”,鑼聲劃破了村莊原本的寧靜,如同緊急的戰鼓,召喚著全村人投入到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中。听聞鑼鼓聲,緊接著,不斷有人扯著嗓子高聲吶喊︰“要下雨咯!!要下雨咯!大家趕快來收稻谷啊!”這充滿緊迫感的聲音,讓整個村莊瞬間沸騰起來,男女老少紛紛朝著曬場涌去,一場保衛豐收果實的戰斗即將打響。
在曬場上,一位被安排協助看管稻谷的年輕人,望著天邊那幾朵看似微不足道的烏雲,臉上露出不以為然的神情。他年輕氣盛,對老一輩的判斷有些懷疑,語氣中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畏︰“老覃叔,真的會下雨?那邊才飄來幾朵烏雲而已,怕什麼呀?再說我們那麼多人在這里,就算下雨肯定能收得及時。”年輕人的話語中,透露出對自然力量的輕視,也暴露了他經驗的匱乏。
老覃叔聞言,眉頭緊鎖,布滿老繭的手緊緊握住木推耙,臉上滿是不悅︰“你懂個屁!老叔我干了一輩子的農活,還能被你兩三眼就學去了?快點收稻谷吧,別說那麼多話,你不干就不干,不要擋著其他人干!”老覃叔一邊訓斥著年輕人,一邊迅速放下手中的鑼鼓,熟練地拿起木推耙,將稻谷往曬場地勢高的地方推成堆,這是以防萬一,萬一雨水來得太快,稻谷還沒來得及收起來搬走,就可以用雨布一蓋,就盡可能地避免谷子被雨水淋濕了。他的動作行雲流水,每一個步驟都經過了無數次的實踐,彰顯著幾十年積累的經驗與智慧。他知道,未雨綢繆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即使只有一絲下雨的可能,也絕不能掉以輕心。
年輕人被老覃叔的訓斥說得滿臉通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再多言。他意識到自己的淺薄,趕忙拿起一旁的木耙,站到谷堆中央,開始認真地將四處散落的稻谷勾到腳下。其他村民們也紛紛行動起來,大家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有人拿起特制的大竹枝掃把,將木耙勾過的地方剩下的薄薄一層稻谷,快速地掃往谷堆的方向;有人搬來籮筐,準備將稻谷裝起來運往祠堂。一時間,曬場上人來人往,吆喝聲、勞作聲、工具的踫撞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緊張而激昂的勞動交響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邊的烏雲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原本零星的幾朵烏雲,如同得到了某種召喚,迅速集結壯大。它們身後,黑壓壓、連綿不絕的一大片烏雲如同一支浩浩蕩蕩的黑色大軍,鋪天蓋地地朝著村莊逼近。烏雲下方,一層白蒙蒙的水霧若隱若現,這是暴雨來臨前的征兆,對于靠天吃飯的農人來說,這景象再熟悉不過,也讓他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所有人都心急如焚,恨不得自己能長出三頭六臂。他們加快了手中的動作,拼命地將稻谷鏟進籮筐,爭分奪秒地想要把這些來之不易的糧食轉移到祠堂大廳之中。村里的老人們,雖然年事已高,但也不顧年邁體弱,拄著拐杖來到曬場,幫忙傳遞工具、照看稻谷;小孩子們則在大人的指揮下,搬運一些輕便的物品,盡自己的一份力。大家有的拿著木桶,有的拿著袋子,甚至有人拿起了洗臉盆子,只要是能裝稻谷的容器,都被派上了用場。
不一會兒,那些在村周邊干活的人也紛紛趕回。他們不論男女,身上都粘著泥巴和雜草,汗水濕透了衣衫,頭發凌亂地貼在臉上,口中喘著粗氣,顯然是一路狂奔回來的。但他們顧不上休息,一回到曬場,便毫不猶豫地加入到這場緊張的戰斗中。
老一輩的叔公們站在一旁,如同戰場上的指揮官,大聲地指揮著︰“快!快!加快速度!”“這邊!這邊!來幾個人!”“那里的還剩一點點,不需要那麼多人,過來幾個人到這邊來!”在他們的有序指揮下,整個收稻谷的過程雖然緊張忙碌,卻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在全村男女老幼齊心協力的努力下,曬場上的稻谷被快速地搬運到祠堂內部。當整個足球場大小的曬場上,只剩下最後的一籮筐左右的稻谷,還沒來得及用掃把掃聚在一起時,天空中的烏雲終于來到了曬場上空。
起初,只是零零星星的雨點掉落在曬場上,瞬間就被硬黃土夯實的曬場吸收了。然而,雨點很快就變得密集起來,曬場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水印。
緊接著,傾盆大雨如瀑布般傾瀉而下,雨水重重地砸在屋頂上、曬場上,發出震耳欲聾的“啪啪”巨響,仿佛是大自然在展示它的威嚴。
幾乎所有的人都趕緊跑到祠堂里避雨,而曬場上還有五六道身影在雨中堅守。其中四個人高高舉起雨布,為另外兩個人遮擋雨水,那兩個人則不顧雨水的沖刷,爭分奪秒地將剩下的稻谷鏟進籮筐。雨水順著他們的臉頰流淌,打濕了他們的衣服,模糊了他們的視線,但他們渾然不覺,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把最後的稻谷收好!他們的身影在暴雨中顯得渺小卻又無比高大,那是對勞動成果的珍視,是對豐收的執著堅守。
當他們終于完成任務,匆匆跑回祠堂避雨時,所有人都長舒了一口氣,心中滿是慶幸。
大家紛紛感慨,幸好只濕了一籮筐稻谷而已,要是再遲疑片刻,沒能及時收稻谷,被這樣的傾盆大雨淋到,不僅稻谷會被淋濕,恐怕還有很多會被雨水沖刷走,那損失可就難以估量了。
此時,那個原本還心存懷疑的年輕人,站在祠堂的屋檐下,望著外面依舊下個不停的大雨,心中滿是對老一輩的敬佩。這場突如其來的急雨,讓他深刻地認識到,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力量是多麼的渺小和脆弱。而老一輩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是多麼的寶貴和重要。這些經驗,是他們在無數次與自然的較量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是指引他們在與自然相處中趨利避害的明燈。
這場秋野急雨,不僅是一場保衛豐收的戰斗,更是一堂生動的生活課。它讓年輕一代看到了老一輩人的堅韌與智慧,也讓他們明白了經驗傳承的重要性。在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農人,正是憑借著這種對自然的敬畏、對經驗的傳承和對勞動成果的珍視,才得以在歲月的長河中,守護著來之不易的豐收,延續著農耕文明的火種。
喜歡帶著隨身空間重生70年代請大家收藏︰()帶著隨身空間重生70年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