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215章 工善其事,推廣曲轅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215章 工善其事,推廣曲轅

    那新修的引水渠,還有那些巧妙鋪設的竹管木槽,當真是給青石村的田地帶來了活水。

    眼瞅著那清亮亮的河水,順著新開的道道,一路歡快地流進了各家各戶那些往年里一到春播就愁眉苦臉的旱坡地。

    村民們臉上的那股子喜悅勁兒,就跟那被雨水澆透了的禾苗似的,一天比一天精神。

    “往年這個時候,俺們還在為那一擔子水跑斷腿呢,今年可好,水自個兒就流到地頭了!”

    “可不是咋地,還是大山哥叔)有法子,這竹管子一鋪,省了咱們多少力氣喲。”

    田間地頭,到處都能听到村民們這樣帶著幾分驚奇和感激的議論聲。

    有了水,這地里的活計,干起來也順心多了。

    可張大山瞅著,心里頭卻又琢磨起了新的事兒。

    這水是有了,肥也開始漚上了,可這地還是那塊硬邦邦的老地啊。

    尤其是那些新開墾出來的荒坡,里頭石頭疙瘩多,樹根草根也清不干淨。

    光靠著村里頭那幾把用了多少年的老式直轅犁,想要把地給它犁得又深又透,那可真是比登天還難。

    他好幾次都瞅見,幾個年輕力壯的漢子,趕著家里那頭瘦骨嶙峋的老黃牛,使出了吃奶的勁兒,那犁鏵也只能在地皮子上劃拉出淺淺的一道白印子。

    遇到個稍微大點的石塊,那犁頭就“ 當”一聲卡住了,牛累得直喘粗氣,人也急得滿頭大汗。

    一畝地下來,人仰馬翻不說,那地犁得也是七高八低,深淺不一,根本不利于下種和保墑。

    “這犁,還是不行啊。”張大山心里頭暗暗搖頭。

    他自家那把曲轅犁,自從做出來之後,那可是幫了大忙了。

    不僅犁地省勁兒,轉向靈活,犁出來的溝也深淺一致,翻出來的土 子又松又透氣。

    同樣是一畝地,用他家那曲轅犁,一個壯勞力趕著牛,小半天就能輕松拾掇利索。

    可換了村里那些老犁,怕是得磨蹭上一整天,還得累個半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個道理,張大山比誰都懂。

    如今這水的問題解決了,肥也開始準備了,要想讓地里頭真正能多打糧食,這耕地的家伙什,也得跟著換換代才行。

    他琢磨著,是時候把自家那曲轅犁的“秘密”,也跟大伙兒說道說道了。

    這天,趁著大伙兒在地頭歇氣喝水的當口。

    張大山便把自己那個用了好幾年的、雖然也有些磨損但依舊好使的曲轅犁,從牛身上卸了下來,扛到了眾人面前。

    “各位叔伯兄弟,你們瞅瞅俺家這犁。”他指著那架看起來有些“怪模怪樣”的犁具說道。

    村民們早就對張大山家這把與眾不同的犁充滿了好奇,只是礙于情面,不好意思細問。

    如今听他主動提起,都紛紛圍了上來,伸長了脖子仔細打量著。

    “大山哥,你家這犁,瞅著是跟咱們的不大一樣哈。”張河第一個開口,他性子直,有啥說啥。

    “這犁轅咋是彎的?還有那犁壁,好像也能動彈?”錢大爺也看得仔細,提出了疑問。

    張大山笑了笑,也不賣關子,直接解釋道︰“錢大爺您老眼尖。俺家這犁,就叫‘曲轅犁’,也叫‘江東犁’。”

    “它跟咱們平日里用的那些直轅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這彎曲的犁轅和可以調節的犁壁。”

    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

    “這犁轅彎了,犁身就能做得更短小輕便,在咱們這種小塊地或者坡地上,轉起向來就格外靈活省勁兒,不用像以前那樣,到了地頭還得費老大的勁兒才能把牛和犁給調過頭來。”

    “還有這犁壁,”他又指著那個可以調整角度的部件,“它可以根據地里的深淺和土質的軟硬,來調整犁鏵入土的角度和深度。這樣一來,不僅能犁得更深,還能把土 子翻得更透,更有利于莊稼扎根和保墑。”

    他把這曲轅犁的好處,用最淺顯易懂的話,給大伙兒仔仔細細地講解了一遍。

    村民們听得是嘖嘖稱奇,一個個都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摸摸那光滑的犁轅,又撥弄一下那可以活動的犁壁,眼神里充滿了羨慕和渴望。

