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場由張小山主導的、數十萬民夫參與的“靜坐鳴冤”,最終以皇帝的雷霆之怒,和戶部、都察院的狼狽奔走而告終。
當那蓋著戶部大印的、足額的錢糧,和那斬殺“造謠奸佞”的朝廷公告,一同抵達黃河工地時。
積壓在數十萬民夫心中的那股怨氣、怒氣和疑慮,瞬間便煙消雲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加炙熱、也更加堅定的……擁護和狂熱。
他們看著那個為了他們,不惜以身家性命與朝中權貴相抗爭的年輕縣丞。
他們的眼中,充滿了最質樸、也最真誠的感激與敬仰。
“張青天。”
這個稱號,開始在每一個民夫的口中,真誠地流傳。
當小山再次站上點將台,宣布治河工程重新開工時。
他得到的,是來自數十萬人的、如同山呼海嘯般的、震耳欲聾的回應。
“願為大人效死!”
“願為大人效死!”
整個工地的士氣,被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
而來自京城的支持,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抵達了。
一車又一車蓋著戶部印信的糧草和軍需,源源不斷地運抵營地。
保證了所有民夫,都能吃上飽飯,穿上暖衣。
那些曾經被“意外塌方”的采石場,也奇跡般地,在一夜之間,被“修復”了。
品質最好的火山灰和石料,被優先、足額地,送往水泥窯。
工部的倉庫,也徹底向小山敞開了大門。
所有工程所需的木料、鐵器、工具,都是要多少給多少,絕無半分拖延。
天時,地利,人和。
所有阻礙工程的絆腳石,都已被那只來自京城的最有力的手,給一腳踢開。
治河工程,終于得以掙脫所有束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力推進。
“工程再啟,一日千里”的建設奇跡,開始在黃河兩岸,轟轟烈烈地上演。
在河道最寬闊、水流最是平緩的河段。
數萬名民夫,在工部老師傅們的指揮下,開始修建那至關重要的“束水壩”。
他們用“青石快運”從後方運來的新式工具,挖掘河道,夯實地基。
再用新燒制出的、堅固無比的“水泥”,將一塊塊巨石,澆築成一個穩固的整體。
那堤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天天地向上、向前延伸。
而在那淤積最是嚴重的“u”形河灣。
第一台由工部和青石村工匠合力打造的、全尺寸的“水力挖泥船”,也正式下水。
那台由水輪驅動的龐然大物,在河道中發出沉悶的轟鳴。
它那長長的、掛滿了巨大鐵斗的鏈條,不知疲倦地轉動著。
將河底那淤積了上百年的、又厚又硬的泥沙,一斗一斗地,輕松地挖出,再傾倒于岸邊的運輸船上。
其工作效率,一台機器,便能抵得上數千名民夫,日夜不停地勞作。
這等神乎其技的景象,不僅讓民夫們看得是目瞪口呆,嘆為觀止。
就連那些每日都在工地上監督、曾經還對小山心懷芥蒂的工部官員們,也都看得是心服口服,再無半分不敬。
他們如今見到小山,都是恭恭敬敬地,執弟子之禮。
“張大人,您昨日說的那種‘預制件’的法子,下官回去琢磨了一宿,真是……真是妙不可言啊。”
“張大人,王老師傅讓下官來問問,那第二台挖泥船的齒輪,可否再改小一寸,據說……那樣能讓鏈斗轉得更快些。”
整個治河公署,都沉浸在一種前所未有的、對技術和效率的狂熱追求之中。
時間,就在這熱火朝天的建設中,飛速流逝。
不過短短兩個月。
第一段長達十里的“束水壩”,便成功合龍。
當最後一塊巨石被安放好,當湍急的黃河水,被成功地引入那收窄了近三分之一的新河道時。
所有人都緊張地,注視著水流的變化。
只見那被約束起來的河水,流速驟然加快。
如同萬馬奔騰,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咆哮。
渾濁的河水,狠狠地沖刷著河底。
大量的泥沙,被從河床上卷起,裹挾著,一路向下游沖去。
不過數日的功夫,這段河道的水位,竟然就憑著水流自身的力量,硬生生地,下降了近半尺。
“成功了!”
“張大人,成功了!”
王老師傅看著那變清了一些的河水,激動得是老淚縱橫。
“這‘束水攻沙’之法,當真……當真可行啊。”
這個消息,連同那不斷刷新的工程進度,再次傳回了京城。
這一次,再也沒有人敢說半句閑話。
所有人都知道,那個年輕的張修撰,並非是在做什麼不切實際的“美夢”。
他,是真的在用一種他們無法理解、卻又無比強大的方式,在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跡。
而小山,站在那新築的、如同城牆般堅固的堤壩之上,看著那初顯成效的治河工程。
他的心中,卻並無半分驕傲自滿。
他知道,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父親的智慧,源自于家族的支持。
更源自于,那遠在天邊、卻又近在眼前的、一位帝王的……無上信任。
他知道,他所要做的,就是將這份信任,變成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真正的不世之功。
以此,來回報君恩,庇佑家族。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