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迷信當ai開始“預言”未來
凌晨三點,城市的霓虹在寫字樓玻璃幕牆上折射出冷光,林野的指尖仍懸在鍵盤上方,屏幕里密密麻麻的用戶投訴像潮水般滾動——“ai算命說我本月會失業,現在每天失眠”“婚戀預測說我和男友八字不合,他要跟我分手”“健康推演顯示我五年內得癌癥,我該怎麼活?”
作為國家科技倫理監管團隊的負責人,林野盯著這些帶著絕望情緒的文字,指甲深深掐進掌心。三個月前,“靈犀ai”率先推出“未來推演”功能,聲稱能通過分析用戶十年社交數據、消費記錄甚至醫療檔案,精準預測事業起伏、婚戀走向和健康風險。短短幾周,“星算ai”“先知算法”等跟風產品扎堆出現,用戶規模突破兩億,連中小學生都在偷偷用ai預測考試成績。
“林隊,最新數據。”實習生小陳抱著平板電腦沖進辦公室,聲音發顫,“某平台ai算命用戶中,有37因負面預測產生自殺傾向,12情侶因‘婚戀匹配度低’分手,更離譜的是,郊區有個老太太因為ai說她‘活不過今年’,把房產全捐了,現在住橋洞。”
林野猛地起身,辦公椅在地板上劃出刺耳的聲響。他走到落地窗前,看著遠處街道上仍在亮燈的便利店——玻璃門上貼著“ai算命,掃碼知禍福”的海報,幾個年輕人正舉著手機排隊。“算法本應是工具,怎麼成了新時代的‘算命先生’?”他低聲自語,指尖在玻璃上劃出一道冷痕。
團隊緊急會議從清晨開到深夜,投影儀上循環播放著觸目驚心的案例程序員王磊因ai預測“事業瓶頸期將持續五年”,擅自挪用公司資金炒股,想“打破預言”,最終鋃鐺入獄;孕婦李萌看到ai說“胎兒有先天缺陷”,不顧醫生勸阻要引產,直到復查證明孩子健康才崩潰大哭;甚至有企業用ai預測員工“忠誠度”,將“高離職風險”的員工集體裁員。
“這些ai根本不是預測,是概率篩選。”技術組組長張銳敲著鍵盤,屏幕上彈出一串代碼,“它們把用戶數據套進固定模型,比如‘35歲未婚女性婚戀困難’‘頻繁搜索醫療關鍵詞健康風險高’,本質是放大焦慮,再靠‘解厄套餐’‘好運會員’收割錢財。”
倫理組的周晴推了推眼鏡,調出一份用戶調研“更可怕的是迷信蔓延。有72的用戶認為ai預測‘比科學可靠’,因為‘數據不會騙人’。上周有個大學生,因為ai說他‘不適合學計算機’,直接放棄了考研,轉頭去學算命。”
林野的手指在會議桌上輕輕敲擊,節奏越來越快。“必須盡快出台禁令,不能讓算法摧毀公眾的科學認知。”他抬頭看向眾人,眼神堅定,“禁令要一刀切,所有ai預測類服務,不管是事業、婚戀還是健康,全部禁止。”
消息傳出,平台方的反對聲浪洶涌而來。“靈犀ai”的ceo親自上門,拿著厚厚的營收報告,語氣急切“林隊,我們這月流水三個億,養活了兩千多員工。再說用戶有需求,我們只是服務,何錯之有?”
