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胡亮聞聲止戈,退守其位。
劉表面若寒霜,厲聲叱曰︰“德 安敢在吾宴間造次,豈欲效逆臣耶?”蔡瑁惶然伏地叩首︰“臣罪當萬死!本欲為主公添酒興,絕無貳心,伏乞明鑒!”
劉表拂袖冷哼︰“姑念初犯,且饒此番。若再蹈覆轍,定以軍法論!”瑁唯唯稱諾,然眼底暗藏怨懟。
時值燭影搖曳,表與劉民對酌論道,漸言及荊襄風物。民舉觴進言︰“叔公牧守荊州三載,宵衣旰食,外平江夏之亂,內撫九郡之民,功冠南土。以如此勛業,合當列土封侯,垂名竹帛!”
此言直刺表胸中塊壘。憶昔單騎入宜城,聯蒯氏昆仲,結蔡氏豪強,收宗賊,平宗帥,終成帶甲十萬之業。而今坐擁十萬虎賁,威震荊襄,竟不得封爵之榮,豈非天道不公?
表仰天嘆曰︰“空懷補天志,恨無報國門。方今海內鼎沸,群雄競起,而吾徒守江漢之地,雖擁貔貅之眾,竟困于尺椽之間,豈非命耶?”言畢引滿舉白,琥珀光傾,似將萬千郁結盡付此杯中。
劉民趨前拱手慰曰︰“叔公何須頹喪若此?以公經緯之才,封侯拜相指顧間事耳。愚佷有一拙策,願獻芹曝,叔公可願垂听?”
劉表撫須沉吟,徐應曰︰“願聞賢佷高論。”
劉民遂進言道︰“叔公何不繕表上呈,結好董相?如此則金印紫綬,唾手可得矣。”
劉表默然良久,蹙眉嘆曰︰“此計雖善,然董卓暴虐,權傾朝野,貪財好色,豈止上表便能成事?”
階下蒯越聞之,遽然出列附議︰“明公洞鑒萬里!今董賊眾叛親離,挾聖駕西遁長安,漢室危如累卵。彼輩惶惶若喪家之犬,吾等何必卑辭厚幣,求此虛餃?”
蒯良亦哂曰︰“小王爺不過仗宗室之親,得封長山王,此等際遇,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蔡琰見群僚洶洶,乃正色諫曰︰“董賊禍國固然當誅,然吾輩皆食漢祿之臣,豈可廢人臣奏事之禮?”
劉表拊案長嘆︰“若不獻珠玉美人,此表終是泥牛入海,杳無回音矣。”言罷頹然倚座,堂上燭影搖曳,映得眾人面色明滅不定。
劉民慨然諫言︰“今雖董賊秉政,然某聞左中郎將蔡邕博通經籍,屢犯天顏而陳時弊;尚書盧植剛毅有節,允文允武;黃門侍郎荀攸智略超群,貞亮篤誠,數度抗辯于朝。廟堂之上,清風漸起,未嘗不可一搏。”
劉表默然不應,神色淡漠。
劉民撫掌而笑︰“叔公何妨與某作賭?若今日具表馳奏,以八百里加急傳檄京師,五日之內,必有丹書鐵券至,敕封叔父為成武侯。”
劉表見其言之鑿鑿,枯槁之心為之一顫,復恐少年戲謔,乃正色道︰“殿下乃天潢貴冑,廟堂之上豈容戲語!”
“蔡將軍與諸君子在側,某安敢妄言?”劉民昂首睥睨,復激之曰︰“莫非叔公畏賭乎?”
劉表素知此子穎悟絕倫,然其言實難盡信,遂應曰︰“賭便作賭,殿下勿食言耳!”
劉民振衣而起︰“可立契為憑。”
劉表詰問︰“以何為注?”
