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174章 影響初顯,有人追隨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174章 影響初顯,有人追隨

    張大山一家在青石村的地位,如同春日里節節拔高的竹筍,雖然生長得悄然無聲,但其變化之顯著,卻早已是人人都能感受得到的了。

    如今的張家,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這個貧瘠落後的小山村里,一個特殊而又舉足輕重的存在。

    張大山的個人影響力,也如同水銀瀉地一般,開始從他那個小小的院落,向著整個村莊,甚至更遠的地方,悄然滲透和擴散。

    最直接的體現,便是村民們在遇到難事時,求助對象的轉變。

    村民們遇到難處,十有八九,都會下意識地,先跑到村西頭張大山家來。

    “大山哥,俺家那頭老黃牛這兩天不怎麼吃草,沒精打采的,您給出出主意,這是咋了?”

    “大山叔,俺家跟鄰居家為了一棵長在田埂上的老樹歸屬吵起來了,您給評評理,這樹到底該算誰的?”

    “張先生,俺家小子不听話,天天就知道往外跑,您看能不能幫著管教管教?”

    諸如此類的求助和請教,幾乎每天都會在張家門口上演。

    張大山對此,也從最初的些微不適和刻意回避,漸漸變得從容和習以為常了。

    他知道,這是村民們對他信任的體現,也是他影響力日益增長的必然結果。

    他不會輕易推辭。

    在不耽誤自家正事的前提下,他會耐心地傾听每一個人的訴求。

    然後,憑借著自己的人生經驗、處世智慧,以及從《天工開物》中獲得的那些遠超時代的知識。

    給出盡可能公正、合理、也最具操作性的建議和解決方案。

    他教人如何根據牲畜的癥狀,用簡單的草藥進行調理。

    他依據最樸素的道理和村里的老規矩,化解鄰里之間的矛盾糾紛。

    他用自己教育孩子們的經驗,給那些束手無策的父母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他的話,或許沒有張有德那般官腔十足,也沒有周先生那般引經據典。

    但卻總是能切中要害,讓人信服,也更容易被普通村民所接受。

    久而久之,他在村里的威望,甚至已經隱隱有了一種“無冕之王”的意味。

    除了這種被動的“求助”之外,更讓張大山感到欣慰的是,開始有村民主動地,想要“追隨”他的腳步,學習他的方法,改變自家的貧困面貌了。

    這其中,最積極的,自然還是張河、錢大爺這兩戶與張家關系最鐵的鄰居。

    他們是親眼見證了張大山如何從一無所有,一步步將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

    也是最早從張家的技術革新中,間接受益的人。

    他們對張大山的“本事”,早已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如今,看到張家各項產業都已步入正軌,蒸蒸日上。

    他們便也鼓足了勇氣,主動上門,希望能從張大山這里,學到更多真正能“改變命運”的東西。

    “大山哥,俺也不跟你繞彎子了。”張河搓著手,一臉誠懇地說道,“俺看你家那曲轅犁和水車,實在是太好用了。還有那堆肥的法子,俺照著你說的試了試,地力果然比以前強了不少。”

    “俺俺就想問問,你能不能再教教俺們點別的?或者俺們出錢出力,你幫俺們也弄一套那樣的犁和車?”

    錢大爺也附和道︰“是啊,大山。咱們都是實在親戚,你可不能光顧著自己發財,也得拉拔拉拔咱們這些窮兄弟啊。”

    “俺們不求能像你家那樣過上好日子,只要能讓家里的婆娘孩子吃飽穿暖,俺們就心滿意足了。”

    他們的請求,充滿了真誠和期盼,也帶著幾分小農式的、對技術的渴望和對富裕的向往。

    面對這些最樸素、也最值得信賴的“追隨者”。

    張大山的心里,也是頗為感動。

    他知道,這些人是真的把他當成了依靠和榜樣。

    他沉吟了片刻,並沒有立刻答應,也沒有完全拒絕。

    “河子兄弟,錢大爺,你們的心情俺理解。”他緩緩說道,“誰都想把日子過好,這沒錯。”

    “咱們家能有今天,確實是琢磨出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法子。”

    “但是,”他話鋒一轉,“這些法子,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學到手,或者輕易就能推廣開的。”

    “比如那曲轅犁,對木料和鐵匠的手藝要求都很高,不是隨便就能做出來的。”

    “水車更是如此,不僅耗費巨大,還得看地勢和水源條件。”

    “至于堆肥,那是個慢功夫,得有耐心,還得不怕髒不怕累。”

    “俺不是不想幫大家伙兒。只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有些東西,俺可以指點你們,甚至可以提供一些幫助。”

    “比如,像堆肥這種,只要你們肯學,俺可以把俺知道的都告訴你們。”

    “比如,你們自家地里,若是想改良一下耕作方法,或者選種育苗上有什麼難處,俺也能給你們出出主意。”

    “但像水車、曲轅犁這種涉及到核心技術和大量投入的東西,以咱們目前的條件,還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搞得起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且,”他的聲音變得嚴肅起來,“俺更希望大家明白一個道理。”

    “這日子啊,終究是靠自己過出來的。”

    “俺張大山能從一無所有到今天,靠的也不是什麼神仙保佑,就是靠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和全家人的齊心協力,一點點拼出來的。”

    “俺可以給你們指條路,但這條路,最終還得靠你們自己去走。”

    他這番話,說得推心置腹。

    他們知道,張大山說的是實話。

    能得到他這樣的指點和承諾,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大山哥,俺們明白了。”張河重重地點頭,“你放心,俺們絕不會讓你為難。”

    “以後啊,俺們就跟著你學,你讓俺們咋干,俺們就咋干。”

    除了張河、錢大爺這些老一輩的“追隨者”。

    村里一些頭腦活絡、不甘平庸的青壯年,也開始有意識地向張家靠攏。

    他們看到鐵牛、石頭這些與自己年齡相仿、甚至比自己還小的同輩人,如今一個個都成了能獨當一面的“能人”。

    心里既羨慕,也充滿了想要學習和改變的沖動。

    他們會主動找到鐵牛,請教打鐵或者農活上的技巧。

    會纏著石頭,打听外面世界的見聞和做買賣的門道。

    甚至,還會厚著臉皮,去向栓子或者柱子,請教釀酒、制醬或者木工的皮毛。

    對于這些真心想學本事的年輕人。

    張大山也囑咐兒子們,可以適當給予一些指點和幫助。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74章 影響初顯,有人追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74章 影響初顯,有人追隨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