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密碼里的生態天平
雨林蒸騰的霧氣還沒散盡時,林深已經跪在腐殖土上調試紅外相機。鏡頭對準三十米外的望天樹氣生根,那里昨晚留下了幾道新鮮的爪痕——極有可能是瀕危的雲豹。他屏住呼吸看著屏幕里的實時畫面,忽然听見身後傳來枝葉摩擦的輕響,轉身時正撞見那雙琥珀色的眼楮。
雲豹像團流動的陰影,在藤蔓間停頓了半秒。林深的手指懸在快門鍵上,卻看見它前掌沾著奇怪的暗紅色黏液。就在這時,對講機里炸開趙野的聲音“林深!三號樣地發現異常,速來!”
他循著gps坐標穿過溝谷,看見團隊的生態學家正蹲在一片倒伏的箭毒木前。樹干上布滿蛛網狀的裂紋,樹皮剝落處滲出同樣的暗紅色黏液,湊近能聞到金屬般的腥氣。“不是病蟲害,”趙野用鑷子挑起一點黏液,“更像是某種生物降解黴的作用。”
無人機在頭頂嗡鳴,生物信息學家周棠的聲音從耳機里傳來“衛星圖像顯示,過去三個月這片區域已有十七處類似異常。土壤樣本的基因測序結果出來了,檢測到人工編輯的鏈霉菌基因片段。”
林深的後背瞬間沁出冷汗。鏈霉菌是常見的土壤微生物,但若被編輯出降解特定植物細胞壁的能力,後果不堪設想。他想起上周在保護區邊緣拍到的可疑車輛,車身上印著“創生生物科技”的標志——那家以基因編輯技術聞名的企業,半年前曾申請在保護區開展“物種改良實驗”,被管委會駁回過。
“他們可能在偷偷釋放基因編輯生物。”趙野把樣本管密封時,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去年他們發表過論文,說通過編輯鏈霉菌可以控制外來入侵植物,沒想到……”
“沒想到會誤傷本土物種。”林深補充道,視線掃過旁邊幾株奄奄一息的附生蘭,“箭毒木是很多鳥類的棲息地,鏈霉菌擴散的話……”
對講機突然發出刺耳的電流聲,周棠的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慌張“你們看實時監測數據!下游溪流里的石蛾幼蟲數量驟降了百分之七十!”
三人趕到溪流邊時,原本清澈的水色泛著詭異的渾濁。林深用采樣瓶舀起溪水,瓶壁很快凝結出一層黏滑的薄膜。周棠的筆記本電腦上,數據流正瘋狂跳動“水中檢測到編輯基因的表達產物,這種蛋白黴會破壞石蛾幼蟲的幾丁質外殼。而石蛾是鮭魚的主要食物來源,鮭魚又是雲豹的獵物……”
“生態鏈正在崩塌。”趙野望著水面漂浮的幼蟲尸體,聲音發顫,“必須立刻找到污染源。”
無人機升空後,熱成像鏡頭在西側山谷捕捉到異常熱源。那片原本荒蕪的坡地,此刻正籠罩著淡淡的蒸汽。當他們穿過帶刺的灌木叢時,刺鼻的消毒水味越來越濃,最後在一片偽裝成自然植被的大棚前停住腳步。
大棚的塑料膜上印著偽裝的樹葉圖案,但通風口飄出的氣體讓便攜式檢測儀發出了警報。林深剛摸到門鎖,就被兩個穿防護服的人攔住。“這里是私人領地。”其中一人亮出證件,上面的“創生生物科技”字樣格外刺眼。
“你們在釋放基因編輯生物,已經造成了下游生態災難。”趙野舉起采樣瓶,液體里的微生物還在蠕動。
爭執聲驚動了大棚里的人。一個戴金邊眼鏡的男人走出來,白大褂上別著“首席科學家陳銘”的銘牌。“我們只是在進行可控實驗,”他推了推眼鏡,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傲慢,“這些鏈霉菌經過基因編輯,理論上只會針對薇甘菊這種入侵物種。”
“理論?”林深冷笑,“你們的理論考慮過箭毒木的樹皮成分和薇甘菊相似嗎?考慮過石蛾幼蟲的幾丁質和入侵植物的細胞壁有共同靶點嗎?”