林野把一疊用戶投訴信推到他面前“需求?這些因為你們的‘服務’瀕臨崩潰的人,也是需求的一部分嗎?”他指著其中一封,“這個女孩因為你們的婚戀預測,現在每天吃抗抑郁藥,你們的流水里,有她的眼淚。”ceo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捏著報告的手指微微發抖。
禁令起草過程中,爭議從未停止。有人認為“一刀切”太極端,建議“規範預測範圍”;也有人擔心平台會轉入地下,通過暗網服務。林野在團隊會議上拍了板“模糊的規範只會給平台鑽空子的機會,必須明確禁止。至于地下交易,我們聯合網安部門建監測系統,關鍵詞屏蔽、ip追蹤雙管齊下。”
兩周後,《ai算命倫理禁令》正式發布。文件里的每一條都像一把利劍禁止任何ai未來預測服務,平台需在72小時內下架相關功能,違規企業最高罰款上億元,同時要求學校、社區開展“科學未來觀”宣傳活動。
禁令執行的第一天,林野帶隊去檢查“星算ai”的整改情況。平台負責人支支吾吾,說“技術故障”導致部分功能無法下架。張銳直接遠程入侵系統,發現後台仍在偷偷運行“健康預測”模塊,甚至把關鍵詞換成了“健康建議”“未來參考”。
“這就是你們的整改?”林野把檢測報告摔在桌上,聲音冰冷,“按照禁令,罰款五千萬,負責人約談,再發現一次,直接吊銷執照。”負責人額頭冒汗,連忙下令技術人員徹底刪除模塊,嘴里不停說著“馬上改,馬上改”。
但麻煩還在後面。禁令發布第三天,林野接到上級電話,說有位老領導的孫子沉迷ai算命,現在禁令讓孩子情緒低落,希望“通融一下”。林野握著電話,沉默了幾秒“領導,正是因為有孩子沉迷,我們才要堅持禁令。如果今天為您通融,明天就會有更多家長找關系,禁令就成了一紙空文。”電話那頭沉默許久,最終嘆了口氣“你說得對,是我糊涂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更棘手的是公眾的不理解。團隊在社區宣傳時,有老太太指著林野的鼻子罵“你們憑什麼不讓ai算命?它說我兒子能升職,結果真升職了!你們就是不想讓老百姓好!”還有年輕人偷偷問小陳“有沒有私下能用的ai算命鏈接?我想看看我啥時候能脫單。”
周晴看著這些被算法迷信裹挾的人,心里又急又疼。她和團隊連夜制作了科普視頻,用案例拆解ai預測的騙局——比如ai說“你近期會有貴人相助”,其實是根據用戶近期“找工作”“求幫忙”的搜索記錄生成的模糊答案;說“你要注意腸胃健康”,不過是因為用戶經常在深夜點外賣。視頻在網上刷屏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醒悟,有人在評論區留言“原來我信的不是ai,是自己的焦慮。”
禁令執行一個月後,變化悄然發生。平台違規率從87降到12,用戶投訴量減少90。林野去郊區調研時,看到之前住橋洞的老太太,正跟著社區醫生做體檢。老太太拉著他的手,眼圈發紅“林同志,多虧你們,我才知道ai是騙人的。現在我把房產要回來了,身體也好多了。”
那天傍晚,林野站在社區廣場上,看著孩子們在科普展板前圍著志願者提問,老人們在討論健康養生知識,年輕人在分享職業規劃經驗,沒有一個人再提ai算命。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溫暖而堅定。
小陳突然指著遠處的便利店,笑著說“林隊,你看!”林野望過去,便利店門上的“ai算命”海報已經被換成了“科學養生小常識”,幾個年輕人正圍著海報討論,臉上是輕松的笑容。
“我們還沒贏。”林野輕聲說,目光望向更遠的地方,“只要焦慮還在,就會有新的‘算命’方式出現。但至少現在,我們讓大家知道,未來不是算法算出來的,是自己走出來的。”
晚風拂過,帶著初夏的暖意。林野掏出手機,刪掉了屏幕里最後一條ai算命的投訴記錄。他知道,這場對抗算法迷信的戰爭還會繼續,但只要團隊在,只要還有人相信科學一定能守住理性的防線,讓未來回歸它該有的樣子——充滿無限可能,而非被算法定義的冰冷答案。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