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158章 根基穩固,再定新標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158章 根基穩固,再定新標

    時光匆匆,如同清河奔流不息的河水,載著張家人的汗水與希望。

    距離張大山李明)魂穿異世、帶領全家奮力求存,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個年頭。

    三年的時光,足以讓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長成蹣跚學步的幼兒。

    也足以讓一個瀕臨破碎、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家庭,發生脫胎換骨般的巨變。

    如今的張家,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蝸居在破敗牛棚、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任人欺凌的赤貧之家了。

    他們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堅固寬敞的新院落,青瓦覆頂,窗明幾淨。

    他們擁有了八畝雖然不算廣闊、但卻生機勃勃、旱澇保收的田地。

    他們擁有了充足的糧食儲備,糧倉里堆滿了金黃的粟米、飽滿的麥子和雪白的稻米,徹底擺脫了饑餓的威脅。

    他們擁有了多元化的、穩定的收入來源︰品質上乘、銷路通暢的藥材;供不應求、名聲鵲起的提花精麻布;口感醇和、潛力巨大的精品米酒和風味獨特的各色醬料

    這些產業,如同一個個不知疲倦的引擎,為這個家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積累,雖然還遠稱不上巨富,但早已是青石村乃至臨水鎮都數得上的殷實人家了。

    他們的家庭成員,也都在這三年的磨礪與成長中,變得更加強大和自信。

    鐵牛不僅是農活的好手,更在鐵匠技藝上日漸精進,家里的工具修造已能自給自足。

    石頭在商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眼界開闊,頭腦靈活,已經能獨當一面地處理與趙四海商行的諸多事務。

    小山的學業更是突飛猛進,深得周先生真傳,已然是遠近聞名的“讀書種子”,正朝著科舉之路穩步邁進。

    花兒的紡織作坊日益興旺,她的巧手和創意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財富。

    栓子、柱子、丫丫、豆子,也都在各自的領域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學習著,貢獻著,成長著。

    就連王氏,這個曾經只知默默承受的農家婦人,如今也變得更加開朗自信,將偌大的家業和十個人的生活起居打理得井井有條,成為了張大山最堅實的後盾。

    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村莊里的地位,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曾經的欺凌和輕視,早已變成了敬畏和依賴。

    雖然張有德和劉員外這兩條毒蛇依然潛伏在暗處,原生家庭那邊的麻煩也可能隨時再起。

    但張大山憑借著自己的實力、智慧和在災荒中建立起來的巨大聲望,已經足以應對大部分的挑戰,不再像當初那樣任人拿捏。

    可以說,經過這三年多的艱苦奮斗和精心經營。

    他們的經濟基礎,日益穩固。

    他們的家庭力量,日益強大。

    他們的社會地位,日益提升。

    然而,對于擁有現代靈魂、見識過更廣闊世界的張大山來說。

    僅僅是“穩固根基”,是遠遠不夠的。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他始終牢記著這句古訓。

    想要真正地改變命運,想要讓這個家能夠長久地興旺下去,就必須不斷地設定新的目標,不斷地向上攀登。

    他想要的,絕不僅僅是偏安一隅的小富即安。

    他想要的是,讓這個家,徹底擺脫農門的束縛,擁有更強大的抗風險能力,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他想要的是,讓他的每一個孩子,都能人盡其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他甚至還隱隱地懷揣著一個更大膽的夢想——利用自己腦海中的知識,去改變這個貧瘠落後的村莊,甚至去影響這個時代。

    現在,根基已穩。

    是時候,該為這個家,為他自己,確立新的、更高遠的目標了。

    在一個秋收之後、各項產業都進入平穩發展期的夜晚。

    張大山再次召集了全家人,在寬敞明亮的新家堂屋里,點亮了數盞油燈,開了一次不同以往的、更具戰略意義的家庭會議。

    “今天叫大家來,是想跟大伙兒再合計合計,咱們家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張大山看著圍坐在身邊的妻兒,眼中充滿了溫暖和力量。

    “咱們家現在,吃穿不愁了,住的也有了。可以說,基本的根基算是打牢了。”

    “但咱們不能就這麼滿足了。”

    “想要將來過上更好的日子,讓咱們的孩子、孫子都能挺直腰桿做人。”

    “咱們就得有新的、更大的目標。”

    他開始將自己這段時間反復思考過的、關于家庭未來發展的“升級版”藍圖,向家人娓娓道來。

    “首先,還是農業。”