    “大山哥,您這犁可真是個寶貝啊。”一個年輕漢子忍不住感嘆道,“要是俺們家也能用上這樣的犁,那往後犁地可就省老鼻子勁兒了,地也能拾掇得更好。”

    “是啊是啊,這犁地快,地還好,那糧食肯定也能多打不少。”

    眾人紛紛附和,看向那曲轅犁的眼神,就跟看著能下金蛋的母雞似的。

    張大山看著大伙兒這熱切的模樣,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他清了清嗓子,說道︰“這曲轅犁的法子,也不是啥稀罕玩意兒,都是俺從一本講農事的舊書上看來的,自個兒瞎琢磨著做出來的。”

    “俺琢磨著,既然這東西好用,那也不能光俺一家藏著掖著。”

    “所以,俺打算,把這做曲轅犁的法子,教給大家伙兒。”

    “讓咱們青石村,家家戶戶都能用上這省勁兒好使的新犁,往後種地,也能輕松些,收成也能高一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話一出口,人群中頓時就炸開了鍋。

    “啥?大山哥您您要把這做犁的法子教給咱們?”

    “我的老天爺啊,這這可是真格的?”

    村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年頭,但凡是有點看家本事的手藝人,哪個不是把自家的秘方訣竅捂得嚴嚴實實的,生怕被外人學了去?

    可這張大山,竟然竟然願意把這麼好的東西,就這麼輕易地教給大家伙兒?

    這這心胸,這份氣度,也太讓人佩服了。

    “大山哥,您您真是咱們青石村的大恩人啊。”張河激動得聲音都有些發顫了。

    錢大爺也紅著眼圈,連連點頭︰“是啊,大山,你這可是積了大德了。”

    張大山擺了擺手,示意大家伙兒安靜下來。

    “各位叔伯兄弟,先別急著謝俺。”他正色道,“這做犁的法子,俺可以教。但這犁,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做出來的。”

    “它對木料的要求高,得用那種結實耐磨的硬木,還得找那種帶著點天然弧度的才好。”

    “最關鍵的,還是這犁頭。”他指著那閃爍著烏黑光澤的鐵犁頭,“這東西,必須得請像鐵山叔那樣手藝精湛的老鐵匠,用好鐵料,千錘百煉才能打制出來,尋常的小爐匠,怕是弄不來。”

    他這話,也給那些心思活絡、想著是不是能輕易仿制的人,提前潑了盆冷水。

    是啊,這犁看著好,可要做出來,怕也不是件容易事。

    光是那犁頭,就不是一般人能弄到的。

    “那那咋辦啊?大山哥。”有人又開始犯愁了。

    “法子嘛,總是人想出來的。”張大山說道,“俺琢磨著,咱們可以這麼辦。”

    “木料的事兒,各家各戶自己想辦法去山里尋摸。只要用心找,總能找到合適的。”

    “這犁身的制作,相對簡單些,只要尺寸掌握好了,俺可以帶著鐵牛和柱子,先做出一兩副樣子來,大家伙兒再照著學,或者干脆就請俺們幫著做,給點辛苦錢就成。”

    “至于這犁頭”他頓了頓,“就得靠咱們村的鐵山叔了。咱們可以幾家合伙,湊點好鐵料,或者直接出錢,請鐵山叔按照俺畫的圖樣,統一打制一批出來。”

    “這樣一來,既能保證犁頭的質量,也能省下不少工夫。”

    他這個提議,立刻就得到了大家伙兒的一致贊同。

    能用上新犁,多打糧食,花點錢,出點力,那算啥?

    于是,一場圍繞著“推廣曲轅犁”的新的集體行動,便在張大山的倡議和組織下,再次在青石村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村民們的熱情,比上次修水利時還要高漲。

    畢竟,這曲轅犁的好處,是他們親眼所見,也是能最直接地關系到自家收成的。

    一時間,青石村的山林里,到處都能听到砍伐木材的“咚咚”聲。

    張大山家的院子里,也再次變成了臨時的“木工房”和“設計室”。

    鐵牛和柱子,在父親的指導下,忙著加工犁轅、犁底等關鍵部件。

    石頭和小山,則幫著父親,將曲轅犁的各個部件的尺寸和連接方式,都仔仔細細地畫在草紙上,做成簡易的“圖紙”,方便大家伙兒參考。

    鐵匠張老頭那邊,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村里好幾戶人家都湊了錢或者鐵料,排著隊等著他打制那種新式的“彎犁頭”。

    老鐵匠雖然嘴上抱怨著“這下可把俺老頭子給累死了”,但臉上那股子得意和滿足勁兒,卻是怎麼也藏不住的。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215章 工善其事,推廣曲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215章 工善其事,推廣曲轅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