陳銘的臉色變了變“任何新技術都有風險,我們會承擔責任。”
“生態系統承擔不起這個責任!”趙野猛地提高音量,指著遠處掠過的雲豹身影,“那只母豹剛生下幼崽,要是鮭魚種群崩潰,它們怎麼辦?”
對峙持續到黃昏,直到保護區管委會帶著執法人員趕到。當大棚被強制打開時,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數十個培養罐里,熒光標記的鏈霉菌正在營養液里翻滾,通風系統的管道直接通向山林。
夜幕降臨時,團隊在臨時搭建的帳篷里召開緊急會議。周棠把生態模型投影在岩壁上“根據擴散速度,未來七十二小時內,基因編輯鏈霉菌會覆蓋整個保護區的百分之三十。我們必須找到中和劑。”
“陳銘的團隊應該有拮抗劑。”林深擦拭著沾滿泥土的采樣工具,“但他們未必會配合。”
趙野忽然想起什麼,翻出手機里的照片“昨天在雲豹巢穴附近,我發現了這種苔蘚。它的分泌物能抑制多種細菌繁殖,或許可以提取抑制劑。”
接下來的三天三夜,實驗室的燈光從沒熄滅過。當第一批苔蘚提取物注入溪流時,林深盯著監測儀,看著石蛾幼蟲的存活率從百分之三十慢慢回升到六十。趙野則帶著志願者在山林里設置隔離帶,用特制凝膠封鎖鏈霉菌擴散的路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最驚險的時刻發生在第四天凌晨。周棠的模型預測,如果不能在日出前控制住鏈霉菌,雲豹棲息地的嚙齒動物種群將在一周內滅絕。當陳銘終于松口拮抗劑配方時,林深正跪在雲豹巢穴下方的岩石上,看著那只母豹焦慮地在領地邊緣徘徊。
“抑制劑和拮抗劑的配比必須精確到小數點後四位。”周棠的聲音帶著疲憊的顫抖,“過量會殺死有益微生物,不足則無法阻止擴散。”
林深看著試管里慢慢融合的液體,忽然想起十年前第一次來到這片雨林的情景。那時他還是個大學生,跟著趙野在樹干上安裝監測設備,親眼看見剛出生的雲豹幼崽從樹洞探出頭。這些年,他們用紅外相機記錄了23種瀕危動物的生活軌跡,用無人機繪制了植被變遷圖譜,甚至開發出能通過鳥鳴識別物種的ai系統——科技曾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利器,如今卻因為濫用而變成凶器。
當混合藥劑順著溪流擴散開時,天已經蒙蒙亮。林深躺在草地上,看著雲豹帶著幼崽從樹上躍下,輕盈地落在灑滿陽光的林間空地上。檢測儀上的數據終于穩定下來,石蛾幼蟲重新在水面跳躍,箭毒木的樹皮開始分泌新的樹脂。
“我們需要制定規則。”趙野遞過來一瓶水,聲音沙啞,“不是實驗室里的理論參數,是真正能約束所有人的倫理準則。”
三個月後,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的會場,林深展示著雨林恢復的影像資料。大屏幕上,雲豹的足跡與監測設備的信號重疊成奇妙的圖案。“當我們編輯基因時,編輯的其實是整個生態系統的未來。”他轉過身,身後的投影切換成新制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技倫理指南》,“科技應當是生態系統的守護者,而非征服者。”
台下響起掌聲時,林深的目光落在了觀眾席的角落。陳銘坐在那里,筆記本上寫滿了批注,最後一頁畫著一株箭毒木,旁邊標注著“敬畏而非改造”。
散會後,林深收到周棠發來的照片。無人機鏡頭下,雨林像塊巨大的綠寶石,紅外相機捕捉到的雲豹家族,正在新安裝的生態監測站前駐足片刻,然後消失在蒸騰的霧氣里。那些隱藏在樹葉間的傳感器,此刻正安靜地記錄著風的速度、雨的重量,以及一個物種與科技達成的微妙平衡。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