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322章 教育推廣,鄰村來學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322章 教育推廣,鄰村來學

    自從張大山發話,說這學堂不光要教認字,還得教些個算術、農事這些個能派上用場的實在本事之後。

    村里頭那些個先前還對娃兒們念書有些個不以為然的莊稼漢們,心思可就都活泛起來了。

    他們看著張家那幾個娃兒,一個個都因為念了書,變得是既懂事又能干。

    尤其是那小豆子,小小年紀就能把村里“公社會”那本亂糟糟的賬目給它整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還有那二丫頭,也能幫著她爹,把那藥田管得有模有樣,甚至還能說出些個防治病蟲害的道道兒來。

    這可真是……讀書能頂大用啊!

    于是乎,先前那些個還舍不得把自家娃兒送到學堂里頭來的,或者覺著念書不如在家多干點活實在的。

    如今也都一個個改了主意,爭先恐後地,把自家那些個半大不小的皮猴子,都給送到了周文軒先生跟前。

    “周先生,俺家這臭小子,雖然調皮了些,可腦子還算靈光,求您老人家多費心,也教他認幾個字,學點本事。”

    “是啊是啊,文軒先生,俺也不指望俺家那丫頭能考啥功名,只要能讓她學學算術,將來嫁到婆家去,也能幫著管管賬,不至于被人糊弄了就成。”

    這一下子,青石村蒙學堂里頭的學童,可就比先前又多了將近一倍。

    那寬敞明亮的新學堂,都快有些個坐不下了。

    周文軒看著這滿當當一屋子的娃兒,心里頭是既歡喜,又有些發愁。

    歡喜的是,這青石村的向學之風,總算是徹底興起來了。

    發愁的是,光靠著他和周先生兩個人,要教這麼多不同年紀、不同底子的娃兒,那可真是有些個分身乏術了。

    這青石村學堂辦得好,教得實用的名聲,就像是那長了翅膀的鳥兒似的。

    很快,就飛出了青石村,傳到了周邊的那些個村子耳朵里頭。

    那些個鄰村的百姓,先前只是羨慕青石村的日子過得紅火,地里頭的莊稼長得好。

    如今一听說,青石村的娃兒們,不光能認字,還能學算術,學農活,一個個都精明能干得很。

    那心里頭,可就更是活泛了。

    “哎,他爹,俺听說隔壁青石村那學堂,教得可好了!”下溪村一個婦人,對著自家男人念叨。

    “不光教認字,還教算盤珠子咋撥拉,那地里頭的活計也教呢!你說,咱們家狗剩要是也能去學學,是不是也能變得機靈點?”

    “可不是咋地!”男人也嘆了口氣,“咱們村這學堂,光教些個死板的經文,娃兒們听不懂,也不愛學,白白耽誤工夫。要是也能像青石村那樣,教些個有用的,那該多好啊。”

    這樣的議論,在周邊好幾個村子里,都悄悄地傳揚著。

    終于,有那麼一兩個膽子大、也確實是疼愛自家娃兒的鄰村家長。

    抱著試試看的心思,備了些自家產的薄禮,領著自家那看著還算機靈的娃兒。

    尋到了青石村,找到了張大山家里。

    “張……張先生,俺……俺是下溪村的李老三。”一個皮膚黝黑的漢子,有些個拘謹地對著張大山拱了拱手。

    “俺听說,貴村這學堂辦得好,教出來的娃兒都有出息。俺……俺就想厚著臉皮問問,俺家這小子,能不能……也送到您這兒來,跟著周先生他們念幾天書?”

