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剛過,沉重的宮門次第洞開,青石御道兩旁,禁軍甲冑森然,長戟如林。
在太監的引領下,聚集在宮門口的大臣官員,皇親勛貴,排成幾列長長的隊伍,魚貫而入。
乾元殿,紫檀御案後,建武帝面沉如水,眼底是深深的疲憊和一絲不易察覺的驚怒。
下方,文武百官依品階肅立,朱紫滿堂,卻無半分往日的雍容氣度,人人臉上都刻著憂慮、恐懼或焦躁。
大殿之中回響著一聲聲悲愴的哭嚎。
一名從泉州僥幸逃出的低級官吏,衣衫襤褸,滿面血污,匍匐在冰冷的地磚上,聲音嘶啞。
“陛下!泉州……泉州沒了啊!倭寇如蝗蟲過境,見人就殺,見屋就燒!城內尸積如山,血流漂杵!李知府率闔城軍民死戰不退,力竭殉國!守備張將軍身中數十箭,猶自揮刀……城破之時,無一人降!無一人逃啊!陛下——!”
額頭重重磕在地上,發出沉悶的響聲,泣不成聲。
“臣本想死戰,李知府讓臣務必把泉州城破的消息稟報陛下,望朝廷早日派出大軍,清剿倭寇,為泉州的官兵百姓報仇雪恨,陛下!”
“愛卿受苦了,且下去好好休息,朕定會剿滅倭寇,為我死難的大楚子民討回公道。”
旁邊的太監將哭訴的官吏帶了下去。
“啪!”建武帝狠狠的拍了一下御座的扶手。
“台州連信使都沒有逃出,倭寇如此猖獗,不予以剿滅,實難平朕心頭之怒,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下面的文武百官互相看看,俱都眉頭緊鎖,思索對策。
“臣有本奏!”眾臣一看,卻是那御史台副都御史王崇明。
王御史年過花甲,須發花白,巍巍顫顫走到中間“陛下!臣以為,倭寇凶悍,海疆萬里,防不勝防。與其勞師糜餉,徒耗國力,不如……不如懷柔為上!可遣使嚴詞斥責其國主,責令其約束部屬,歸還所掠。同時,沿海州府堅壁清野,百姓內遷,避其鋒芒。待其搶掠無所得,自然退去。我大楚天威浩蕩,以德服人,方為上策!”
沒想到,還有一些文官紛紛躬身附議。
“王御史此言差矣!” 禮部尚書錢益清出列,捋著山羊胡,慢條斯理地補充。
“倭寇所求,無非財帛女子。陛下,依老臣之見,或可仿效前朝,允其于指定港口‘勘合貿易’,許以薄利。再曉諭沿海小民,莫要輕易出海,斷了倭寇耳目。此乃釜底抽薪,化干戈為玉帛之策。貿然興兵,恐激起彼等更大凶性,且耗費巨大,動搖國本啊!”
方南在後面听的只搖頭,這都打到家里了,還想著以德服人,真是腐儒。
“放屁!” 一聲炸雷般的怒吼響徹大殿。
鎮國公須發戟張,雙目赤紅,一步踏出班列,指著王崇明和錢益清“懷柔?勘合貿易?你們兩個腐儒,讀聖賢書,讀得腦子都壞了不成?!台州、泉州數萬軍民的血還未干!那是活生生的人命!不是你們口中可以討價還價的籌碼!倭寇屠我城池,掠我子民,此乃不共戴天之仇!以德服人?那是對人!對這等豺狼,唯有刀劍,唯有鮮血!”
鎮國公猛地轉身,面向皇帝,單膝轟然跪下“陛下!臣請旨!即刻發兵!征調北軍精銳,開赴沿海!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將倭寇盡數誅滅于海疆!”
“臣附議鎮國公!”
“臣附議!”
如同連鎖反應,以鎮國公府為首的一大批武將勛貴齊齊出列,跪倒一片。
“荒謬!” 王崇明氣得臉色發白,指著武將們,“北軍乃國之柱石,專為防備草原蠻族!豈能輕動?若蠻族趁虛而入,直搗黃龍,誰擔得起這潑天干系?!沿海糜爛尚可收拾,若北境有失,社稷傾覆只在旦夕!”
錢益清也立刻跟上,語氣帶著譏諷︰“鎮國公忠勇可嘉,然匹夫之勇,誤國誤民!大軍一動,錢糧何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戶部庫銀空虛,難道要加征賦稅,逼反天下百姓嗎?況海上風浪難測,倭寇飄忽不定,大軍勞師遠征,若尋敵不著,豈非徒耗國力,淪為天下笑柄?”
“你這腐儒,是說我北軍將士無能,守不住國門?還是說我大楚國庫,連剿滅區區倭寇的錢糧都拿不出來?” 一位滿臉虯髯的邊軍老將厲聲質問。
“錢尚書說尋敵不著?那倭寇就在我沿海燒殺搶掠!屠城滅府!他們的船就在海上!只要敢戰,豈會尋不著?!畏敵如虎,才是真正的誤國!” 另一位氣盛的勛貴忍不住怒斥。
“爾等武夫,只知殺戮!不懂政治斡旋之妙!”
“腐儒誤國!滿口仁義道德,實則怯懦無能,坐視百姓遭屠戮!”
朝堂之上,唾沫橫飛,爭吵聲浪越來越高。
一些中間派官員面露難色,看看這邊,又看看那邊,躊躇不定。
“夠了!!!”
一聲飽含震怒和疲憊的咆哮,如同驚雷般劈開了混亂的爭吵。
建武帝猛地從龍椅上站起,臉色鐵青,胸膛劇烈起伏,抓起御案上一份染血的八百里加急奏報,狠狠摔在地上!
“都什麼時候了?!台州、泉州尸骨未寒!數萬軍民死不瞑目!爾等還在朝堂之上,吵吵嚷嚷,成何體統?!”
“朕意已決,派大軍剿滅倭寇,再有怯戰者,以謀逆論處!然北軍不可輕動,諸位愛卿,再想良策奏上”
徐懷楚站在朝班里,心念轉動,趁此機會將鎮國公和方南送上戰場,倭寇勢大,待二人折戟沙場,再收拾方樂山,如此就能給兒子報仇了。
“臣有本奏”徐懷楚再也按捺不住,出列站到御台前。
“哦?徐愛卿有何良策,快快道來”建武帝在御座之上催促。
“陛下,臣認同鎮國公派大軍圍剿的建議,也支持北軍不能輕動的道理”
眾臣聞言,你這不是廢話嗎,建武帝也是微微皺起了眉頭。
“臣提議,由鎮國公掛帥,就地招募,組建一支大軍,兵發沿海,剿滅倭寇,然情況緊急,當先派一支前軍,即刻奔赴沿海,一是穩定軍民之心,再則阻止倭寇的進攻勢頭”
中書令呂輕舟出列拱手上奏“徐侍郎所言老成持重,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呂、徐二人的親信爪牙,紛紛出列附和。
鎮國公也拱手大聲稟奏“臣願率軍出征,為國盡忠!”
建武帝微微頷首“鎮國公乃我大楚軍神,統帥大軍理所應當,只是時間緊迫,這前軍該如何組建,由誰統領?”
“陛下,前軍只需數千人,得有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統率,然殿上各將皆有職司,臣斗膽舉薦一人”徐懷楚拱手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