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341章 小山赴京,備戰會試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341章 小山赴京,備戰會試

    秋去冬來,轉眼又是一年開春時節。

    青石村的日子,因為各項新營生的紅火,過得是蒸蒸日上。

    張家大院里,張小山這大半年來,更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自打去年秋闈鄉試,他一舉奪魁,高中南陽府解元之後,整個張家乃至青石村都與有榮焉。

    如今,這來年的春闈會試眼看著就要到了,那才是天下讀書人真正一較高下、決定命運的去處。

    這日,周先生把小山叫到了跟前,神情比往日更多了幾分鄭重。

    “小山啊,你如今已是解元之身,這京城的會試,是無論如何也要去闖上一闖的。”

    “你天資聰穎,又肯下苦功,若能平常心應對,未必不能金榜題名。”

    張大山也走了過來,拍了拍兒子的肩膀︰“你周先生說的是。”

    “爹雖然不求你將來能做多大的官,可這讀書上進的路,既然走了,就得走到頭,莫要給自個兒留下遺憾。”

    “你只管放寬了心去考,家里頭的事兒,有爹和你幾個哥哥姐姐們撐著,不用你操心。”

    小山听了周先生和自家爹爹的鼓勵,心里頭也是熱乎乎的。

    他用力地點了點頭︰“先生,爹,您們放心,兒子指定用心苦讀,不辜負您們的期望!”

    于是,這赴京趕考的事兒,便正式提上了日程。

    王氏和花兒、巧巧她們,早早地就開始給小山準備行囊。

    新做的棉衣棉褲棉袍,都是用自家產的最好棉花絮的,又軟和又暖和。

    “山兒啊,這京城不比咱們鄉下,听說冬天冷得很,這棉衣可得多帶幾件。”王氏一邊細細地縫著衣角,一邊叮囑。

    厚實的棉被鋪蓋,也是新彈的棉花,蓋著指定舒坦。

    還有那路上吃的干糧、肉干、醬菜,王氏更是親自動手,做了好些樣,都用油紙包得嚴嚴實實的。

    “這些肉干和醬菜,你路上帶著吃,莫要餓著了肚子。”

    張大山又特意從家里那為數不多的積蓄里頭,拿出幾十兩銀子,交給小山做盤纏。

    “小山啊,這京城不比咱們鄉下,花費大。這些銀子你且拿著,路上莫要虧了自個兒。”張大山把一個沉甸甸的錢袋子塞到小山手里。

    “到了京城,也得打點打點,拜訪拜訪座師同年啥的,都離不開錢。莫要因為這些瑣事,分了心神。”

    他又拉著小山的手,細細地叮囑道︰“這官場人心復雜,你年紀還輕,凡事得多看多听多想,莫要輕易就信了旁人的話,也莫要輕易就亮了自個兒的底。”

    “你二哥石頭雖然機靈,可到底還是商賈習氣重了些,有些個官場上的道道兒,他未必明白。你姐夫文軒倒是穩重,遇事多與他商議。”

    “記著,咱們莊稼人出身,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本。做官也好,做學問也罷,都得想著為老百姓做點實實在在的事兒,那才算是沒白讀這聖賢書。”

    “你那些在青石村看見的、學到的本事,比如那改良農具、興修水利、開辦作坊、普及教育的法子,都是些個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實在東西,莫要因為讀了聖賢書,就瞧不上這些了。”

    小山一一應下,把自家爹爹的話,都牢牢地記在了心里。

    “爹,您放心,兒子都記下了!定不辜負您的教誨!”

    石頭如今也是個能獨當一面的“大掌櫃”了,他主動提出,要用自家的“青石商隊”護送小山和周文軒一同進京。

    “爹,三弟這回進京趕考,路途遙遠,多有不便。正好咱們商隊也要往京城那邊送一批琉璃和鏡子去探探路,就讓三弟和文軒姐夫跟著咱們一塊兒走,路上也能有個照應。”石頭說道,臉上帶著幾分得意。

    他那琉璃作坊和鏡子作坊,如今可是張家最是賺錢的營生,連南陽府城的達官貴人都搶著要呢。

    周文軒這次也要陪著小山一同上路。

    他如今雖然也算是張家的女婿了,可心里頭那份對功名的渴望,卻也還沒完全熄滅。

    他也想借著這個機會,去京城見識見識,看看能不能也尋摸個進身之階。

    再者,小山畢竟年紀還輕,一個人在外頭,他也有些不放心。

    張大山听了石頭的安排,也是點頭應允︰“如此甚好。有商隊護送,路上也安全些。”

