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119章 無償供水,凝聚人心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119章 無償供水,凝聚人心

    張大山家院門口的那口深水井,以及每日早晚兩個時辰的定量供水。

    在這場百年不遇的酷烈大旱之中,儼然成為了整個青石村西半邊,乃至更遠一些地方村民們最後的生命希望。

    消息傳開的第二天清晨,天還沒亮透。

    張家院門外,便已經悄無聲息地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男女老少,都提著家里所有能找到的儲水家什——破了口的瓦罐,漏水的木桶,甚至還有用葫蘆瓢臨時改造的容器。

    他們一個個面帶焦渴,眼神里充滿了對清水的極度渴望,卻又帶著幾分忐忑不安,生怕這救命的水源也會突然消失。

    當張大山打開院門,看到門外那黑壓壓一片、綿延出老遠的人群時,饒是他早有心理準備,也不禁暗暗心驚。

    這旱情,比他想象的還要嚴重,村民們的絕望,也比他預料的更深。

    “各位鄉親,靜一靜。听俺說幾句。”

    張大山站在院門口的台階上,聲音通過清晨微涼的空氣,清晰地傳到每一個人的耳朵里。

    人群立刻安靜了下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俺家這口井,出水確實還算穩定。”

    “但井水也非無窮無盡,俺家十幾口人也得吃用。”

    “所以,俺們家商量過了,願意在自家夠用的前提下,勻出一些水來,幫大家伙兒渡過難關。”

    “但是,有幾條規矩,得先說清楚。”

    他的目光變得嚴肅起來。

    “第一,每日早晚各供水一個時辰,過時不候。”

    “第二,每戶人家,憑家里的水桶,每日限打一擔清水,僅限飲用,不得挪作他用,更不許多打。”

    “第三,打水時必須自覺排隊,听從俺家人的安排,不準插隊,不準喧嘩,更不準爭搶打斗。若有違背者,往後一滴水也別想從俺家打走。”

    “第四,”他的聲音微微一頓,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冷意,“有那麼幾戶人家,因為平日里與俺家有些……過節,所以這次供水,就不包括他們了。還望大家體諒。”

    他雖然沒有點名,但在場的村民們大多心里有數,知道他說的是劉員外家以及孫二那幾個平日里與張家作對的人。

    “俺張大山不是聖人,做不到以德報怨。”

    “但只要是真心求水、遵守規矩的鄉親,俺們都會盡力相助。”

    “水是救命的,希望大家都能珍惜。”

    他這番話說得條理清晰,恩威並施。

    既表明了救濟鄉鄰的善意,也劃清了原則和底線。

    人群中,立刻響起了一片感激的議論聲。

    “大山兄弟真是好人啊。這個時候還肯拿出自家的水來救濟大家。”

    “是啊是啊,這規矩定得也好,免得亂了套。”

    “一擔水雖然不多,但至少能保證一家老小不被渴死了。”

    當然,也有那麼幾個被排除在外的人家在人群中發出幾聲不滿的嘀咕。

    但很快就被周圍人感激和期盼的目光給壓了下去。

    在張大山的示意下,鐵牛和石頭,一人搬了一條粗木板凳,守在了井台兩側。

    他們兄弟倆如今都已是身強力壯的半大小伙子,往那里一站,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

    “開始吧。一家一家來,不要擠。”

    隨著張大山一聲令下。

    排在最前面的村民,立刻歡天喜地地提著水桶上前。

    張大山親自掌著轆轤,鐵牛負責將打上來的水倒入村民的桶中,石頭則在一旁維持著秩序,並用早就準備好的小石子計數,每戶打完一擔水,便扔掉一顆石子。

    供水的過程,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那些被允許打水的村民,臉上都洋溢著劫後余生般的喜悅和感激。

    他們小心翼翼地提著那兩桶救命的清水,如同捧著稀世珍寶一般,不住地向張大山和他的兒子們道謝。

    “謝謝大山兄弟。謝謝鐵牛石頭。”

    “你們可真是俺們全家的救命恩人啊。”

    “這份恩情,俺們一輩子都忘不了。”

    有些人家,還會從家里拿出僅有的一點點東西作為回報。

    或許是幾個舍不得吃的紅薯干。

    或許是一小把剛從山里捋回來的、能吃的樹葉。

    甚至還有個老婦人,顫巍巍地從懷里摸出兩枚已經磨得看不清字跡的銅錢,非要塞給王氏。

    對于這些,張大山大多都婉言謝絕了。

    “鄉里鄉親的,互相幫襯是應該的。東西俺們不能要。”

    但若是對方實在堅持,或者送來的是些不值錢卻能看出心意的小物件,比如孩子們編的草蚱蜢,他也會讓王氏酌情收下,免得駁了對方的面子。

    在供水的過程中,張大山也會跟前來打水的村民們閑聊幾句。

    問問他們家里的情況,地里的損失,以及對這場旱災的看法。

    他不僅僅是在施舍水源。

    更是在通過這種方式,了解民情,觀察人心,也在潛移默化中,傳遞著自己的善意和……影響力。

    那些曾經對張家抱有偏見,或者只是冷眼旁觀的村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親身經歷了這場大旱的絕望,又親眼目睹了張家的慷慨和處事公道之後。

    他們對張大山的看法,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原來,這個張大山,不僅僅是有本事,有脾氣。

    他還有擔當,有良心。

    在全村都陷入困境的時候,他沒有像劉員外那樣囤積居奇、見死不救。

    也沒有像村長那樣只會求神拜佛、束手無策。

    他用自己挖出來的井,實實在在地,給了大家一條活路。

    這種對比,是如此的鮮明,也如此的震撼人心。

    當然,也並非所有人都心存感激。

    那些被排除在供水名單之外的人家,尤其是老宅那邊和劉員外的幾個狗腿子。

    看著別人家都能從張家打到救命水,而自己卻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或者去更遠的地方爭搶那點渾濁不堪的死水潭。

    他們心中的嫉妒和怨恨,更是如同野火般瘋長。

    “憑什麼不給俺們水?”

    “都是一個村的,他張大山憑什麼搞特殊?”

    “肯定是記恨上次的事,故意報復咱們呢。”

    “不行,這事不能就這麼算了。得去找村長說道說道。”

    孫二等人,便不止一次地跑到張有德那里去哭訴、告狀。

    試圖讓村長出面,逼迫張大山“公平供水”。

    張有德對此也是頭疼不已。

    他既不想得罪大多數領了張大山恩惠的村民。

    也不甘心看著張大山的威望因為這口井而日益高漲,甚至超過自己。

    但他又實在想不出什麼有效的辦法來制約張大山。

    只能含糊其辭地應付著,暗地里卻也對張大山那口“獨家水源”更加眼紅和忌憚了。

    就這樣,在持續的干旱之中。

    張家院門口那口日夜不息涌出清泉的深井,以及那每日早晚兩個時辰的“有限供水”。

    成了青石村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人性的善惡美丑。

    也像一桿秤,稱量著人心的向背離合。

    那些得到救命水的村民,對張大山一家自然是感恩戴德,言語間充滿了維護和贊揚。

    漸漸地,以張河、趙嬸、錢大爺等幾戶人家為核心。

    村里形成了一股雖然松散、但卻堅定的、支持張大山的力量。

    他們在各種場合,都會主動為張大山說話,駁斥那些不實的謠言,講述張家的不易和恩情。

    像一堵無形的牆,為張家擋去了不少明槍暗箭,也讓那些心懷不軌的人,不敢再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19章 無償供水,凝聚人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119章 無償供水,凝聚人心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