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147章 經濟基礎,日益穩固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147章 經濟基礎,日益穩固

    時間,是衡量改變最公正的標尺。

    自張大山一家決絕地走出老宅,在那破敗牛棚中開啟新生,倏忽之間,已有近三載春秋輪轉。

    三年時光,對于碌碌無為之人,或許只是彈指一揮間。

    但對于張大山這勤勞、智慧、堅韌的一家人來說,卻足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的張家,早已不是當初那個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的赤貧之家了。

    他們的經濟基礎,在張大山的指引和全家人的共同奮斗下,正變得日益穩固,厚實得令人心安。

    最直觀的體現,便是糧食的充裕。

    依靠著曲轅犁的深耕易耨,龍骨水車的及時灌溉,以及堆肥技術的逐步應用。

    那原本貧瘠不堪的五畝劣田,如今已然脫胎換骨,變成了能穩定產出糧食的熟地。

    再加上那三畝新購置的、本就肥沃的水澆地。

    張家現在每年收獲的粟米、麥子、豆子,以及越來越高產的水稻,不僅完全能夠滿足一家十幾口人的嚼用。

    甚至還能有不少富余,可以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或者作為釀酒、制醬的優質原料。

    糧倉里常年堆滿了鼓鼓囊囊的糧袋,那種豐盈的景象,給了王氏和孩子們一種前所未有的、源自土地的安全感。

    溫飽問題徹底解決之後,家庭的多元化產業,更是如同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成為了這個家日益穩固的經濟支柱。

    藥材生意,依舊是家里最重要、也最穩定的現金來源。

    石頭在父親的悉心教導和自身的努力下,已經成長為一個合格的“藥材掌櫃”。

    他不僅能熟練地辨識、采挖、炮制各種常見的、甚至是一些比較稀有的藥材。

    更能根據市場行情和趙四海的需求,有計劃地組織采挖和加工。

    每一次與趙氏商行的交易,都能換回一筆可觀且穩定的銀錢收入。

    紡織作坊,在花兒這位心靈手巧的“首席織女”的管理下,更是聲名鵲起。

    那台經過張大山兩次改良的提花織機,日夜不停地運轉著。

    織出的“提花精麻布”,以其獨特的天然質感、精美的素雅花紋和遠超普通麻布的舒適耐用性,在縣城乃至府城的市場上都成了搶手貨。

    趙四海幾乎是獨家包銷了他們所有的產出,訂單量也越來越大,帶來的利潤甚至隱隱有超越藥材生意的趨勢。

    釀酒和制醬作坊,也在栓子這個沉穩細致的“首席釀造師”手中,日漸成熟。

    經過反復試驗和工藝改良,張家自釀的“青石春”米酒,酒液清亮,口感醇和,回味悠長,雖然產量還不大,但在臨水鎮的一些相熟的酒館和小販那里,已經有了固定的銷路,常常是供不應求。

    而那幾款風味獨特的豆醬香辣、香菇、肉末、甜面醬等),更是憑借其獨特的口味和優良的品質,深受食客喜愛,成了趙四海商隊每次必收的“特色商品”。

    這些家庭作坊,雖然規模都還不大,主要依靠家庭內部勞力。

    但它們卻如同一個個不斷產生效益的“聚寶盆”,為這個家帶來了持續不斷的、多元化的收入流。

    家里的錢袋子,也因此而變得越來越充實。

    當初趙四海預付的那一百兩銀子,雖然大部分都投入到了買地和蓋新房這兩項重大開銷中。

    但後續持續不斷的藥材、布匹、酒醬銷售收入,不僅完全彌補了這些投入,更讓家里的積蓄,達到了一個新的、令人安心的高度。

    張大山雖然沒有具體向孩子們透露家里到底有多少存銀。

    但從母親王氏臉上那日益舒展安穩的笑容,從家里添置新物件時父親那不再猶豫的底氣中。

    孩子們也能感受到,自家的經濟狀況,是真的今非昔比了。

    經濟基礎的穩固,最直接的體現,便是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

    他們早已告別了那間陰暗潮濕的破牛棚,住進了寬敞明亮、冬暖夏涼的新房子。

    房子內部,在柱子這個“首席木匠”的巧手下,也日益完善。

    不僅添置了更多結實耐用的桌椅、床鋪、碗櫃、衣櫃等家具。

    甚至連一些細節之處,如更光滑的門窗、更嚴密的屋頂、更方便的儲物格等等,都在不斷地改進。

    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也早已不再是當初那種僅僅為了生存而掙扎的狀態。

    一日三餐,不僅能保證頓頓吃飽,而且粗細搭配,葷素結合,營養也更加均衡。

    雖然依舊是以自家產的糧食和蔬菜為主,但王氏總能變著法兒地,用自家的豆醬、米酒、以及偶爾買回來的少量肉食,做出可口的飯菜,讓全家人都能吃得心滿意足。

    孩子們身上穿著的,大多是花兒和王氏用自家織的“精麻布”縫制的新衣服。

    雖然樣式依舊簡單樸素,但料子舒適耐穿,也干淨整潔。

    逢年過節,還能扯上幾尺從鎮上買來的細棉布,給孩子們做一身真正的“新衣裳”。

    看著孩子們一個個紅光滿面、身體強健、穿著得體、言行舉止也因為讀書識字而變得越來越有教養的樣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大山和王氏的心里,充滿了難以言喻的幸福和自豪。

    這一切的變化,都源于他們當初那個艱難的決定,源于這兩年多來不懈的奮斗,更源于知識和技術帶來的巨大力量。

    當然,張大山也清楚。

    他們家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只是相對而言。

    相比于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或者豪商巨賈,他們這點家底,依舊是不值一提。

    而且,外部的威脅也從未真正消失。

    劉員外和張有德雖然因為內斗和之前的挫敗而暫時蟄伏。

    但他們如同潛伏在暗處的毒蛇,隨時可能再次發動攻擊。

    原生家庭那邊,也始終是個令人心煩的隱患。

    更何況,天災難測,世事無常。

    想要讓這個家能夠長久地興旺下去,抵御一切未知的風險。

    就必須不斷地壯大自身,不斷地鞏固和拓展現有的經濟基礎。

    他需要思考,如何將現有的作坊進一步擴大規模?

    如何提升管理效率?

    如何研發出更多、更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如何培養出更多、更可靠的人才?

    如何更好地處理與外部世界的關系?

    ……

    問題還有很多,挑戰也依然巨大。

    但此刻,站在這座由自己親手建造的、堅固而溫暖的家園里。

    看著身邊那些健康成長、各有所長的孩子們。

    感受著手里那份不再空癟、沉甸甸的錢袋所帶來的底氣。

    張大山的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和自信。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47章 經濟基礎,日益穩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47章 經濟基礎,日益穩固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