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第22章 偶遇商隊,一線希望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洪崖洞主 本章︰第22章 偶遇商隊,一線希望

    從青石山上帶回來的那些藥材。

    被張大山小心翼翼地攤放在棚屋角落的草席上,進行初步的晾曬。

    黃 的根睫散發著淡淡的豆腥氣。

    柴胡帶著特有的微香。

    還有那些澤瀉、蒲公英根、翻白草……

    雖然種類不少,數量也還可觀。

    但在張大山的眼里,這些東西,還不能算是真正的“收獲”。

    它們現在還只是一堆不能吃、不能穿的草根樹皮。

    只有將它們變成實實在在的銅錢,或者能填飽肚子的糧食。

    它們才算是真正實現了價值。

    可是,如何變現呢?

    拿到臨水鎮的集市上去賣嗎?

    且不說集市不是天天有。

    就算去了,他一個人生地不熟、衣衫襤褸的農夫,拿著這些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的“藥材”,能賣給誰?

    怕不是被那些精明的藥販子或者坐堂郎中,用幾個銅板就打發了,甚至可能還會惹來麻煩。

    去更遠的青陽縣城?

    路途遙遠不說,風險更大。

    他現在這身體狀況,能不能走到縣城都是個問題。

    張大山看著那些寄托著希望的藥材,心里第一次感到了“有貨無路”的焦慮。

    難道,自己辛辛苦苦辨識、采挖回來的這些寶貝,最終只能爛在家里,或者賤賣給那些走村串戶、收山貨的貨郎嗎?

    他不甘心。

    就在張大山為此事一籌莫展之際。

    機會,卻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降臨了。

    這天下午,他帶著鐵牛和石頭,去離村口稍近的一片山坡上砍柴。

    正當他們埋頭苦干時。

    遠處那條連接村子與外界的、坑窪不平的土路上,忽然傳來了一陣不同尋常的喧囂聲。

    有騾馬的嘶鳴和鈴鐺的脆響。

    有沉重車輪碾壓地面的嘎吱聲。

    還有一些人高聲吆喝、互相呼喊的聲音。

    這動靜,絕非尋常的村民或者貨郎經過。

    “爹,你听,好像……好像是商隊來了?”

    石頭耳朵尖,第一個停下了手中的活計,側耳傾听著,臉上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張大山心中也是一動,連忙直起身,朝著官道的方向望去。

    果然。

    只見一支頗具規模的車隊,正沿著土路,緩緩地朝著青石村的方向駛來。

    為首的,是四五名騎著高頭健騾、腰挎長刀、神情彪悍的護衛。

    他們目光警惕地掃視著道路兩旁。

    護衛身後,是七八輛用厚實的油布蒙得嚴嚴實實、看不清里面裝載何物的騾馬大車。

    每輛車旁邊都跟著幾個精壯的伙計。

    隊伍的最後,還跟著一些推著板車和挑著擔子的隨從。

    整個隊伍浩浩蕩蕩,大約有三四十人之多,卷起的煙塵如同長龍。

    這絕對是一支走南闖北、實力不俗的大商隊。

    張大山的心髒,沒來由地狂跳起來。

    商隊。

    能走南闖北的商隊,見識必然廣博,或許……他們會認識這些藥材?甚至……會收購?

    這是一個機會。

    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若是錯過了,下次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爹……”石頭也顯然想到了什麼,眼楮亮晶晶地看著父親,帶著一絲詢問。

    張大山沒有猶豫。

    “鐵牛,石頭,把柴捆好,咱們……過去看看。”

    他當機立斷。

    他讓兒子們將砍好的柴火迅速捆扎起來。

    自己則飛快地從隨身的布袋里,挑選了幾根品相最好、他最有把握的黃 根,用干淨的布條小心包好,揣進懷里。

    他不敢帶太多,怕引人懷疑或者被歹人盯上。

    只帶樣品去試探一下。

    父子三人扛著柴火,快步朝著村口的方向走去。

    他們趕到村口附近時,那支商隊因為路途顛簸,也正好在一處相對開闊的路邊停了下來,準備稍事休整,飲馬喂料。

    伙計們忙碌地卸下草料和水桶。

    護衛們則分散開來,警惕地注視著四周。

    張大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鎮定下來。

    他仔細觀察著商隊的人員。

    很快,他的目光就鎖定在了隊伍中央,一個騎在一匹青色騾子上、正在指揮伙計們干活的中年人身上。

    那人約莫四旬年紀,穿著一身藏青色的布褂,雖然料子普通,但漿洗得干淨整潔。

    他面容看起來頗為精明,眼神銳利,舉手投足間帶著一股常年在外奔波、發號施令的干練氣質。

    看樣子,應該是這支商隊的管事或者領頭人。

    就是他了。

    張大山鼓起勇氣,示意兒子們在原地等著。

    他自己則放下柴火,整理了一下身上破舊的衣衫,朝著那人走了過去。

    “這位……這位掌櫃,請留步。”

    他盡量讓自己的聲音顯得恭敬而又不卑不亢。

    騎在騾子上的中年人聞聲轉過頭來。

    他那銳利的目光落在張大山身上,上下打量了一下,眉頭微不可查地皺了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顯然,對于這個突然出現的、衣衫襤褸的鄉下農夫,他本能地帶著幾分警惕和……輕視。

    “你是何人?有何事?”