    他又讓石頭,從村里各家作坊里頭,精挑細選了一批“青石優品”。

    比如那新燒出來的、晶瑩剔透的琉璃珠串和幾件小巧的琉璃杯盞。

    還有那清晰無比、能照見人影兒的玻璃明鏡。

    以及花兒布坊新染出來的幾匹色澤鮮亮、紋樣別致的“富貴牡丹”和“喜上梅梢”精麻彩布。

    再加上幾壇陳釀的“青石春”米酒,和幾罐風味獨特的“菌菇辣醬”、“五香豆干”。

    都仔仔細細地打包好了,讓小山他們帶著,作為進京之後,拜訪座師同年、或者打點各路關節的禮物。

    這些東西,雖然在張大山看來,還只是些粗淺的玩意兒。

    可在這個時代,那可都是些個稀罕的、能拿得出手的體面東西。

    一切準備停當。

    離別的那一日,張家大院門口,擠滿了前來送行的村民。

    王氏拉著小山的手,眼圈紅紅的,不住地叮囑著︰“山兒啊,到了京城,要好生照顧自個兒,莫要凍著餓著了。”

    “平日里念書也莫要太累了,身子骨要緊。要是缺啥少啥,就趕緊給你二哥捎信,讓他給你置辦。”

    花兒和丫丫她們,也都圍著小山,七嘴八舌地說著些體己話,往他包袱里塞些自家做的小點心、小物件。

    “三哥,這荷包你帶著,是俺和巧巧嫂嫂新做的,里頭放了些提神的香草。”花兒說道。

    “三哥,這是俺給你配的幾包防蚊蟲的藥粉,路上興許用得著。”丫丫也遞上一個小藥包。

    鐵牛、柱子、栓子這幾個當哥哥的,則幫著把小山和周文軒的行李,都一一搬上了石頭商隊那幾輛嶄新的“青石二號”馬車之上。

    “三弟,文軒姐夫,這一路上,可得多加小心啊!”鐵牛甕聲甕氣地說道,還特意把自己新打的一把防身小匕首塞給了小山。

    “三哥,到了京城,要是考中了,可得給俺們捎個信回來!”柱子也叮囑道,他如今也是個大小伙子了,說話也沉穩了不少。

    小山和周文軒一一向家人和鄉親們作揖告別。

    那眼圈,也都有些個泛紅。

    他們曉得,這一去,山高路遠,前途未卜。

    可為了那份功名利祿,為了那份光宗耀祖的期盼,他們必須得闖上一闖。

    “爹,娘,哥,姐,俺們走了!”小山最後對著家人深深一揖。

    “諸位鄉親,保重!”周文軒也對著眾人拱了拱手。

    鞭炮聲再次響起,震耳欲聾。

    石頭一揮馬鞭,那幾輛滿載著貨物和希望的馬車,便在眾人的矚目之下,緩緩地駛出了青石村的村口。

    朝著那遙遠的、充滿了未知和挑戰的京城方向,踏上了漫漫的征途。

    這一路上,倒也還算平順。

    有石頭這經驗豐富的商隊頭領照應著,又有十幾個膀大腰圓的伙計護送。

    尋常的毛賊蟊賊,也不敢輕易上前來招惹。

    只是這路途遙遠,每日里風餐露宿,也著實是辛苦。

    小山和周文軒都是讀書人,平日里雖不像那些富家公子般養尊處優,可也沒受過這等長途跋涉的罪。

    沒過幾日,便都有些個吃不消了,臉上也添了幾分風霜之色。

    好在,石頭他們都是些粗手大腳的漢子,平日里也懂得些個行路的訣竅。

    他們會尋些個避風向陽的地兒扎營,會用那隨身帶著的鐵鍋煮些熱乎乎的肉湯或者野菜糊糊給他們吃。

    還會講些個走南闖北的奇聞異事給他們解悶。

    “三弟,文軒姐夫,你們看看這前頭那座山,像不像個臥著的老虎?”石頭指著遠處一座山峰笑道。

    “俺跟你們說,那山里頭啊,以前可是真出過大蟲的!俺爹年輕那會兒……”

    漸漸地,小山和周文軒倒也適應了這般艱苦的行路生活。

    他們也趁著這個機會,仔仔細細地觀察著沿途的風土人情和民生百態。

    他們看見了有些個地方,官道失修,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也看見了有些個地方,商賈雲集,市井繁華,酒樓茶肆,歌舞升平。

    這天差地別的景象,讓小山那顆原本只裝著聖賢書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他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自家爹爹平日里常說的那些“實學致用”、“民生為本”的道理,是何等的金玉良言。

    周文軒呢,則更多地留心著各地的商業行情和物產特色。

    他發現,這青石村出產的那些“青石優品”,比如那琉璃、鏡子、彩布、米酒啥的。

    要是能運到這些大地方來賣,那價錢,怕是比在南陽府城還要再翻上好幾番呢!

    他暗暗地,把這些都記在了心里,準備著將來跟岳父大人好好說道說道。

    如此這般,曉行夜宿,一路奔波。

    終于,在來年開春,那會試即將開考的前一個月。

    張小山和周文軒,總算是……抵達了那座傳說中繁華似錦、臥虎藏龍的大寧朝都城——京城。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341章 小山赴京,備戰會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341章 小山赴京,備戰會試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