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說的也正是徐庶在信里明確給劉徹提出的一種猜想。
假如劉表投降,荊州瞬間進入群龍無首的狀態。
那麼孫策就能輕易攻破長沙,進而控制荊南四郡。
而劉徹最多也只能實際獲得南郡、江陵的控制權。
到那時兩家地盤全面接壤,中間再沒有任何緩沖區。
兩家之間的爭奪恐怕會提前上演。
這對于劉徹來說,是弊大于利的。
唯有讓劉備先接管部分荊州,擋在自己和孫策之間,這樣才不至于打破現在的平衡。
按照徐庶的謀劃,劉備接手荊州的時候,也是劉表被自己生擒的時候。
等于說只給孫策留了長沙、桂陽兩郡。
他要再想擴張,就得直接從劉備手里搶。
自己仍然掌握主動權,不至于沒有選擇的余地。
畢竟西邊還有個馬騰在呢,自己絕對不能讓馬騰獨自掌控益州。
解決了荊州問題後,自己還要“幫”著馬騰一起討伐劉璋呢。
在這期間,最好是不要和孫策開戰,以免雙線作戰自己顧不過來。
……
“什麼?曹孟德不答應?”
幾天後的荊州,蔡瑁等人已經見到了無功而返的傅巽。
“你快詳細說說和曹孟德見面的情況。”
蔡瑁看著一臉委屈的傅巽,也不好直接責怪他辦事不利。
“倒也不是一無所獲,他最後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接著傅巽把見面的整個過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唉!”
听完整個過程後,蔡瑁也是愁眉不展。
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和傅巽沒關系。
完全是曹操預先已經有了想法,早就定下了如何應對荊州局勢。
“德 ,看來這次荊州的興衰全靠咱們自己了。”
蒯良也從傅巽的話中听出了曹操的意思。
提前投降這事怕是沒有可行性了。
目前的局勢,要是想投降的話,能選擇的有三家。
交州士燮、江東孫策、豫州曹操。
士燮一個邊緣地方的土財主,向他投降未免太過掉價。
孫策和劉表有殺父之仇,而且多年來一直和荊州死戰。
投降孫策別說劉表不會同意,就算同意了,在座的各位也未必有好果子吃。
唯獨曹操和荊州沒有什麼深仇大恨,身份也絕對夠硬。
最主要的是,荊州好些官員都是出自潁川,蔡瑁和曹操還是好友。
投降曹操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偏偏這個最好也最有可能成功的選擇,卻不買賬。
雖說沒有明確拒絕,但也沒明確答應。
這就讓大家很難辦了。
“看來曹操還是有自己利益上的考慮的。”
蒯越見眾人一籌莫展,當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和孫策都是目前比較強大的諸侯。
別看他倆現在親密無間,還一起匯獵荊州。
一旦利益直接沖突,他倆必然互相翻臉。
這對曹操是不利的,畢中原地區四面臨敵。
他不敢隨意和強大的諸侯開戰。”
“嗯,確實,咱們荊州就是曹操和孫策的共同利益。
只要荊州還在別人手里,他倆就能保持合作關系。
咱們一旦投降,孫策必然趁機奪取荊南四郡,甚至都能和曹操搶一搶江陵。
到最後,他倆一南一北,完全接壤,這平衡自然就被打破。”
“所以不表態就是最好的表態咯?”
蔡瑁听著蒯越、蒯良的分析,心里也逐漸明白過來了。
說到底,哪有什麼朋友交情,大家都在權衡利弊罷了。
就連自己這些荊州士族打算扶植誰、追隨誰,不也都是處于利益的考量嗎?
“為今之計,只能死守荊州,盡量拖延時間。
就看會不會有什麼變數了。”
蔡瑁看清現實之後,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反正荊州兵精糧足,只要自己願意幫著劉表守,那就不會輕易被別人攻破。
既然大家都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講情面,那就讓他們都難受。
到最後鹿死誰手還猶未可知!
“我同意德 的建議。”
蒯良、蒯越兩人都覺得蔡瑁說得不錯。
“既然你們兩家都發話了,那我們這些小家族也就不多說什麼了。
一切由你們做主。”
剩下家族也都決定死守荊州。
“哦對了,龐德公前些天過來探我的口風,問起如何應對荊州當前局勢。
當時咱們還沒做決定,我就沒有明確答復他。
今天咱們這邊既然已經有了頭緒,還是應該派人去知會一聲。”
“德 說的不錯,我听說他有個佷子,也是有大才的人。
好像叫龐統,還跟司馬徽學過一段時間。
不如趁此機會,讓龐統到咱們這,幫著一起守衛荊州。”
蒯良一邊附和蔡瑁,一邊提出了招賢納士的想法。
“子柔所言極是,听說那龐統道號鳳雛,號稱可比古之聖賢。
既然咱們決定要死守荊州,這樣的人才必須要招致麾下。
都是荊州大族,我想龐德公應該不會不給面子。”
“那就麻煩子柔、異度你們兩兄弟跑一趟吧。
這樣顯得正式一點。”
“這事就這麼定了,接下來咱們得及時把情況告訴主公。
不能讓主公在對咱們抱有戒心了。
否則沒有主公坐鎮,好多事情都沒法展開。”
蔡瑁點點頭,表示贊同蒯家兄弟的看法。
雖說荊州兵馬錢糧這些士族們控制了大半,但畢竟這些明面上都是公家的東西。
行軍打仗、軍餉糧草調度這些,還是得有州牧的批文才能更加方便行事。
現在又不是要造反或是裹脅劉表投降,當然沒必要越過劉表去調兵遣將。
“咱們現在決定死守荊州是不錯,但現在荊州可是三面臨敵啊。
咱們手下能用的大將就那麼幾個,黃祖、吳巨還都被調到了朝廷。
這三處應該分別讓誰去守呢?”
說道配合劉表死守荊州的話題,肯定繞不開調兵遣將的事。
荊州士族大多是文臣,可靠的武將也就文聘、張允等寥寥數人。
“這個不急,咱們大本營就在南郡,守好南郡就行。
其它的就讓劉表自己看著辦吧!”
……
“哼,他們以為一切都做得天衣無縫,豈不知我早就有了防備。
現在左右逢源不成,反倒想起還有我這個主公了?”
此時的劉表已經通過伊籍得知了傅巽前往許都的事。
“機伯,你說當今天下,能信任的人還有誰?”
伊籍看著劉表渾濁但銳利的眼神,不由得低下了頭。
說實話,伊籍本來屬于中立派。
既不過多參與荊州權利之爭,也不表態繼承者之爭。
本想就這麼平庸地在荊州過完一生。
直到劉備來投奔劉表,一番接觸之下。
伊籍發現劉備不但仁義道德,還胸懷大志。
如果讓劉備成為荊州之主,肯定要比劉表好很多。
別看他現在在為劉表辦事,但他的心早就到了劉備那。
只不過時機不成熟,劉表也沒有昏庸到分不清好壞的地步。
見劉表這麼問,伊籍多少也看出點東西。
怕是劉表心里已經有了答案,對于荊州的未來也有了想法。
只不過身邊沒有幾個可以傾訴的人罷了。
“回主公,您是要听實話還是漂亮話?”
“這還用問?這里就咱們倆,話出你口入我耳,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若荊州難以維系,在下認為,皇叔劉備可托付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