    “土地是根本,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

    “咱們那八畝地,要繼續精耕細作,把堆肥的技術全面用好,爭取把每一寸地都變成高產的良田。”

    “除了種好稻米、粟米、麥子、豆子這些主糧,咱們還要在那三畝水澆地上,拿出一些來,嘗試種植更高價值的東西。”

    “比如,爹琢磨著,能不能試試種棉花?要是能成,咱們就再也不愁沒好布穿了,還能賣大價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或者,試試種點甘蔗?呃,爹以前听南邊的商人說過,那東西能熬出比飴糖還甜的糖霜來,也是金貴玩意兒。”

    “再比如,水田里能不能養點蓮藕?或者在水渠邊上試試養魚?”

    他提出的這些,都是基于現有土地條件的、更高層次的農業發展思路。

    “其次,是咱們家的各項作坊。”

    “藥材生意,要繼續做精做強。石頭,你不僅要帶人把藥材保質保量地采挖炮制好,還得跟著趙掌櫃多學學經商的門道,將來爭取能把咱們的藥材賣到更遠的地方去。”

    “紡織作坊,花兒,你的提花布是咱們家的‘拳頭產品’,不能滿足于現有的幾個花樣。要多琢磨,多嘗試,做出更多、更漂亮、別人模仿不來的花色來。爹也在想辦法,看能不能弄到更好的染料,或者改進一下染色的法子。”

    “釀酒和制醬,栓子,你的手藝還要繼續提升。咱們的‘青石春’和‘張氏醬’,品質還要再上一個台階,爭取打出名氣,賣到縣城、府城去。爹琢磨著,或許可以試試用稻米或者高粱來釀更好的酒?或者在醬里加入更多不同的風味?”

    “木工和打鐵,柱子,鐵牛,你們的手藝是咱們家所有產業的基礎保障。不僅要做好家里的活,將來手藝精湛了,或許真能開個鋪子,承接外面的生意。”

    “爹最近還在琢磨幾樣新東西。”他刻意放慢了語速,吊足了孩子們的胃口。

    “比如,咱們吃的油,現在還得花錢買。爹在想,山里那些油桐子,或者咱們自己種的豆子、菜籽,能不能想個法子,自己把它榨出油來?”

    “還有,小山讀書寫字,費紙太厲害了。咱們能不能用那些竹子、破布、或者樹皮,自己試試造出能寫字的紙來?”

    “甚至,咱們做磚坯剩下的那些不合用的泥土,能不能學著鎮上那些窯廠的樣子,燒制一些簡單的陶盆、陶罐出來?這樣家里用著也方便,說不定也能賣點錢。”

    他將這些從《天工開物》中篩選出的、適合當前條件嘗試的新技術領域,用一種“自己琢磨”、“听人說起”、“或許可以試試”的口吻,巧妙地提了出來,既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又沒有暴露自己的秘密來源。

    “第三,是咱們家的人才培養。”

    “小山,”他看向三兒子,眼神充滿了期盼,“你的首要任務,依舊是讀書。要沉下心,刻苦用功,爭取早日通過縣試、府試,考取童生功名,這是你踏入科舉的第一步,也是咱們家改變門楣的關鍵一步。將來才有望去考秀才,甚至更高。”

    “石頭,你要學的不僅僅是做買賣,更要學著看人、理事,將來爹才敢放心地把家里的對外事務交給你。”

    “鐵牛、花兒、栓子、柱子、丫丫,你們都要在自己負責的領域里,繼續鑽研,精益求精,爭取都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行家里手。”

    “豆子,”他笑著看向最小的兒子,“你的算術天賦不能浪費了,以後家里的賬目會越來越復雜,得跟著小山哥好好學,將來做咱們家的‘大賬房’。”

    “還有,等咱們家條件再好些,爹還想著,能不能在家里或者村里,辦個小小的‘學堂’或者‘工坊’,不僅教咱們自家的孩子,也讓村里那些信得過的、願意上進的孩子,能學點識字算術或者一技之長。”

    “最後,是咱們的家園建設。”

    “新房子還要繼續完善,院牆要加高加固,倉儲、作坊都要擴建。”

    “等咱們實力更強了,還要考慮如何更好地回報鄉鄰,帶動村子的發展。”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58章 根基穩固,再定新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58章 根基穩固,再定新標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