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146章 各司其職,效率提升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146章 各司其職,效率提升

    那場意義非凡的“家庭團隊分工大會”之後。

    張大山一家的日常運作模式,悄然間發生了深刻而又積極的轉變。

    不再是張大山一個人如同陀螺般,在田間地頭、深山老林、棚屋作坊之間連軸轉,事無巨細都要親力親危。

    也不再是王氏和幾個大點的孩子,只是被動地接受任務,完成指派的活計。

    而是,每一個人,都在這個被稱為“家”的集體中,找到了自己明確的位置,承擔起了屬于自己的那份責任,也擁有了施展才華、證明價值的一方小天地。

    “各司其職,各盡其能,互助協作,共謀發展。”

    這是張大山在那次會議上,對孩子們提出的十六字“指導方針”。

    也是這個家未來一段時間內,所有行動的總綱領。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剛剛爬上東山,將沉睡的青石村輕輕喚醒。

    張家的院子里,早已是人影綽綽,各就各位,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大哥鐵牛,如今是家里當之無愧的“農業總管”兼“基建隊長”。

    他不再需要父親耳提面命,便能將那五畝劣田和三畝新買的水澆地,安排得井井有條。

    什麼時候該除草,什麼時候該追肥,什麼時候該引水灌溉。

    他心里都有一本清晰的賬。

    他會帶著栓子和柱子,扛著鋤頭和鐮刀,迎著朝露下地。

    教他們如何辨認不同的雜草,如何鋤得更深更干淨。

    教他們如何觀察土壤的墑情,判斷是否需要澆水。

    教他們如何維護水渠,保證水流的暢通。

    他的話不多,但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經驗和力量,是弟弟們最好的榜樣。

    從鐵匠鋪學徒歸來後,他還會利用空閑時間,叮叮當當地修補著家里那些因為長期使用而有些磨損的農具。

    或者按照父親的簡單圖樣,嘗試著打制一些更趁手的小鐵件,比如新的鋤頭口、鐮刀片,或者加固門窗用的合頁、門栓。

    他那雙曾經只會使蠻力的手,如今在爐火的錘煉下,也漸漸變得靈巧起來。

    二哥石頭,則徹底成了家里的“外交部長”兼“商務總管”。

    他不再滿足于僅僅是跟著父親去鎮上賣藥材。

    而是開始主動地,去拓展新的“業務”。

    他會定期去臨水鎮的各大藥鋪、雜貨店甚至酒樓飯館,打探各種物資的行情。

    了解哪些藥材最近緊俏,哪些山貨可以賣出好價錢。

    他還會留意那些走南闖北的貨郎和小商販,試圖從他們口中,獲取更多關于外部世界的信息。

    與趙四海商行的接洽,也漸漸由他全權負責。

    每一次送藥材、布匹、酒醬過去,或者從商行采購家里需要的物資,如鹽、茶、或者一些特殊的工具和原材料。

    他都能有條不紊地與對方的管事甚至趙四海本人進行溝通、驗貨、核算賬目。

    那份從容不迫、精明干練的勁頭,早已不像是一個未及弱冠的少年,倒像是個經驗老道的老掌櫃了。

    他還將父親教的那些“買賣經”活學活用。

    比如,他會特意將家里品質最好的藥材、花色最新穎的提花布、口感最醇和的米酒、風味最獨特的醬料,分成小份,作為“樣品”,主動送給那些潛在的“大客戶”,如鎮上的富戶、或者與趙四海有往來的其他商人品嘗試用。

    用這種方式,悄然擴大著自家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長女花兒,則一心撲在了家里的紡織作坊上。

    那台經過父親兩次改良的織布機,在她靈巧的雙手下,幾乎從未停歇。

    她不僅能熟練地織出平整細密、遠超普通水準的“精麻布”。

    更能根據父親提供的簡單圖樣,或者自己從自然界領悟到的靈感,織出各種帶有素雅花紋的“提花布”。

    這些提花布,因為其獨特性和美觀性,通過趙四海的渠道,在縣城和府城都極受歡迎,訂單源源不斷。

    花兒也因此成了家里最“賺錢”的功臣之一。

    她不僅自己日夜辛勞,還開始有意識地,將紡線和簡單織布的技巧,教給已經能幫上大忙的妹妹丫丫,以及對女紅也頗有興趣的母親王氏。

    她夢想著,將來有一天,能真正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張家布莊”,讓更多人穿上她親手織出的、美麗而又舒適的衣裳。

