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338章 玻璃明鏡,照亮閨閣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338章 玻璃明鏡,照亮閨閣

    那琉璃珠子和幾件小巧的琉璃杯盞一燒出來,可就把柱子和鐵牛他們給樂壞了。

    每日里守著那小小的琉璃窯,是越燒越有癮,越燒越有經驗。

    張大山看著那五光十色、晶瑩剔透的琉璃,心里頭卻又琢磨起了新的道道兒。

    “柱子啊,”這日,他把柱子叫到跟前,“你說,這琉璃既然能燒成珠子、燒成杯盞,那能不能……把它燒成一大塊平平整整的、像那窗戶紙一樣透明的板子呢?”

    “透明的板子?”柱子撓了撓頭,有些不解,“爹,那玩意兒燒出來能干啥?總不能拿來糊窗戶吧?那也太金貴了,風一吹就得碎了。”

    張大山笑道︰“糊窗戶自然是糟蹋了。可要是……能用它來做鏡子呢?”

    “鏡子?”柱子更迷糊了,“爹,咱們家那銅鏡,雖然照得不大清楚,可也能用啊。這琉璃板子,還能比銅鏡照得更亮堂不成?”

    “那可就不是亮堂一點半點了!”張大山神秘一笑。

    他曉得,這平面玻璃鏡子,在這個時代,那可是個想都不敢想的稀罕玩意兒。

    要是真能給它弄出來,那價值,怕是比那琉璃珠子還要高上百倍!

    “爹從一本古籍上看見過,說是用一種法子,能讓這透明的琉璃板子,變得跟那水面一樣,把人照得清清楚楚,縴毫畢現,比那最好的銅鏡還要強上百倍!”

    柱子一听這話,眼楮頓時就亮了︰“真的?爹!那……那咱們趕緊試試啊!”

    他對這些新奇的技術,如今是痴迷得很,自家爹說啥,他都信。

    可這燒制平面玻璃,比起燒琉璃珠子,那難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頭一個難關,便是如何把那熔化了的琉璃液,給它弄成一大塊平整的板子。

    他們試過好幾種法子。

    想學那做泥坯的法子,把琉璃液倒進模具里頭壓平,可那滾燙的琉璃液一遇到冷的模具,不是炸裂,就是粘得死死的,根本取不下來。

    又想學那吹糖人的法子,把琉璃液吹成個大泡,再趁熱給它剖開攤平。

    可這琉璃液不比那糖稀,粘稠得很,又涼得快,那泡還沒吹大呢,就硬了,要麼就直接破了。

    一連試了十幾天,糟蹋了不少好不容易才配好的琉璃料,也沒弄出一塊像樣的玻璃板來。

    那些跟著幫忙的窯工師傅們,都有些個泄氣了。

    “張先生,這……這玩意兒怕是真弄不成吧?俺們燒了一輩子窯,就沒听說過石頭能燒成透明板子的。”

    柱子也是急得滿頭大汗,對著那一堆堆的廢品直發愁。

    “爹,這……這可咋辦啊?”

    張大山也是眉頭緊鎖,他曉得,這平面玻璃的制造,在後世里也是個頂尖的技術活。

    光靠著他那點模模糊糊的記憶和“古籍”上那幾句不甚了了的記載,怕是還真有些難度。

    他靜下心來,又仔仔細細地,把那“古籍”上關于琉璃和類似透明晶體燒制的零星記載,都給它在腦子里頭過了一遍。

    忽然,他眼楮一亮,想起了一個似乎可行的法子。

    書上說,有些天然的水晶石,能長成板狀。

    那是不是說明,這琉璃液在特定的條件下,也能自個兒凝結成平整的板面呢?

    他把這個念頭跟柱子一說,又比劃著,讓他們改進那坩堝的形狀。

    不再用那深底的圓肚坩堝,而是換成那種底面平整寬大、深度卻比較淺的方形或者長方形的特制陶盤。

    再把那熔化了的琉璃液,小心翼翼地,倒進這陶盤里頭,讓它自然流淌,鋪滿整個盤底。

    然後,再把這裝著琉璃液的陶盤,放到那早已預熱好的、溫度控制得極其均勻的退火窯里頭。

    用那最最緩慢的速度,一點點地,給它降溫。

    這個過程,更是熬人。

    一連好幾天,張大山和柱子都輪流守在那退火窯旁邊,連眼楮都不敢多眨一下。

    生怕那溫度降得快了半分,或者慢了半分,都會前功盡棄。

    終于,等那退火窯徹底冷卻下來,他們小心翼翼地,打開窯門,取出那幾個陶盤的時候。

    奇跡,再一次發生了!

    只見那陶盤里頭,那原本火紅滾燙的琉璃液,如今已經凝固成了一塊塊……嗯,雖然還算不上是完全平整透明,甚至還有些波紋和氣泡。

    可確確實實,是幾塊巴掌大小、厚薄也還算均勻的……玻璃片!

    “爹!成了!成了!您看!這……這就是您說的琉璃板子吧!”柱子激動得聲音都有些發顫了。

    他小心翼翼地,從陶盤里頭,取出一塊還帶著些許余溫的玻璃片。

    雖然那玻璃片還有些渾濁,邊緣也不太規整,可透過它,已經能模模糊糊地,看見對面的人影了!

