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

第284集︰《科技倫理的代際對話機制》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竹晴園 本章︰第284集︰《科技倫理的代際對話機制》

    跨越數字鴻溝的午後茶會

    社區活動中心的玻璃門被推開時,林曉雯正彎腰調整投影幕布的角度。七十歲的張桂蘭拄著智能拐杖站在門口,金屬杖頭觸地時發出規律的"嗒嗒"聲,拐杖頂端的攝像頭正360度旋轉,把實時畫面傳送到女兒的手機上。

    "這就是那個會告密的拐杖?"張桂蘭眯起眼楮打量著大廳里忙碌的年輕人,她的話音剛落,角落里立刻響起幾聲輕笑。十七歲的周宇航舉著運動相機跑過來,無人機在他肩頭盤旋,"奶奶您說對了,這拐杖還能檢測跌倒呢。不過您放心,今天咱們聊的就是這東西到底該不該"告密"。"

    牆上的電子鐘跳成下午兩點,三十多位參與者陸續入座。林曉雯看著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忍不住莞爾——左手邊的銀發族大多帶著老花鏡,面前擺著搪瓷杯;右手邊的年輕人則人均至少一部電子設備,藍牙耳機在陽光下閃著金屬光澤。這就是"跨代科技倫理對話日"的現場,她作為活動發起人,手心微微出汗。

    第一杯茶ai養老的溫度爭議

    "我先來拋磚引玉。"林曉雯點開ppt,屏幕上出現某品牌護理機器人的廣告銀色機械臂正給臥床老人喂水,屏幕上的虛擬人臉笑得標準而僵硬。

    "這玩意兒能代替人?"張桂蘭率先發難,她把拐杖往地上一頓,"去年我摔斷腿那會兒,護工小姑娘半夜三點起來給我翻身,機器人能做到?"她的話引來幾位老人的附和,六十七歲的王建國補充道"上次去養老院參觀,那機器給老人擦臉跟刷盤子似的,冰涼涼的,哪有一點人情味兒。"

    周宇航舉了舉手,指尖在手機上快速敲打著"可是張奶奶,現在護工多難找啊。我外婆住的養老院,護工要管八個老人,機器人至少不會不耐煩。"他調出數據圖表,"而且ai能24小時監測心率血壓,我爺爺上次心梗,就是智能手環提前預警才救回來的。"

    "但它總盯著你啊!"六十五歲的劉美蘭突然提高聲音,她從布包里掏出個小本子,"我兒子給我裝的智能水表,每天用多少水都給他發消息。上次我多放了會兒洗澡水,他隔著三條街打電話來罵我浪費。這哪是養老,是坐牢!"

    二十歲的陳雨菲推了推眼鏡"劉奶奶,那是您兒子設置的問題。我給奶奶買的智能音箱,只會提醒該吃藥了,還能陪她听評劇呢。"她播放了段錄音,音箱用帶著顫音的老年男聲唱著《鎖麟囊》,幾位老人頓時坐直了身子。

    林曉雯適時插入"我們做過調研,60歲以上人群中72反感被ai"監視",但85後子女里91認為遠程監測很有必要。這中間的平衡點在哪里?"

    張桂蘭的智能拐杖突然發出提示音,女兒發來視頻請求。她皺著眉掛斷"平衡點就是別把我們當小孩管!我鄰居李大媽,她兒子給她門上裝了人臉識別,說防止她走失。結果李大媽現在連下樓買根油條都得跟兒子報備,這叫什麼事兒!"

    "那萬一真走失了呢?"周宇航反問,"我同學的爺爺得了阿爾茨海默癥,就是靠智能鞋找回來的。科技是工具,關鍵看怎麼用。"

    討論像滾雪球般熱烈起來。林曉雯在白板上記錄關鍵詞"自主權"、"安全感"、"隱私邊界"、"技術依賴"。陽光透過百葉窗在字上移動,仿佛在給這些抽象的詞語鍍上時間的刻度。

    第二杯茶社交媒體的真實困境

    茶歇時出現了有趣的一幕周宇航教張桂蘭用手機掃描茶點上的二維碼查看成分,而張桂蘭則手把手教陳雨菲如何把濕紙巾折成小方塊。林曉雯悄悄打開錄音筆,捕捉著這些計劃外的互動。

    "接下來我們聊聊這個。"林曉雯切換幻燈片,屏幕上彈出兩張圖片左邊是老人聚在公園長椅上曬太陽,右邊是年輕人在咖啡館各自刷手機。

    "我孫子吃飯的時候都抱著個平板,"王建國嘆了口氣,"問他學校的事,說"朋友圈都發了",我哪會看那玩意兒。"他掏出個老式翻蓋手機,"我這手機只能打打電話,挺好。"

    "王爺爺,朋友圈不全是沒用的東西啊。"陳雨菲舉起手機,"我外公在老家種橙子,我幫他開了視頻號,現在好多人直接網上下單,比以前跑集市輕松多了。"

    爭論很快轉向更尖銳的話題。張桂蘭說起小區里的趙大爺"天天轉發那些"震驚體"文章,說吃香蕉致癌,喝白酒抗癌,誰說都不听,還說"網上專家說的"。"她突然提高音量,"最可氣的是上個月,他看了個視頻,偷偷給騙子轉了三萬塊,說是什麼區塊鏈投資!"

