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一歲半的時候,地面徹底干透了。不再是之前那種踩上去還沾鞋的潮潤,是真正的干爽——陸海天帶著小思在地上走時,小思穿著軟底的小布鞋,踩在翻松的泥土上,能印出小小的腳印,風一吹,土沫子還會輕輕揚起。
遠處的舊河道早沒了積水,河底露出層平整的卵石,有人在河邊搭了簡易的棚子,每天蹲在那釣魚,傍晚回來時,竹筐里總裝著半筐活蹦亂跳的魚。
張竟團隊的研究報告是在一個晴午送過來的。陸海天正在種植區看新撒的麥種發沒發芽,張竟舉著文件夾跑過來,臉通紅,聲音都在抖︰“老大!數據出來了!你看。”
文件夾攤開在田埂上,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圖表,還有幾張放大的土壤切片照片。張竟指著最下面一行字︰“藍星的生態循環基本恢復了!大氣里的有害物質濃度降到了災變前的水平,土壤里的重金屬也在降解,雖然現在還不能大規模種莊稼,但再養個一年半載,肯定能跟以前一樣!”他頓了頓,眼楮亮得嚇人,“還有!我們監測到南北極的冰蓋開始穩定了,四季溫差也出來了——昨天測的晝夜溫差,跟災變前一年的數據幾乎沒差!”
陸海天捏著那張土壤照片看了半天,指尖蹭過照片上那些細微的、正在恢復活性的微生物痕跡,忽然抬頭往遠處望。地面上已經有不少人在忙了——有的在清理廢墟里的鋼筋,有的在修補舊公路的路基,還有幾個女人蹲在剛搭好的木架旁曬野菜干,笑聲順著風飄過來,脆生生的。
“知道了。”他把文件夾合上,遞給張竟時,嘴角繃著,眼里卻有光在跳,“讓你的人把報告整理成公告,貼到各地下城的公示欄去。另外,把土壤恢復的進度表細化,每周給我一份。”
張竟應著“好”,跑著往實驗室去了,背影都帶著雀躍。陸海天還站在田埂上,小思被他抱在懷里,正伸手去夠旁邊的麥草芽,小手抓著嫩黃的尖兒晃來晃去。
“听見沒?”陸海天低頭蹭了蹭孩子的軟發,“地要好了,以後能種麥子了,還能種你愛吃的南瓜。”
小思“咿呀”應了一聲,把抓著的麥草芽往嘴里塞,被陸海天笑著拍掉︰“那是苗,不能吃。等秋天結了麥穗,爸爸給你磨面做饅頭。”
過了幾天的一個下午,陸海天就把管理層的人都叫到了一起,還有其他三個地下城的掌事。a市地下地的會議室里,四壁掛著地圖,上面用紅筆圈著待清理的廢墟、待修復的水源,還有規劃里的居住區和種植區。
“張竟的報告大家都看了。”陸海天把報告副本推到桌中央,手指敲了敲桌面,“藍星重生了,這是好事,但光等著不行。現在地面干透了,該著手重建了。”
西海地下城陳默︰“陸老弟說得是。但重建不是小事啊——人怎麼分?活怎麼派?住在哪?還有種子、工具,這些都得盤算清楚。”
“我已經以a市為例擬了個初步計劃。”陸海天把一張更大的地圖鋪開,“第一步,先劃定生活區。就用以前的老城區框架,清理掉危險的廢墟,把還能用的舊樓修一修,先讓大家從地下搬上來。地下太潮,住久了傷身子,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他指著地圖上靠近舊水廠的位置︰“這里先修臨時的聚居點,用清理出來的鋼筋搭骨架,鋪上新割的茅草當頂,能擋風雨就行。同時,讓遠征隊把舊水廠的設備拆回來修,張竟的團隊說水質已經達標了,只要把過濾系統修好,就能用自來水了。”
昆市地下城的何力插了句︰“住的地方好說,清理廢墟的人手也夠——現在每個地下城的幸存者都有近二十萬,年輕力壯的不少。但種地的事呢?土壤還沒完全恢復,總不能讓大家餓著。”
“所以第二步,是分區域養護土地。”陸海天拿出土壤進度表,“張竟標了幾處恢復較快的地塊,這幾天就組織人去翻土、施肥——用草木灰和堆肥,別用化學肥料,怕影響土壤恢復。先種些耐貧瘠的作物,比如土豆、紅薯,還有野菜,能頂一陣子。等土壤徹底好了,再種麥子和水稻。”
