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

第367集︰《智能假肢的倫理技術邊界》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竹晴園 本章︰第367集︰《智能假肢的倫理技術邊界》

    鋼鐵與血肉的賽道

    林墨第一次見到那截鈦合金小腿時,手術縫合的傷口還在滲血。康復中心的玻璃窗外,初春的陽光把積雪融成一道道水痕,像某種未愈合的傷疤。

    “這是‘飛魚三代’,”工程師推來的金屬支架泛著冷光,關節處的液壓桿隨著演示動畫伸縮,“碳縴維骨架能承受你體重的五倍沖擊力,足底傳感器能自動調節緩沖力度——”

    “能讓我跑多快?”林墨打斷他。殘留的左腿肌肉因用力而繃緊,把病號服的褲管撐出褶皺。

    工程師調出一組數據“目前測試者的百米最好成績是11秒23,比現役殘奧會紀錄快08秒。”

    林墨的指尖在輪椅扶手上掐出白痕。三年前那場車禍奪走了他的右腿,也奪走了他作為省隊短跑運動員的未來。病房牆上還貼著他參加全國錦標賽的照片,那時他的肌肉線條像拉滿的弓弦,沖線瞬間的風速是每秒32米。

    “我要試試。”他說。

    一、破紀錄的陰影

    兩年後的全國殘運會選拔賽上,林墨的假肢在塑膠跑道上敲出密集的脆響。起跑器的壓力傳感器顯示,他右腿蹬地的力量達到了897牛——這相當于普通健全運動員的爆發力。當他率先沖過終點線,電子屏上的10秒91讓看台上的議論聲像潮水般涌來。

    “那還是殘疾人跑步嗎?”鄰座的教練揉著眼鏡,“簡直是裝了發動機。”

    場邊的混合采訪區,記者們的話筒幾乎戳到林墨嘴邊。他剛取下假肢,殘肢末端的皮膚泛著不正常的潮紅。

    “請問你認為這種智能假肢是否破壞了公平競爭?”《體育周報》的記者追問。

    林墨的喉結動了動。他想起上周訓練時,隊友陳峰望著他的假肢說“我們用的都是普通碳縴維義肢,你這玩意兒,相當于騎著自行車和我們賽跑。”陳峰天生右腿發育不全,用的是最基礎的被動式假肢,跑步時身體會向一側傾斜。

    “技術也是康復的一部分。”林墨最終說,“我只是想跑得更快。”

    但爭議並沒有停止。賽事組委會收到了七份抗議函,其中五份來自其他省隊。最尖銳的一份寫道“當科技可以讓殘疾人跑得比健全人還快,殘奧會的存在意義是什麼?”

    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國家體育總局會議室里,煙霧已經彌漫到了吊燈。運動醫學專家把一份報告拍在桌上“飛魚三代的內置芯片能預判步頻,每步節省03秒的發力時間,這根本不是輔助,是增強!”

    “可國際殘奧委會還沒有相關禁令。”競賽部主任推了推眼鏡,“我們要是禁賽林墨,會引發法律糾紛。”

    窗外的梧桐葉被風卷著拍打玻璃,像無數雙質疑的手。最終,會議決定成立“競技裝備倫理審查小組”,由前奧運冠軍甦芮牽頭。這位曾在雅典奧運會上奪得女子百米冠軍的運動員,此刻正盯著林墨比賽的錄像,眉頭緊鎖。

    “他的步幅比受傷前還大15厘米。”甦芮指著屏幕上的數據,“這不是康復,是進化。”

    二、紅線上的博弈

    審查小組的第一次听證會設在體育總局的會議室里。林墨穿著運動服,坐在輪椅上,假肢靠在旁邊的椅子上。鈦合金的外殼在燈光下反射出冷硬的光,像一件等待審判的證物。

    “飛魚三代的液壓系統能101novel.com的額外推力。”甦芮展示著技術分析報告,“這已經超出了‘輔助’的範疇,屬于‘增強’。”

    林墨的教練張誠站起來反駁“殘奧選手使用假肢本身就是對身體功能的補償,難道要讓他們用和健全人一樣的標準比賽嗎?”

    爭論持續了三個小時。當提到有人建議禁止所有智能假肢時,林墨突然開口“我見過沒有腿的孩子用木板當假肢練習走路。如果技術能讓他們站得更穩,為什麼要剝奪這種權利?”他的聲音不高,卻讓會議室里的嘈雜瞬間安靜下來。

    最終,審查小組沒有禁賽林墨,而是決定制定《智能假肢倫理邊界》。甦芮在起草會上拍了桌子“必須明確兩條紅線第一,性能不能超過同級別人類肢體的平均水平;第二,禁止任何主動發力或預判功能。”

    “這會扼殺技術進步。”有工程師反對,“現在的假肢已經能通過肌電信號控制,離自主學習只有一步之遙。”

    “體育的本質是人的對抗,不是機器的比拼。”甦芮指著牆上的奧運五環,“如果允許假肢比真腿更強,那以後的比賽就是科技公司的軍備競賽。”

    規則出台那天,林墨正在訓練館調試假肢。當張誠把文件遞給她時,他正在用扳手拆卸足底的傳感器。

    “所有主動發力模塊都要拆除,”張誠的聲音有些沙啞,“還要安裝限制器,把步頻鎖在每秒45步以內。”