劉民長揖而答︰“叔公在上,任憑裁奪。”
劉表暗忖︰“此乃穩賺不折之局也。”遂捻須而笑,揚聲道︰“善哉!吾不以強凌弱。若僥幸得勝,但擇賢士一人歸附荊州;若小王爺勝,則任選荊襄俊杰相隨。”
“大善!就此立約!”劉民拊掌定音。
此時蔡瑁趨前,附耳密諫︰“吾觀胡亮劍舞之際,鋒芒猶勝末將。若得此良材,明公當如虎生雙翼矣。”蒯良亦近前耳語︰“蔡氏才女,可充後庭之選。”
待表文馳奏朝廷之時,眾人皆懸心以待。劉民攜胡響、胡亮、蔡琰信步市井,忽笑問︰“卿等不憂為景升所奪乎?”
三人相視莞爾,齊聲對曰︰“主公神機天授,謀無遺策。臣等但效犬馬之勞,何慮之有?”
蔡琰復問曰︰“主公欲納月英姑娘乎?”此語雙關,令劉民一時怔然。觀及年方二八之文姬,心下暗嘆︰何故托身于總角之軀耶!遂強斂心神,正色答曰︰“文姬姊姊豈不聞,蔡德 已允月英隨侍妝台矣。”
蔡琰聞之嫣然一笑,若芙蕖初綻于清波。雖未得預想之答,然觀其少年持重之態,眸中隱現嘉許之色。
時有胡響諫言︰“黃漢升乃當世虎將,主公何不召歸麾下?臨陣摧鋒必建奇功。”劉民拊掌而笑曰︰“興霸方為吾心中首選。今欲先立樓船之師,非甘興霸不可為水師都督!江表縱橫,非艨艟不可爭雄也。”言畢目視東南,似見千帆競發之盛景。
......
孫策攜摹刻之傳國玉璽至淮南。此璽雖非秦皇舊物,然篆文精妙,紫氣繚繞,足可亂真。袁公路見之大悅,撫掌曰︰“此天授明主之兆也!”遂撥精兵三千,良馬五百,糧草輜重無算,盡付江東虎子。
孫策得兵,星夜兼程渡江。至采石磯畔,但見江濤激蕩處,劉民早列戰船百余艘相候。兩軍會師,金鼓齊鳴,旌旗蔽日,江面鱗甲映日生輝,好不壯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卻說甘寧追襲劉民樓船未果,反遭凌操連發三矢,射落盔纓。歸夏口時,黃祖僅授百夫長之職,興霸扼腕長嘆︰“大丈夫當乘長風破萬里浪,豈能困守江灘!”遂于夏口要道扎營,終日盤查往來客商。
這日忽見北面煙塵滾滾,蹄聲如雷。但見當先一將︰頭戴獅頭亮銀盔,身披唐猊連環鎧,胯下照夜玉獅子,掌中虎頭湛金槍。正是“小霸王”孫策親臨陣前。
甘寧縱馬出寨,戟指笑罵︰“黃口孺子!爾父孫文台昔為黃祖所誅,尸骨未寒,安敢在此猖狂?”話音未落,孫策雙目盡赤,怒發沖冠︰“狂徒休走!今日既遇仇讎部將,必取汝首級祭我先父!”
兩馬相交處,槍刀並舉。孫策槍出如蛟龍出海,點點寒星罩住甘寧周身要害;甘寧刀舞似猛虎下山,道道銀光護得水潑不進。戰至五十余合,孫策突使家傳“霸王槍法”,一招“力劈華山”當頭砸下。甘寧橫刀格擋,只听“鐺”的一聲巨響,火星四濺,兩人座騎皆連退數步。
此時陣前觀戰者皆屏息凝神,但見︰
槍影若流星趕月,刀光如匹練橫空。馬蹄踏碎江岸石,殺氣沖霄蔽日紅。
酣戰百余合不分勝負。忽孫策賣個破綻,回馬詐走。甘寧緊追不舍,卻見小霸王反身擲出腰間短戟。錦帆賊急閃身,那戟正中身後牙旗,旗桿應聲而斷。兩軍駭然之際,江面忽聞鳴金之聲——原是劉民恐孫策有失,急令收兵。
自此,江夏小兒夜聞孫、甘之名,皆噤聲而泣。此正是︰父仇未報添新恨,江左雙雄初爭鋒。
喜歡穿越︰我成了三國廢材王子請大家收藏︰()穿越︰我成了三國廢材王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