他頓了頓,又道︰“工具的話,遠征隊之前在舊農具廠找到了不少能用的鋤頭、鐮刀,還有幾台沒壞透的拖拉機,讓維修隊的人修修看,能開起來最好,省力氣。種子我已經讓種植區的人清點了,之前存的完全夠種好幾茬,不夠的話,讓遠征隊再去周邊的舊倉庫找找,應該還有遺漏的。”
會議室里靜了靜,只有筆尖劃過紙的沙沙聲。大家都在看計劃,偶爾低聲跟身邊的人議論兩句,眼里的猶豫慢慢變成了篤定。
“我看行。”陳默先表了態,把杯子往桌上一放,“陸老弟想得細,就按這個來。我回去也參考著搞起來。”
很快,四大地下城掌事一致通過了開啟“重建家園”計劃。
散會時已經很晚了。陸海天把地圖折好,抱著吵著要來接他的小思往回走,小思趴在他肩上,已經睡著了,小手還攥著顆白天摘的野草莓。
“都商量好了?”我迎上去,替他攏了攏孩子的小被子。
“嗯。”陸海天笑了笑,聲音里帶著疲憊,卻透著松快,“明天就發招募令,讓願意出來干活的人都報個名,按工種分一分。爭取一個月後,讓第一批人先搬到地面的聚居點去。”
第二天一早,每個人的腕表上都收到了一條信息。關于重建家園的招募令。信息里詳細地寫著重建的計劃,還有需要的工種——清理廢墟的、修房子的、整理土地的、修水廠的,每個工種後面都標著需要的人數和對應的物資補助。
我也仔細地看了看。
重建家園招募令
各位地下城的同胞︰
歷時數載,終見天朗。如今地面積水已干,土壤漸復生機,監測數據明確︰藍星生態循環已基本恢復,四季分明如初,重建家園的時機已至。為讓大家早日告別地下潮暗,重回陽光之下,現正式發起重建招募,細則如下︰
一、招募方向及要求
1. 廢墟清理組︰需年滿1850歲,體力充沛,負責拆除危險牆體、清運建築垃圾。每日配發手套、安全帽及撬棍等工具,團隊配專人指揮,確保安全。
2. 基建修繕組︰含木工、瓦工、水電工有相關經驗者優先),負責修繕舊樓框架、搭建臨時聚居點茅草棚、檢修舊水廠設備。自帶工具者每月額外補貼20電子幣。
3. 土地養護組︰不限年齡,會農活者優先,負責翻土、堆肥、播種耐貧瘠作物土豆、紅薯等)。每日配發鋤頭、鐮刀,種植出的首批作物按出力比例分配。
4. 後勤保障組︰含炊事員、醫護員、物資管理員,負責為各小組供餐、處理輕傷、登記分發工具及物資。需細心負責,有烹飪或醫護經驗者優先。
二、待遇與激勵
1. 基礎補貼︰所有參與者每月發放1500電子幣,按出勤天數核算每日50電子幣,全勤額外每日補10電子幣)。
2. 物資傾斜︰每日免費提供兩餐早粥配咸菜、午晚含一葷一素),每月配發1套耐磨工裝、2雙布鞋;參與滿3個月者,額外領1床新棉被。
3. 住房特惠︰
連續參與重建滿1年者,未來購買重建後的正式住宅磚房),可享售價8折優惠;滿2年者享7.5折,滿3年及以上者享7折。
購房支持按月支付電子幣,首付僅需總價的20,剩余款項分310年還清,無利息。
優先選房權︰參與滿3年者可優先選擇聚居點核心區靠近水源、學校規劃區)的房源。
4. 子女福利︰參與者子女未來入讀重建後的學校,免1年學費;參與滿2年者,子女免3年學費。
三、報名方式
1. 時間︰即日起至七日後午時止,逾期不再補報。
2. 地點︰官方服務大廳,憑腕表報名。
3. 流程︰填寫報名表注明意向組別)→ 工作人員登記核實→ 次日一早到地面臨時集合點領工具及任務。
自災變以來,我們蜷于地下,望過無數次頭頂的黑暗;如今天光已亮,腳下的土地正盼著我們踩出腳印。每一滴汗水都不會白流——你今日搬起的一塊磚,或許就是日後自家窗台的基石;你此刻種下的一顆種,終將長成孩子碗里的糧。
來吧,讓我們一起,把廢墟變回家園,讓孩子笑著跑在陽光下。
a市地下城
簽發人︰陸海天
簽發日期︰2054年7月8日
腕表上的還同時發布了職位和人數。很快,大家踴躍地報起了名,甚至一度腕表的網頁都開始卡頓了起來。已通過報名審核的人數在不斷更新跳動。三天後,所有的崗位都滿員了。
“你看,”陸海天輕輕拍著小思的背哄睡,“大家都盼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