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多陷落、楚軍登陸的消息,在九州北部蔓延,速度比朝廷的使者更快。
靠近博多的幾個小藩國——怡土(福岡縣西部)、志摩(佐賀縣東部)、基肄(福岡縣東南部),瞬間陷入了恐慌。
怡土城,城守府。
城主小野忠信臉色灰敗,听著家臣語無倫次地描述著從博多逃回的零星潰兵帶來的消息。
如山巨艦、如雷炮火、刀槍不入的鐵甲士兵、以及博多城那如同沙堡般崩塌的城牆……
“完了……全完了……”
小野忠信喃喃自語,手中的情報滑落在地。
怡土城,城牆不過一丈,守軍不足千人,如何抵擋大楚的軍隊?
“主公,城中富戶已經開始舉家逃亡了,百姓人心惶惶。”家老焦急地稟報。
“逃?往哪里逃?”
小野苦笑“後方是志摩、基肄,再後面……難道要逃到京都去嗎?”
就在這時,京都的使者風塵僕僕地闖了進來,帶來了天皇的旨意和藤原關白的命令。
“放棄怡土、志摩、基肄等前沿小城?”
小野忠信愣住了,“所有軍隊,攜帶糧草輜重,立刻前往築後高良山集結?”
小野忠信眼中充滿了掙扎和不甘,放棄祖輩傳下的領地,如同割肉般疼痛。
“小野大人!”
使者語氣嚴厲“這是朝廷的嚴令,更是為了大局,楚寇兵鋒之利,您想必已有所聞,怡土小城,彈指可破,留在這里,不過是螳臂當車,徒增傷亡,將寶貴的兵力白白葬送!”
“只有將所有力量集中到高良山、熊本這樣的堅固堡壘,依托地利,方能與楚軍一決雌雄,這是唯一的機會!”
“若各藩依舊各自為戰,只會被楚寇各個擊破,屆時,不僅城池不保,連你我的性命,家族的血脈,都將斷絕,此乃存亡續絕之時,望大人以國事為重,速速決斷!”
使者軟硬兼施,語氣帶著威脅“若抗旨不遵,貽誤戰機,待朝廷度過此劫……後果,大人當自知!”
小野忠信看著使者,頹然長嘆,朝廷這是要壁虎斷尾,犧牲前沿的小領主,換取後方集結的時間。
不走,必死無疑,走,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至少能保住家族和軍隊。
“傳令……”
小野的聲音干澀“城中官員,組織百姓向築後方向撤離,能帶走的糧食盡量帶走,帶不走的燒掉,不能留給楚寇,所有軍隊,即刻整裝,隨我前往高良山!”
命令下達,怡土城瞬間陷入了混亂,官員們自己都嚇得魂不附體,哪還有心思組織百姓,所謂的組織撤離很快變成了無序的大逃亡。
富戶們套上牛車,裝上金銀細軟、綾羅綢緞,帶著家丁護院,率先沖出了城門,卷起漫天煙塵。
普通百姓則拖家帶口,背著包裹,推著獨輪車,哭喊著匯入逃亡的人流。
“快走啊!楚軍要來了!”
“他們見人就殺!”
“別帶那麼多東西了!命要緊!”
“娘!等等我!”
博多城被驅趕出來的難民,形容枯槁、赤腳帶血地蹣跚抵達怡土城外時,看到的不是希望中的庇護所,而是同樣在瘋狂逃亡的怡土城百姓。
“天啊!怡土……怡土也在逃?”
“那我們……我們還能去哪?”
“後面……後面還有楚軍追兵嗎?”