    周宇航的臉紅了"那些謠言我們年輕人也煩。但您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在b站學修家電,在知乎看歷史科普,這些都是正經知識啊。"他頓了頓,"而且您知道嗎,現在很多老人沉迷短視頻比年輕人還厲害。我奶奶每天刷到半夜,說"那些小姑娘跳舞真好看",勸都勸不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這話讓幾位老人陷入沉默。六十七歲的趙秀蓮小聲說"我是怕跟不上趟。上次社區通知打疫苗,只在群里發了消息,我沒看到就錯過了。現在連買菜都得用手機掃健康碼,我們這些不會用的,就像被社會拋棄了。"她的聲音帶著委屈,"我不是反對新技術,是怕被落下。"

    大廳里安靜下來。林曉雯注意到周宇航悄悄調低了手機音量,而王建國把老花鏡往鼻梁上推了推,似乎想看清前排年輕人的表情。窗外的鴿子落在空調外機上,咕咕的叫聲格外清晰。

    第三杯茶代際設計的倫理準則

    最後環節是分組討論,林曉雯特意打亂座位,讓每個小組都有不同年齡段的人。張桂蘭和周宇航被分到一組,前者正抱怨智能電視的遙控器太復雜,後者突然拍了下大腿"奶奶您看,這遙控器上的按鈕,80您都用不上!"

    他掏出手機拍下遙控器照片,用繪圖軟件圈出電源、音量、頻道三個鍵"廠家就該設計這種極簡模式,按一下切換,老人用簡單模式,年輕人用全功能模式。"

    張桂蘭眼楮亮了"這個好!還有我那智能洗衣機,光程序就十幾個,我洗個被套要研究半天。"

    "這就是科技倫理的問題,"林曉雯走過來加入討論,"設計產品的時候只考慮技術可能性,沒考慮使用者的差異。"她給每人發了張便簽紙,"請大家寫下對科技產品的一個期待,不用太長。"

    半小時後,收集上來的便簽紙貼滿了整面牆。林曉雯逐行念著

    "希望手機有"長輩模式"但別叫這個名,像在罵我們老糊涂。"

    "希望短視頻能自動過濾謠言,特別是針對老人的騙局。"

    "智能設備出問題時,能有人工客服,別總讓我按1按2。"

    "別在朋友圈給我推"你可能認識的人",我不想讓前任看到我奶奶的廣場舞視頻。"

    夕陽西下時,活動接近尾聲。周宇航幫張桂蘭把她的意見錄入表格,張桂蘭則教周宇航如何辨別菜市場的注水肉。王建國舉著陳雨菲幫他注冊的微信,興奮地看著女兒發來的外孫照片。

    林曉雯站在門口送別大家,張桂蘭回頭朝她揮揮手,智能拐杖的led燈在暮色中閃了閃"下次活動還叫我,我把老李頭也帶來,他對那個ai護理機器人可有話說了。"

    周宇航背著雙肩包跑過來"林姐,我整理了份年輕人的建議,發你郵箱了。對了,我奶奶說想學習用視頻號,你能推薦個簡單的教程嗎?"

    晚風帶著梔子花香吹進大廳,林曉雯看著牆上的便簽紙在風中輕輕晃動。這些紙條上的字跡有大有小,有工整有潦草,卻都在訴說著同一個願望希望科技能像此刻的風一樣,溫柔地包裹住每個年齡段的人。

    電子屏上的時鐘顯示十七點三十五分,距離活動開始已經過去五個半小時。林曉雯拿出手機,給團隊發消息"準備籌備下一次對話日,主題我想好了——"當我們老了,該如何與科技相處"。"

    發送成功的提示彈出時,她仿佛看到二十年後的某個午後,頭發花白的周宇航正耐心教著更年長的張桂蘭操作最新的智能設備,而他們討論的內容,或許正是今天這些便簽紙上寫著的樸素願望。科技會變,但人與人之間的理解需求,永遠不會過時。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方便以後閱讀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284集︰《科技倫理的代際對話機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第284集︰《科技倫理的代際對話機制》並對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