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364章 小山歸鄉,述職獻策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364章 小山歸鄉,述職獻策

    夏末秋初,田地里的莊稼正值灌漿的關鍵時節。

    一封來自清溪縣的家書,讓整個張家大院都提前沉浸在了豐收般的喜悅之中。

    三兒子張小山,外放為官已近一年,終于得了幾日休沐,即將歸家省親。

    這消息,比任何一筆大生意都更讓張大山和王氏感到高興。

    王氏立刻就忙碌了起來。

    她翻出了家里存著最好的白面和新米。

    又讓鐵牛去魚塘里撈幾條最肥的草魚。

    還特意囑咐石頭下次去鎮上,務必帶回小山最愛吃的幾樣糕點。

    她要用最好的飯菜,迎接這個一年未見的、讓她牽腸掛肚的兒子。

    孩子們也同樣是興奮不已。

    他們都想看看,那個從小一起長大的三哥,如今穿上官服,當了“官老爺”,到底變成了什麼模樣。

    終于,在全家人的翹首以盼中。

    一輛樸素的青布騾車,緩緩地駛入了青石村。

    早已等在村口的石頭和鐵牛,立刻迎了上去。

    “三弟!”

    車簾掀開,一個身穿七品青色官袍、頭戴烏紗帽、身形更顯挺拔的青年,微笑著走了下來。

    正是張小山。

    一年的官場歷練,褪去了他臉上最後的青澀和稚氣。

    眉宇間,多了幾分讀書人特有的儒雅和……一種屬于官員的沉穩與威儀。

    但他看到哥哥們時,眼中那份純粹的親情和喜悅,卻絲毫未變。

    “大哥,二哥。”

    兄弟三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小山歸來的消息,也讓不少受過張家恩惠的村民,都自發地前來問候。

    看著眼前這個從村里走出去的、貨真價實的“秀才相公”、“朝廷命官”。

    村民們的眼中,充滿了敬畏和與有榮焉的自豪。

    張家大院里,更是早已擺好了豐盛的接風宴。

    一家人團團圍坐,看著那個既熟悉又有些許陌生的親人,有問不完的話,說不完的思念。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張大山看著已然能與自己對飲幾杯米酒的三兒子,開口問道︰“小山,這一年在外面,差事可還順當?”

    小山放下酒杯,神情變得嚴肅起來。

    “回父親話,一切都還算順利。”

    他開始向家人“述職”。

    “孩兒所在的清溪縣,雖也算魚米之鄉,但農耕之法陳舊,水利年久失修,百姓的日子……其實也並不比咱們青石村過去好多少。”

    “孩兒謹記父親教誨,並未急于求成。”

    “而是先用了數月時間,走遍了縣內各處鄉野,體察民情,繪制輿圖。”

    “而後,才在知縣大人的支持下,借鑒咱們家鄉的經驗,小範圍內,推行曲轅犁和堆肥之法。”

    “起初也遇到了不少阻力,一些守舊的鄉紳和書院里的老學究,都說孩兒是‘不務正業,專營末技’。”

    “但好在,事實勝于雄辯。”

    “試行新法的幾處官田,去歲的收成,比周邊田地足足高出了三成有余。”

    “這下,再無人敢有異議了。”

    “如今,清溪縣的百姓們,也都開始學著咱們青石村的樣子,改良農具,積攢肥料了。”

    他這番話,說得雖然平靜,但在場的家人,卻都听得是心潮澎湃,與有榮焉。

    “好,好啊。”張大山撫掌贊道,“做得對。為官一任,就得造福一方,這才是讀書做官的根本。”

    小山又繼續說道︰“除了農事,孩兒還發現,當地的吏治也存在不少積弊。”

    “一些胥吏與地方豪紳勾結,侵佔田畝,欺壓百姓,賬目更是混亂不堪。”

    “孩兒在您和豆子弟弟的啟發下,斗膽向知縣大人提議,用咱們家那種‘復式記賬法’,對全縣的賦稅錢糧,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清查。”

    “雖然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但也確實查出了數千兩銀子的虧空,為縣衙追回了不少損失。”

    “知縣大人對此頗為賞識,如今已將縣里的錢谷賦稅之事,大部分都交由孩兒協理了。”

    听著兒子這一樁樁一件件的“政績”。

    張大山的心里,充滿了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這小子,是真的長大了,能獨當一面了。

    “爹,娘,大哥二哥,”小山話鋒一轉,目光掃過每一位家人,神情變得更加鄭重。

    “孩兒這次回來,除了省親,也是有一些想法,想與家人商議。”

    他開始了他的“獻策”。

    “第一,咱們家如今樹大招風,萬事須得更加謹慎。”

    “特別是咱們那些核心的技術,如煉鋼、玻璃、以及孩兒听二哥信中提及的‘蒸汽機’之構想,更是國之重器,絕不可輕易示人。”

    “孩兒建議,家里的保密規矩,須得再嚴上三分。核心工坊,必須由自家人或經過最嚴格考驗的弟子掌管。”

    “第二,是關于‘青石優品’的牌子。”

    “二哥的商隊雖然做得紅火,但市面上的仿冒之風也日漸興起。”

    “孩兒以為,咱們可以主動向官府申請,為咱們的幾樣核心產品,如‘青石精鋼’、‘無瑕明鏡’等,取得官府認證的‘官造’或‘官督’牌號。”

    “如此一來,不僅能以官府之名打擊仿冒,更能極大地提升咱們產品的身價和信譽。”

    “第三,是關于與官府的關系。”

    “咱們家如今雖然有了一些名望,但根基終究在鄉野,于朝堂之上,並無真正的靠山。”

    “孩兒在外為官,也深感人脈之重要。”

    “孩兒建議,咱們可以拿出部分收益,以家族或村莊的名義,投入到一些地方的公益事業之中。”

    “比如,修橋、鋪路、興辦義學、或是賑濟災民。”

    “這些善舉,不僅能為家族積累福報,更能為咱們贏得一個‘樂善好施、心懷天下’的好名聲。”

    “有了這份名聲,將來無論遇到什麼風波,官府和朝廷,總也要多幾分考量。”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364章 小山歸鄉,述職獻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364章 小山歸鄉,述職獻策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