從博多逃出的難民們本以為到了怡土能歇口氣,討口水喝,沒想到迎接他們的是更大的混亂和更深的絕望。
兩股逃難的人流匯合在一起,哭嚎聲震天,有人體力不支倒斃路旁,無人理會,有人為了爭奪一點食物和水大打出手,孩童的哭聲被淹沒在絕望的洪流中。
同樣的場景在志摩城、基肄城接連上演。
領主帶著親信軍隊和家眷,在使者的催促下匆匆撤離。
留下的官員象征性地喊了幾嗓子組織撤離,便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逃亡的隊伍。
當楚軍的斥候輕騎出現在地平線上時,看到的只有洞開的城門、空蕩蕩的街巷,以及城外道路上那緩慢蠕動、一眼望不到頭的逃亡人潮,還有空氣中彌漫的焚燒糧倉的焦糊味。
楚軍以博多為基地,留下守備力量,鎮國公親率大軍主力,攜帶著繳獲的糧秣和整編的“協從軍”,浩浩蕩蕩地向內陸進發。
一路行來,接連經過怡土、志摩、基肄等城,所見皆是空城廢壘,十室九空。
城池中除了少數實在走不動的老弱病殘蜷縮在角落等死,幾乎看不到人影。
大軍兵不血刃地抵達了築前國較為核心的城池原田城,此城比之前的小城稍大,楚軍入城安營扎寨。
鎮國公與一眾將領在城主府邸內議事,研究斥候送回的有關高良山、熊本方向扶桑軍集結的情報,親兵來報
“稟大帥!扶桑朝廷使者,左大臣平清盛在城外求見,言奉其天皇之命,前來解釋誤會,祈求罷兵!”
帳內眾將聞言,臉上皆露出冷笑。
周勇啐了一口“呸!現在知道怕了?早干什麼去了!不見!拖出去砍了祭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鎮國公抬手止住周勇“帶他進來,本帥倒要听听,這些倭奴還能吐出什麼象牙!”
很快,一位身著深紫色繁復直衣、頭戴立烏帽子、年約六旬、面容清 的扶桑老者,在幾名隨從的簇擁下,小心翼翼地走了進來。
身後跟著長長的隊伍,抬著沉甸甸的箱子,還有二十名身著華麗十二單衣、濃妝艷抹的年輕女子。
平清盛深吸一口氣,深深鞠躬,用流利的大楚官話說道“扶桑國左大臣平清盛,奉天皇陛下之命,拜見大楚鎮國公大元帥閣下。”
“前番種種,實乃奸人蒙蔽,溝通不暢,致生誤會。我天皇陛下深感不安,特命下臣攜薄禮前來。”
“一則為先前泉州使節受辱之事致歉,二則表達我扶桑願與大楚永修盟好之誠心。”
“懇請大元帥閣下體恤蒼生,罷止干戈,兩國重歸于好,只要大楚退兵,我扶桑願……”
“誤會?”
鎮國公猛地一拍桌子,怒斥道“好一個‘誤會’!平清盛,你當本帥是三歲孩童嗎?!”
鎮國公霍然起身,高大的身軀帶著威壓,手指幾乎戳到平清盛的鼻尖
“你扶桑君臣,縱容浪人倭寇,屠戮我大楚沿海數十萬百姓!焚燒村鎮,劫掠財貨,擄我婦女!累累血債,罄竹難書!此其一罪!”
“蛇島之上,盤踞倭寇巢穴,襲擾海疆,劫掠商旅,意圖裂土!此其二罪!”
“我大楚天子,仁德寬厚,遣使問罪,爾等非但不認罪賠償,反而百般抵賴,顛倒黑白,辱我天使,此其三罪!”
“博多灣外,本帥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只誅首惡,給爾等機會,爾等竟敢集結千艘戰船,妄圖偷襲我大軍!此其四罪!”
鎮國公每說一罪,聲音便提高一分,殺氣便濃烈一分。
平清盛被氣勢所懾,臉色慘白,冷汗涔涔,步步後退。
“如今,爾等水師灰飛煙滅,博多城破,九州門戶洞開,爾等知道怕了,知道要求饒了?”
鎮國公冷笑連連“晚了!血債必須血償!天理昭彰,報應不爽!爾等扶桑君臣,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盯著幾乎癱軟的平清盛,鎮國公說道
“想要罷兵?可以!滿足本帥三個條件!”
喜歡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