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速流逝。
轉眼,便是大寧啟元十二年的盛夏。
而青石村,這個曾經偏僻貧瘠的山村,在這一年里,所發生的變化,足以,讓任何一個再次踏足此地的人,都感到……瞠目結舌,宛如隔世!
……
村西頭的山谷,那片曾經的荒地,如今,早已變成了一座,巨大無比的、充滿了勃勃生機的……學城!
在營造大總管張柱子那近乎“變態”的系統化工程管理,以及數萬名工匠、民夫,和數十台蒸汽起重機、攪拌機日夜不息的勞作之下。
那張曾經只存在于圖紙之上的、宏偉的學院藍圖,已經,有超過七成,被奇跡般地,化為了現實!
——文理區,那座被命名為“觀星樓”的、高達九層的巨大藏書樓,已經拔地而起,成為了整個學院,最是醒目的標志性建築。數十間擁有巨大玻璃窗的階梯教室,和可以容納三千名師生同時食宿的學舍與大食堂,也已全部落成。
——實驗區,那四座代表著帝國最高科技水平的“研究所”,其主體建築,也已全部完工。雖然,內部的許多精密儀器,還在安裝與調試之中。但,那高高聳立的煙囪,和戒備森嚴的崗哨,已經足以,向世人,宣告它們那與眾不同的超然地位。
——工坊區與生活區,更是,早已,投入了使用。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充滿了勃勃生機和人情味的科學小城,已然,初具雛形。
而比這些建築,更令人感到振奮的,是人。
是那些,從四面八方,向著這座“科學聖地”,匯集而來的天下英才!
……
第一股洪流,是“求學者”。
“皇家格物院”,這塊由皇帝陛下,親自“金字認證”的招牌,其吸引力,是無與倫比的!
在學院宣布,將面向整個大寧,進行首次“公開招生”之後。
一時間,整個帝國的輿論,都為之沸騰!
無數的馬車,從京城,從江南,從湖廣,甚至,是從那遙遠的西域邊陲,向著青石村這個小小的山村,匯集而來!
車上坐著的,有那些,嗅覺敏銳,知道“格物之學”將是未來最大風口的商賈巨富之子。
有那些,家學淵源,對算學和機關之術,有著濃厚興趣的世家子弟。
更有無數,出身寒門,卻天資聰穎,渴望通過學習一門“硬本事”,來改變自己命運的……平民少年!
短短一個月之內,前來報名的學子,竟超過了五千人之多!
最終,在由周文軒和劉庸,共同主持的、一場極其嚴格的“入學考核”之後。
第一批,總計五百名的“天之驕子”,成功地,踏入了這座,他們夢寐以求的學府。
他們,將在這里,學習這個時代,最先進,也最實用的知識。
並將在未來,成為,支撐起整個帝國技術大廈的中流砥柱!
……
第二股洪流,是“慕名者”。
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最頂尖的能工巧匠!
他們,或許,不識字,不懂得高深的理論。
但他們,卻對自己從事了一生的“手藝”,有著最深沉的熱愛,和最敏銳的直覺!
當他們,听說了,在青石村這個地方,有一種,能讓鐵錘自己砸,能讓磨盤自己轉的“神仙之法”時。
他們,便再也,坐不住了。
他們,變賣了家產,告別了妻兒,不遠千里,徒步而來。
只為,能在這座“工匠聖地”,求得一個“旁听學徒”的資格!
只為,能親眼看一看,那傳說中,能改天換地的“蒸汽之力”!
對于這些,真正熱愛技術,並擁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寶貴財富”。
張大山,自然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
他,專門為這些人,開辦了“高級技工進修班”。
由鐵牛和柱子,親自,向他們,傳授最先進的機械原理與營造之法。
這些人,在未來,將成為,帝國各大工廠里,最寶貴的技術骨干與車間主任!
……
而在這兩股,充滿了希望與活力的人才洪流的推動之下。
那個,被定為“皇家格物院第一號工程”的“龍舟”項目,也正式,進入了實質性的建造階段!
在學院最深處,一座新落成的、規模空前巨大的“皇家第一造船廠”內。
一根長達三十丈,由最堅韌的、整根的千年鐵力木,所制成的巨大“龍骨”,已經被穩穩地,安放在了船台之上!
這,將是那艘未來的“蒸汽明輪試驗船”——“龍舟一號”的脊梁!
而在造船廠的旁邊,那座屬于“熱機司”的、保密等級最高的工房之內。
鐵牛和他所帶領的團隊,也已經,成功地,制造出了第一台,專門為“龍舟”而設計的、更為強大的船用蒸汽機!
這台機器,比“青石一號”,要更為龐大,其鍋爐的容積與強度,都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其活塞與氣缸的尺寸,更是,大得驚人!
可以想見,當它,被點燃,被啟動時。
它所能爆發出的,將是何等毀天滅地的……恐怖馬力!
……
這一日,傍晚。
張大山,與工部尚書劉庸,並肩,立于那座早已成為他們二人“專屬觀景台”的小山坡之上。
他們,俯瞰著,山谷里,那片,由他們,親手,所描繪出的……宏偉畫卷。
——遠處,是書聲瑯瑯,充滿了文教之風的“文理區”。
——近處,是塔吊林立,正在進行著各種神秘實驗的“實驗區”。
——山谷的另一頭,是煙囪高聳,機器轟鳴,充滿了工業力量感的“工坊區”。
——而在那最核心的造船廠內,那根巨大的、象征著“征服海洋”的龍骨,在夕陽的余暉之下,閃爍著令人心醉的光澤。
劉庸,看著眼前這一切,發出了由衷的感慨。
“張督造,你還記得嗎?”
“一年之前,這里,還只是一片……荒蕪的山谷。”
“而現在……”他的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這里,已經,成為了整個帝國,最充滿了生機與希望的地方!”
“這把,由你,親手點燃的‘格物之火’,已經,不再是,星星之火了。”
“它,已成……燎原之勢啊!”
張大山,聞言,笑了。
他,看著那艘,正在緩緩成型的巨大龍船。
目光,仿佛,穿透了那層層的群山,望向了那片,更遙遠的、蔚藍色的……無盡海洋。
“尚書大人。”
“燎原?”
“不。”
他的聲音,平靜,卻又充滿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這,還只是,剛剛,點燃了……一根小小的,火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