    四子栓子,則成了家里釀酒坊和醬坊當之無愧的“首席大工匠”。

    他對發酵這門技藝,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和熱愛。

    無論是制作酒曲、醬曲,還是控制糧食蒸煮的火候、拌曲的濕度、發酵缸的溫度。

    他都做得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經過他手釀造出來的米酒,酒液越來越清亮,口感越來越醇和,酒香也越來越濃郁。

    制作出來的豆醬,更是咸鮮適口,醬香獨特,成了左鄰右舍都交口稱贊的美味。

    他常常會一個人,在那個彌漫著酒糟香和醬香的小偏房里,一待就是大半天。

    仔細觀察著每一個發酵缸里細微的變化,感受著那些微生物創造的奇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份專注和投入,讓張大山都暗暗點頭,覺得這孩子將來在釀造一道上,必成大器。

    五子柱子,則徹底迷上了木工活。

    他那雙曾經只會調皮搗蛋的小手,如今在斧頭、鋸子、鑿子、墨斗的陪伴下,也變得越來越靈巧有力。

    他不再滿足于制作簡單的木墩凳或者修補破舊的家具。

    開始在父親和大哥的指導下,嘗試更復雜的木工技藝。

    他會幫著鐵牛,制作更堅固耐用的犁轅、水車葉片。

    會幫著花兒,修補和改進織機的零部件。

    會幫著栓子,打造更規整、更密封的發酵木桶或壓榨工具。

    甚至,他還開始照著父親畫的圖紙,嘗試著為家里即將添置的新物件,如書架、衣櫃、或者更舒適的床鋪,制作一些精巧的榫卯結構。

    雖然他的作品還略顯粗糙,但他那份對木工的熱愛和鑽研精神,卻讓張大山看到了家族未來在“營造法式”上更進一步的可能。

    三子小山的學業,依舊是全家的重中之重。

    他每日往返于周先生的學塾,風雨無阻,勤學不輟。

    他的聰慧和努力,不僅深得周先生的喜愛,也讓他自己的學識日益精進。

    如今,他不僅能熟練地閱讀和書寫常用的文章。

    更能理解《四書》中的微言大義,並就某些觀點與周先生進行深入的探討。

    在家中,他也承擔起了“文化教員”的角色。

    不僅負責整理父親那些關于《天工開物》的零散筆記和圖譜,使其系統化、條理化。

    還會利用晚飯後的時間,給弟弟妹妹們,甚至包括對認字也產生興趣的鐵牛和石頭開辦“識字掃盲班”,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家人。

    至于最小的丫丫和豆子。

    也都在各自的領域里,展現著自己的價值。

    丫丫對草藥的興趣與日俱增,已經能準確辨認上百種常見的藥材,並能協助石頭進行精細的分類和炮制。

    她還常常會自己跑到山腳田邊,采挖一些無毒的草藥,學著母親的樣子,給家里人調理一些頭疼腦熱的小毛病,儼然一個“小藥童”。

    而豆子,則將他對數字的驚人天賦,發揮到了極致。

    他不僅能幫著母親和小山,準確快速地清點家里的各項物資收支。

    甚至還無師自通地,學會了使用張大山為他制作的簡易算盤,進行更復雜的加減乘除運算。

    他那小腦袋瓜里,仿佛就裝著一本活的賬簿,任何與數字相關的事情,都休想瞞過他的眼楮。

    王氏,則依舊是這個家最溫暖、最堅實的後盾。

    她統籌著全家人的飲食起居,將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

    她嚴格把控著所有作坊產出的食品酒、醬)的衛生和質量。

    她用自己無私的母愛,關懷著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也支持著丈夫的每一個決定。

    而張大山,則終于可以從繁雜的日常事務中,稍微解脫出來一些了。

    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對《天工開物》更深層次的研究和對家庭未來發展方向的戰略規劃上。

    他會定期巡視各個“作坊”和田地,檢查進度,指導技術,解決難題。

    他也會花更多的時間,與周先生探討時局,與趙四海商議合作,為這個家拓展更廣闊的外部空間。

    張家這個以親情為紐帶、以知識為核心的“家庭團隊”,在明確的分工和高效的協作下,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強大合力。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46章 各司其職,效率提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46章 各司其職,效率提升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