    “好!好啊!”張大山也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雖然這玻璃的質量,比起後世那些,還差著十萬八千里。

    可在這大寧朝,能燒出這麼一塊玩意兒來,那已經是了不得的成就了!

    接下來,便是這研磨和拋光的活計了。

    這活計,更是耗時耗力。

    張大山讓柱子他們,用那細密的河沙,摻上水,一點點地,在那玻璃片上來回打磨。

    直磨得那玻璃表面,漸漸地變得平整光滑,那些細小的波紋和劃痕,也都漸漸消失不見了。

    再用那柔軟的羊皮和細毛氈,蘸上些極細的石粉可能是石英粉或者玉石粉),反復地拋光。

    直拋得那玻璃片,變得是晶瑩剔透,光可鑒人,幾乎跟那後世的玻璃,也沒啥太大分別了。

    雖然,這麼一塊巴掌大小的玻璃片,就得耗費好幾個工匠好幾天的工夫。

    可當第一塊被精心研磨拋光好的、真正意義上的平面玻璃,擺在張大山面前的時候。

    他還是忍不住,激動得熱淚盈眶。

    有了這平面玻璃,那接下來,他心心念念的玻璃鏡子,可就有了著落了!

    這做鏡子,最關鍵的,便是在這玻璃背面,鍍上一層能反光的東西。

    張大山曉得,這年頭做銅鏡,大多是用那水銀和錫的合金,在銅面上打磨出來的。

    可那水銀有毒,操作起來也危險,他還真不大想用。

    他又想起那“古籍”上,好像也提到過一些關于金屬附著在器物表面的零星記載,雖然不是專門說鏡子的,但原理似乎有些相通。

    他琢磨著,能不能用些個更安全的法子呢?

    他想起以前曾听說過,用那錫紙貼在玻璃背面,也能做出些反光的效果,只是不夠明亮,也容易脫落。

    “或許……可以試試用那銀?”張大山心里頭琢磨。

    這銀子雖然金貴,可若是能做出清晰無比的鏡子,那價值怕是比銀子本身還要高得多。

    他記得,似乎有種法子,能讓銀子化成水,再附著到物件上。

    他便讓鐵牛,取來一些碎銀料子,又弄了些硝石和一些草木灰水提取的堿液,還有家里釀酒發酵時產生的某些液體,他模糊記得這些東西可能在特定條件下有奇效。

    他把這些東西,神神秘秘地,在自家那小工房里頭,叮叮當當地鼓搗了好幾天。

    這期間,也是失敗了好幾回。

    不是那銀子化不開,就是化開了也鍍不上去,再不然就是鍍上了一層黑乎乎的玩意兒,根本照不見人影。

    栓子和丫丫也好奇地在旁邊看著,想幫忙卻又插不上手,只曉得自家爹又在琢磨啥新奇的寶貝了。

    張大山也不氣餒,他曉得,這新東西的出現,哪有那麼容易的。

    他耐著性子,一次次地調整那些替代物的配比,一次次地改進那加熱和涂抹的法子。

    終于,在又一次小心翼翼的嘗試之後。

    當他把一塊處理好的玻璃片,浸入那新調配出來的、帶著些許刺鼻氣味的溶液之中,再緩緩取出來的時候。

    奇跡,再一次降臨了!

    只見那玻璃片的背面,竟然……竟然真的鍍上了一層均勻的、亮閃閃的、如同白銀一般的薄膜!

    他把那玻璃片翻過來一看。

    乖乖!

    那玻璃的正面,清晰無比地,映出了他自個兒那張雖然還帶著幾分憔悴、卻也難掩興奮的臉龐!

    那清晰度,那光亮度,比起家里那面用了好些年、早就模糊不清的銅鏡,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成了!成了!孩兒他娘!娃兒們!你們快來看啊!爹做出鏡子來了!”

    張大山激動得直嚷嚷,也顧不上啥體面不體面了。

    王氏和幾個娃兒聞聲跑了過來,看見張大山手里那塊能把人照得清清楚楚、連臉上的毛孔都看得見的“鏡子”。

    一個個都驚得是目瞪口呆,半天都合不攏嘴。

    “我的老天爺!這……這真是鏡子?咋能照得這麼清楚啊?”王氏有些不敢相信地摸了摸自個兒的臉。

    花兒和丫丫更是直接搶了過去,對著那鏡子左照右照,看著里頭那個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自個兒,歡喜得是又叫又跳。

    “娘!您看!這鏡子把俺臉上的小雀斑都照出來了!”丫丫驚奇地叫道。

    “是啊是啊!比那水面照得還要清楚呢!”花兒也滿臉的不可思議。

    這玻璃明鏡一出世,那消息,比先前那琉璃珠子還要更快地,傳遍了整個青石村,又傳到了臨水鎮,傳到了青陽縣,甚至傳到了那更遠的南陽府城。

    那些平日里最是注重容貌儀表的富家太太、官家小姐們。

    一听說這世上竟然有此等能將人照得縴毫畢現的“神鏡”,那簡直就跟瘋了似的。

    不惜花費重金,也要托人前來青石村求購一面。

    這“青石寶鏡”的價錢,也是一路水漲船高,很快就成了那些達官顯貴們爭相追捧的、象征著身份和品味的頂級奢侈品。

    其價值,甚至比那最上等的琉璃器皿,還要高出好幾倍!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338章 玻璃明鏡,照亮閨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338章 玻璃明鏡,照亮閨閣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