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蛟龍”的成功試跑,和皇帝那“要用鋼鐵連接整個帝國”的萬丈雄心,如同一場席卷京城的狂風,
讓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種對新時代的、狂熱的期待之中。
所有人都以為,這項由天子親自推動的、利國利民的偉大工程,將會一帆風順地推行下去。
然而,他們都低估了,要改變一個老大帝國沿襲了上千年的“規矩”,將會遇到何等巨大的……阻力。
在幾日後的早朝之上,當皇帝正式地向滿朝文武,公布了他那“以京城為中心,修建四條鋼鐵動脈,連接東南西北”的宏偉計劃時,
一場前所未有的、代表著“新”與“舊”兩種勢力的激烈爭論,被徹底引爆。
這一次,站出來反對的,不再是已經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王通判或吳國舅。
而是一些在朝堂之上德高望重、門生故舊遍布天下的……“老臣”。
為首的,是內閣大學士之一,李閣老。
他以“為天下蒼生請命”的姿態,第一個出列,聲音蒼老,卻充滿了不容置疑的道德力量。
“陛下,臣有本要奏。”
“臣以為,修建鐵路,乃是動搖我大寧國本之舉,萬萬不可行。”
“為何?”皇帝的眉頭微微一皺,殿內的溫度仿佛都降了幾分。
“陛下請想,”李閣老痛心疾首地說道,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悲愴,
“鐵路之道,必要求其筆直,方能通達。如此,則其所經之處,無論是萬頃良田、是先人祖墳、是百年村落,都需盡數拆毀,為其讓路!此乃毀人田產,刨人祖墳,破人家園之惡行!我大寧以孝治天下,以農為國本,自古以來,朝廷只有愛民護民,何曾有過,為了修一條‘路’,而與民爭地之舉?此其一,動搖農本,喪失民心!”
他的話音剛落,戶部的一位侍郎也立刻出列附和,他手持一本厚厚的賬冊,仿佛那上面記載的每一個數字都重若千斤。
“其二,耗費國帑,足以亡國!”
“陛下,經我戶部十數位算學大家,三日三夜不眠不休之初步估算,若要建成四條通達天下的鐵路,其所需之鋼鐵、木料、人工,折算成白銀,怕是……不下兩萬萬兩!兩萬萬兩啊陛下!這相當于我朝未來二十年的所有稅收總和!即便是掏空國庫,變賣皇家所有產業,也未必能夠填滿此等巨大的窟窿!屆時,國庫空虛,邊防無以為繼,水旱無錢賑災,社稷危矣!”
“其三,也是最要緊的一點,將激起百萬民變!”一位主管漕運的官員也跪倒在地,聲淚俱下,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尸橫遍野的慘狀。
“陛下,我朝漕運乃是立國之基石,從江南到京城,這一條黃金水道,維系著南北數百萬船夫、縴夫、碼頭力工、客棧酒家、乃至是青樓妓館的生計!他們,都是我大寧的子民啊!若這鐵路一通,貨物改走陸路,則漕運必將荒廢。這數百萬以漕運為生的百姓,將在一夜之間盡數失業,淪為流民!百萬流民,嘯聚山林,其所引發之社會動蕩,怕是……不堪設想啊!”
這三條罪狀,條條都打在要害之上。
一條是“道德”,一條是“財政”,一條是“民生”。
一時間,朝堂之上,附和之聲四起。
就連一些原本持中立態度的官員,臉上也露出了憂慮的神色。
他們知道,這些老臣們說的並非全無道理。
這“鐵路”,像一劑虎狼之藥,雖能強身,卻也可能……直接要了整個帝國的命。
面對這股以“祖宗之法”和“民生大本”為武器的、巨大的反對聲浪,鐵路總署左侍郎張小山,再次從容地走了出來。
他先是對著李閣老等人,恭敬地行了一禮。
“各位大人所慮,皆是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小山感佩至深。只是,各位大人只看到了‘變’所帶來的‘陣痛’,卻似乎忽略了‘不變’,將帶來的……‘死亡’。”
他轉向皇帝,朗聲說道
“陛下,李閣老所言之‘與民爭地’,看似有理。然,鐵路所經,多為荒地山林,即便是佔用部分田地,我鐵路總署也早已擬定好了一套遠高于市價的‘征地補償’方案,並承諾將優先為這些百姓鐵路沿線的商鋪經營權和工作機會。咱們可以為他們建造更堅固的磚房,更穩定的生計,敢問閣老,這與‘刨人祖墳’相比,孰輕孰重?此非但不是爭利,反而是……讓利于民。”
他又看向那位戶部侍郎,臉上露出一絲自信的微笑。
“大人所言之‘耗費國庫’,更是多慮了。我已與家父、趙會長等人,共同擬定了一份《皇家鐵路股份發行章程》。咱們將以國家信譽為擔保,以未來鐵路的巨大盈利為預期,向天下所有商賈公開募集資金。這,就如同朝廷要做一樁天大的買賣,邀請天下富商一同入股,待將來盈利,再按股分紅。咱們要做的,是‘引富于民,以建公事’,國庫甚至無需投入太多,便可坐享其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最後,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位漕運官員的身上,語氣中帶著一絲憐憫。
“至于大人所言的‘百萬漕工失業’,更是危言聳听。一條鐵路的修建,其所需之開山工、鋪路工、煉鋼工、伐木工、乃至日後的司機、乘務、維修、站務……其所能創造的全新工作崗位,將是漕運的十倍,百倍。舊的飯碗沒了,咱們可以給他們一個更大、更穩、也更體面的……新飯碗。難道,讓咱們的子民,永遠在那風吹日曬的河道上,用血肉之軀去拉縴,便是對他們好嗎?”
他的一番話,邏輯清晰,有理有據,將對方提出的所有難題,都一一用充滿了“青石”風格的、務實的解決方案,給出了回應。
整個大殿再次安靜了下來。
龍椅之上,皇帝看著殿下那個從容不迫、舌戰群儒的年輕人,他的眼中充滿了毫不掩飾的激賞。
他知道,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棟梁之才”,不僅能提出偉大的構想,更能為這個構想掃平所有的障礙,解決所有的問題。
“夠了。”他緩緩開口,聲音充滿了決斷。
“變革,必有陣痛。但朕不能因為怕痛,就固步自封,讓我大寧錯失這千載難逢的良機。漕運之弊,朕早已盡知。而鐵路之利,朕已親眼所見。”
“朕意已決。此事,無需再議。”
他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帝王之威,為這場“新舊之爭”,畫上了句號。
朝堂之下,李閣老等一眾保守派,臉色鐵青,卻又無可奈何。
他們知道,他們終究還是沒能擋住那滾滾向前的……時代車輪。
而張家,也因為這場勝利,徹底地得罪了整個帝國最是龐大、也最是根深蒂固的……“守舊派”利益集團。
未來的道路,怕是也不會平坦。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