    他開口問道,聲音沉穩,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審視。

    “俺……俺是這旁邊青石村的村民,姓張。”

    張大山搓著手,臉上露出憨厚而又帶著幾分緊張的笑容。

    “俺……俺是看掌櫃的商隊路過,想……想向您打听個事兒,不知……方不方便?”

    中年人又打量了他幾眼,見他雖然穿著破爛,但眼神還算坦誠,不像歹人,便稍稍放松了警惕。

    “何事?你說。”

    “是這樣,”張大山從懷里小心翼翼地掏出那個用布條包好的東西,雙手捧著遞上前。

    “俺前些日子在山里頭,僥幸挖到些這種草根。”

    “听村里老人說,這好像是叫……黃 ?是味藥材?”

    “俺就是個莊稼漢,也不認得真假好壞。”

    “就想請掌櫃的給出出眼,瞧瞧這東西……到底是個啥?值錢不?城里……有沒有地方收?”

    他將姿態放得很低,語氣也充滿了請教的意味。

    趙四海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訝異。

    向他打听藥材的村民倒是少見。

    他接過那幾根帶著泥土氣息、但明顯經過初步清理的黃褐色根睫。

    只看了一眼那獨特的形狀和斷面紋理。

    又湊到鼻子前聞了聞那股淡淡的豆腥氣。

    他那雙精明的眼楮里,立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精光。

    果然是黃 。

    而且,看這色澤和質地,雖然炮制粗糙,但根睫本身年份似乎還不算太淺,品質相當不錯。

    這窮鄉僻壤的山旮旯里,竟然真能出這種好東西?

    他心中快速盤算,面上卻依舊不動聲色。

    “嗯。這確實是黃 。也算是一味常用的補氣藥材。”

    他將黃 還給張大山,語氣平淡地說道。

    “城里的藥鋪自然是收的。”

    “不過嘛,價錢得看貨色,看年份,也看炮制的手藝。”

    “你這點……還都是剛挖出來的生貨,處理得也粗糙,怕是賣不上什麼好價錢。”

    他輕描淡寫地貶低了幾句,這是商人的慣用伎倆。

    張大山听著,心里卻是一動。

    對方既然認得,還說了這麼多,就說明……有門兒。

    “那……那請問掌櫃的,像這樣的貨色,大概……能值個什麼價?”

    他繼續小心翼翼地試探道。

    “這個不好說。”趙四海搖搖頭,“得看藥鋪掌櫃的心情。或許……幾十文一斤?也可能更少。”

    他故意把價格說得很低。

    張大山心里雖然有些失望,幾十文一斤確實太低了,但並沒有完全放棄。

    “那……那要是俺能弄到更多、處理得更好一些的呢?”他追問道。

    趙四海再次打量了他一眼,似乎在評估他的能力和潛力。

    這農漢雖然看著窮困,但眼神卻不似一般村民那般渾噩,反而透著一股子精明和……不甘。

    或許……可以留條線?

    他想了想,說道︰“你要是真能弄到更多、而且是處理干淨的干貨,品質都像這個一樣好。”

    “你可以拿到臨水鎮東頭的悅來客棧來找我。”

    “我姓趙,名四海。”

    “到時候,若是貨色真好,我倒是可以考慮,給你一個相對公道點的價錢。”

    “臨水鎮,悅來客棧,趙四海……”張大山在心里默默地念著,將這個名字和地點牢牢記住。

    “哎。好。好。多謝趙掌櫃指點。多謝趙掌櫃。”

    張大山激動得連連躬身道謝,臉上的笑容也變得無比真誠和燦爛。

    趙四海看著他這副激動得近乎失態的樣子,微微一笑,擺了擺手。

    “行了。我們還得趕路。你自行方便吧。”

    說完,他翻身上騾,招呼著手下,商隊再次緩緩啟動,朝著前方的道路行去。

    張大山站在路邊,目送著那浩浩蕩蕩的商隊漸漸遠去,直到消失在道路的盡頭。

    他才緩緩轉過身,緊緊攥著懷里那幾根依舊帶著泥土氣息的黃 。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方便以後閱讀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22章 偶遇商隊,一線希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第22章 偶遇商隊,一線希望並對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