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
皇甫皇帝急得團團轉,突然頓足,心想軒轅國區區苦寒之地小國,那里大部分土地常年寸草不生,整個國家上上下下肯定連溫飽都難以解決,更別提徒步萬里行軍打仗了,等打到太和國中心,怕是大部分士兵會因為沒帶夠糧食而餓死在路上吧!
哼!這群朝臣,不過如此!
眾臣微微低頭鞠躬,見皇帝若有所思皆是大氣都不敢出,生怕觸霉頭,像擅自主張將軒轅古國的質子季琛殺死那樣發癲,把文臣也給貶去軍營當將軍去。
誰知,皇帝突然面向群臣叉腰,說出口的第一句話居然是,"膽怯是鼠輩才會擁有的天性,既然如此,就由朕親自出征!"
群臣嘩然——
“陛下,不可啊陛下!”
皇帝冷哼,怒懟,“有何不可?是你們覺得朕不能像先帝那樣征戰四方,只會像你們一樣躲在這皇宮死等消息?”
“陛下!一國不能無主,就像魚兒離不開水!”
如若這次說話的是文臣,也就罷了,但這次說話的是兵部侍郎,真是叫人火大。
皇帝走下台階,一腳將兵部侍郎踹翻在地,一張睥睨眾生的臉漲得通紅,“既然家國不能無主,魚兒離不開水,那誰去出征?朕不去,你去?”
兵部侍郎忙爬起來跪伏在地,“陛下,此戰不容小覷,還請容許爾等與陛下從長再議啊,陛下,就听臣一句吧!”
同樣的話,同樣的話。
皇帝一時恍惚後退兩步,是公公在身後攙扶一二才沒能摔倒,站定後,他言,“去給朕把先帝曾百戰百勝,所向披靡的寶劍拿來。”
“咚咚咚”
兵部侍郎磕頭聲比別人突然加速跳到嗓子眼的心跳聲還大,“陛下,臣,知錯了。”同時,他喊得咬牙切齒,格外沉重。
一介武將,還是武狀元出身,結果淪落至此,就因為一句忠心耿耿的話而被斬殺于大殿,還是先帝的寶劍。
死在先帝寶劍下的都是什麼人?
敵人。
他“何德何能”,被稱為敵人。
公公拿來寶劍雙手遞上,皇帝用龍袍袖子擦拭劍鞘,突地如所有人所料將劍抽出,寶劍出鞘, 一抹寒光刺紅了眾臣的眼楮。
有人為兵部侍郎求饒,“陛下,恕臣斗膽直言,既然兵部侍郎敢頂撞陛下觸怒龍顏,該當處置,但國戰在即,不如就讓此人戴罪立功?畢竟陛下乃是龍之貴體,若是因為只被奪走一座城池就出戰,豈不被人嗤笑我太和國無良將可用?屆時將揚他人氣勢滅自己威風,更無法安撫惶惶人心啊!”
“嗤。”皇帝嗤笑,倒是有膽識有敢說真話的人。
皇帝把劍抵住兵部侍郎脖頸,透過此人去回憶故人,“我如果要殺了你,你會恨我嗎?”
這話讓眾臣包括兵部侍郎本人都忘記了緊張的氛圍,“啊?”
皇帝旁若無人地重復道,“你說得對,家國不可無主,魚兒不能離水,那你說,那些為太和國遠在邊境等指揮的將士們,有時間等你們細細商討,擇出替死鬼嗎?”
這,有人面面相覷。
“軍隊亦不可無帥。”皇帝斷言,將寶劍從此人脖頸處抽走,立于朝堂地面,雙手交疊覆蓋緊握劍柄。
‘陛下,就听臣妾一句吧。’
是一聲嘆息後的感慨萬千,“已故賀氏曾言道,讓朕听她一句勸告,朕當時只覺此人不過借著幾分長相似已故皇後,不過一介婦人之仁,就敢指揮朕,如今看來,呵。”
賀氏,不久前被冊封的佳仁皇後?兵部侍郎心想,那句話,原來是對賀氏說的。
“戴罪立功,你可能做到?”皇帝轉身,把劍丟給公公。
兵部侍郎念皇帝沒拿先帝的劍殺他便足夠,起身握拳領旨,“臣必當盡力而為,不負陛下聖恩。”
“好!你若凱旋而歸,朕可以允諾你一個心願,便是朝堂上任何人,也皆可由你取而代之。”皇帝揮手示意退朝。
“無事退朝!”
喜歡致我最恨的你請大家收藏︰()致我最恨的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