    他說著,又把自己那有些個怯生生的兒子,往前推了推。

    那娃兒看著也就七八歲的模樣,一雙大眼楮骨碌碌地轉著,透著幾分好奇和那麼點緊張。

    張大山看著這父子倆那副期盼的模樣,心里頭也是微微一動。

    他曉得,這莊稼人家,能下定決心送娃兒出來念書,那可是下了大決心的。

    “老哥客氣了。”張大山笑道,“這娃兒們想念書,那是好事。只是……咱們這學堂,如今也有些個擠了,怕是……照顧不過來啊。”

    那李老三一听,臉上頓時就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張先生,俺們……俺們也不求別的,只要能讓娃兒在這兒旁听幾天,認得幾個字,學點本事就成。”

    “這束修嘛,俺們也照著青石村的規矩出,絕不含糊!”

    旁邊另一個從石頭村來的家長,也連忙附和道︰“是啊是啊,張先生,周先生,求求你們了,就收下俺們家這娃兒吧!他可聰明了,學東西快得很!”

    周文軒看著這些個一臉期盼的鄰村鄉親,心里頭也是有些個不落忍。

    他也是讀書人出身,自然曉得這求學之路的艱難。

    便對張大山說道︰“岳父大人,依小婿看,這些鄰村的鄉親們,既然有這份心,咱們也不好把人拒之門外。”

    “學堂里頭,雖然擠了些,可娃兒們湊合湊合,倒也還能坐得下。”

    “只是……這教書先生的人手,怕是……有些不夠用了。”

    張大山點了點頭,他也正琢磨這事兒呢。

    這青石村的學堂,如今名聲在外,前來求學的娃兒是越來越多。

    光靠著周文軒和周先生兩人,怕是早晚要累垮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文軒說的是。”張大山沉吟道,“這學堂啊,怕是還得再擴建擴建才成。”

    “不僅這屋舍要加蓋幾間,這教書的先生,怕是也得再找一兩位才行。”

    “不然,光靠著你一個人,哪里照應得過來這麼多張嘴,這麼多雙求知的眼楮啊。”

    他轉頭對那些個鄰村的家長說道︰“各位老哥的心情,俺能理解。”

    “娃兒們想念書,那是好事,俺們青石村自然是歡迎的。”

    “只是,這學堂的容納也有限,先生的人手也緊張。”

    “這樣吧,你們先把娃兒們留下,跟著周先生先念著。”

    “束修的事兒,也別太破費了,就照著咱們村里娃兒的例,每人每月交上那麼幾十文錢,或者等價的糧食布匹就成。”

    “等過些日子,俺們把這學堂再擴建擴建,再請上幾位好先生。到時候,就能讓更多的娃兒,都有書念,有本事學了。”

    那些個鄰村的家長們一听這話,頓時就喜出望外,一個個都對著張大山和周文軒千恩萬謝的。

    “多謝張先生!多謝周先生!”

    “您二位可真是活菩薩啊!”

    于是,這青石村的蒙學堂里頭,便又多出了那麼十幾個來自鄰村的“外來學童”。

    這些個娃兒,因為曉得這念書的機會來之不易,一個個都學得是格外用心,也格外刻苦。

    每日里,天不亮就從自家村子往青石村趕,天黑了才依依不舍地回去。

    那股子好學勁兒,甚至比青石村本村的娃兒還要足上幾分。

    周文軒看著這些個求知若渴的眼楮,心里頭也是充滿了干勁兒。

    他把自己那一肚子的學問,都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

    不僅教他們識文斷字,學那算術九章。

    還時常會給他們講些個歷史典故,聖賢嘉言,以及那為人處世的道理。

    他甚至還照著張大山的意思,在學堂的院子里頭,開闢了一小塊“試驗田”。

    讓那些個對農事感興趣的娃兒們,也跟著學學那《青石農錄》上記載的、關于各種莊稼的種植法子。

    這青石村的學堂,如今是越辦越紅火,名聲也越傳越遠。

    甚至連那臨水鎮上,都有不少人家,听說了青石村有個與眾不同的“實用學堂”。

    開始琢磨著,是不是也該把自家那些個不成器的子弟,送到這里來,好好地“回爐改造”一番。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322章 教育推廣,鄰村來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322章 教育推廣,鄰村來學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