    林墨的手指停在扳手的凹槽里。他想起上周和陳峰一起訓練時,對方看著他的假肢說“其實我也想試試跑得快的感覺。”那時陳峰的額頭上還沾著汗水,普通假肢的連接處磨出了紅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知道了。”林墨低下頭,繼續擰動扳手。金屬零件落地的聲音在空曠的訓練館里格外清晰。

    三、認證前夜

    “技術公平認證”制度實施後的第一個殘奧周期,訓練館里多了很多帶著儀器的工作人員。他們給每個假肢選手的裝備貼上傳感器,電腦屏幕上跳動著各種數據步頻、蹬地力、關節活動角度……

    陳峰是第一個通過認證的選手。他的普通假肢被檢測出所有參數都低于健全人平均水平,工作人員在他的認證卡上蓋了章“你可以直接參賽。”

    林墨的認證過程卻異常艱難。工程師拆除了飛魚三代的液壓增強模塊,但檢測顯示,即使在被動模式下,他的步速依然超過了限制標準。

    “你的發力方式已經適應了假肢的節奏。”檢測人員解釋,“就像用慣了彈簧鞋,突然換普通鞋也能跳得更高。”

    張誠建議他換成基礎款假肢,但林墨搖了搖頭。他還記得第一次穿上飛魚三代時,那種重新獲得平衡的感覺——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浮木。

    接下來的兩個月,林墨開始了痛苦的調整。他故意放慢步頻,甚至在訓練時綁上沙袋。殘肢與假肢接觸的地方磨出了水泡,結痂後又被磨破,消毒水的味道總跟著他。

    有天晚上,陳峰在理療室踫到他。林墨正對著鏡子給自己的殘肢涂藥膏,燈光照在他腿上的疤痕,像一條條扭曲的蚯蚓。

    “其實我以前恨過你。”陳峰突然說,“覺得你搶了本該屬于我們這些‘純殘疾人’的機會。”

    林墨手里的藥膏 tube 捏變了形。

    “但上次看到你拆傳感器的樣子,”陳峰繼續說,“突然覺得,你只是想跑步而已。”

    那天之後,陳峰開始陪著林墨訓練。兩個不同的假肢在跑道上敲出不同的節奏,一個沉悶,一個清脆,卻奇異地合拍。

    認證通過那天,林墨的成績是11秒83,比之前慢了近一秒。但當工作人員把寫著“符合倫理標準”的認證卡遞給她時,他突然想起了受傷後第一次站起來的瞬間——疼痛,但踏實。

    四、賽道上的答案

    殘奧會百米決賽的那天,下起了小雨。跑道被淋得發亮,像一條鋪在地面的鏡子。八個選手站在起跑線上,他們的假肢在雨中反射出不同的光有的是碳縴維的黑色,有的是鈦合金的銀白,林墨的飛魚三代因為拆除了多余模塊,顯得比別人的更簡潔。

    陳峰站在第四道,他朝林墨揮了揮手。熱身時林墨看到他假肢的連接處貼了肌內效貼,應該是又磨傷了。

    發令槍響的瞬間,林墨感覺假肢的足底傳感器在雨中有些打滑。這是拆除主動防滑模塊後的副作用,但他沒有減速。步頻被限制在每秒45步,每一步都像是在和自己的慣性對抗。

    跑到五十米時,他看到陳峰追了上來。對方的身體依然在左右傾斜,但步幅比以前大了很多。林墨突然想起陳峰說過,他每天晚上都在宿舍練習擺臂動作,只為了能平衡身體。

    最後十米,雨下得更大了。林墨的殘肢開始疼,像是有無數根針在扎。他想起甦芮在听證會上說的話“體育的本質是人的對抗。”原來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要否定技術,而是要證明,即使在有限的條件下,人依然可以突破極限。

    沖線的瞬間,林墨沒有立刻看成績。他彎腰扶住膝蓋,假肢的關節處因為連續發力而發燙。陳峰跑過來拍他的肩膀,兩個人的呼吸都像破風箱一樣響。

    成績出來時,看台上爆發出掌聲。林墨得了銀牌,陳峰第四。金牌被來自南非的選手獲得,他的假肢是最基礎的款式,成績比林墨慢了003秒。

    頒獎儀式後,甦芮在混合區攔住了他們。這位前奧運冠軍第一次露出了笑容“知道嗎?你們今天的成績,比四年前的殘奧會紀錄慢了05秒,但這是我見過最精彩的比賽。”

    雨停了,陽光從雲層里鑽出來。林墨看著自己的假肢在陽光下的影子,突然覺得它不再是冰冷的金屬,而是身體的一部分——有缺點,會疼痛,但真實。

    遠處的跑道上,幾個年輕的殘疾孩子正在練習跑步。他們有的用著簡易的假肢,有的拄著拐杖,但都在努力向前。林墨想起審查小組的文件里寫著“技術應當是橋梁,而不是翅膀。”或許真正的公平,不是讓所有人都站在同樣的,而是讓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賽道上,跑向最好的自己。

    那天晚上,林墨在日記里寫道“今天我終于明白,我懷念的不是跑得最快的自己,而是那個即使跑得慢,也不肯停下的自己。”窗外的月光照在他放在桌上的認證卡上,“符合倫理標準”那幾個字,在黑暗中像一顆安靜的星。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方便以後閱讀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367集︰《智能假肢的倫理技術邊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367集︰《智能假肢的倫理技術邊界》並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