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曬谷場上騰起一片白霧。王猛搓著凍得通紅的雙手,將自制彈弓的皮筋又緊了緊。他面前二十步開外,十個松塔整整齊齊掛在木架上,在晨風中微微搖晃。
\"謙弟,看好了!\"王猛深吸一口氣,從兜里掏出特制的泥丸。
\"嗖——啪!\"
第一個松塔應聲而落。緊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王猛的動作行雲流水,每發間隔不過兩秒。到第九發時,他突然變換姿勢,側身甩腕,泥丸劃出詭異的弧線,繞過作為障礙的樹枝,精準命中目標。
\"好!\"圍觀的人群爆發出喝彩。
王謙鼓著掌走上前︰\"猛子哥這手"地弓"絕了。\"
\"俺們那兒叫"甩手箭"。\"王猛得意地抹了把鼻子,\"打野兔時專繞灌木叢。\"
杜鵬不服氣地遞上自己的獵槍︰\"謙哥,讓河南兄弟見識見識咱東北的"排銃"!\"
王謙笑而不語,從腰間解下個樺皮哨子。隨著幾聲短促的哨響,十來個獵戶小伙迅速集結,每人間隔五步呈扇形散開。他們手里的武器五花八門——有老式火銃、自制獵槍,甚至還有改良過的彈弓。
\"進山!\"王謙一揮手。
兩支隊伍很快在林子邊緣分出高下。河南來的三人組雖然個人技藝精湛,但在密林中很快迷失方向。王猛剛瞄準一只野兔,就被杜鵬的哨聲驚跑了獵物。
\"這算啥規矩?\"王磊急得直跺腳。
\"團隊圍獵。\"王謙笑著解釋,\"東山兔子西山 ,南北兄弟一起掏嘛。\"
正說著,前方探路的杜鵬突然發出預警信號。眾人悄悄圍上去,只見三十步外的空地上,三頭野豬正帶著崽子覓食。領頭的公豬體型碩大,獠牙像兩把彎刀。
王謙迅速打出手勢。東北獵人們默契地分散包抄,有人負責驅趕,有人埋伏在獸道上。當野豬群被驚動狂奔時,正好落入預設的伏擊圈。
\"放!\"
隨著王謙一聲令下,五支獵槍同時開火。硝煙散去,兩頭成年野豬倒地,小豬崽則被故意放生。
\"神了!\"王猛看得目瞪口呆,\"這配合...\"
話音未落,林子深處突然傳來震耳欲聾的咆哮聲。一棵碗口粗的小樹\" 嚓\"斷裂,鑽出只足有三百斤的黑熊!
人群頓時亂了陣腳。王磊嚇得掉頭就跑,被樹根絆了個跟頭。黑熊人立而起,朝跌倒的少年撲去。
千鈞一發之際,兩支箭同時射出——王猛的泥丸精準命中熊眼,王謙的獵槍子彈則打在熊掌前的空地上。受驚的黑熊遲疑了一瞬,杜鵬趁機把王磊拖到安全處。
\"圍起來!\"王謙大喝一聲。
東北獵人們立刻組成人牆,用敲打樹干的方式制造噪音。王猛則帶著兩個河南親戚繞到側翼,三人同時擲出繩索——這是中原地區捕獵大型野獸的古法,三條繩索巧妙地纏住熊腿。
\"撤!\"王謙果斷下令,\"別傷它!\"
眾人且戰且退,黑熊最終放棄追擊,拖著繩索消失在密林中。
回屯路上,兩支隊伍已經親如一家。王猛摟著杜鵬的肩膀,非要學東北口音;王磊則纏著王謙,追問排銃戰術的訣竅。
\"其實各有千秋。\"王謙擦著槍管說,\"你們的地弓適合平原,我們的排銃擅長山林。\"
七爺在屯口迎接,听說遭遇黑熊後,連忙查看眾人傷勢。他特意要過王猛用的泥丸,捏碎聞了聞︰\"摻了花椒粉?\"
\"祖傳的方子。\"王猛憨厚地笑笑,\"打眼不致命,但夠畜生受的。\"
晚飯成了南北飲食大比拼。杜小荷端上酸菜白肉炖粉條,王杏花則獻出河南燴面。最絕的是王晴,居然用野豬肉做了兩種餃子——東北水餃和河南蒸餃。
酒過三巡,王鐵柱紅著臉唱起了河南小調,王建國打著拍子應和。年輕人則聚在院里比試武器,王謙的祖傳獵刀和王猛的精鋼匕首引來陣陣贊嘆。
\"謙弟,咱明天進深山不?\"王猛突然壓低聲音,\"俺想見識見識真正的東北大獸。\"
王謙摩挲著刀柄上的地圖︰\"正好,我也想找找這個。\"
月光下,刀身上的紋路似乎更加清晰了。那個形似四不像的圖案,在燈火映照下竟與遠處山巒的輪廓隱約重合。
七爺的煙袋鍋在黑暗中一明一滅,老人哼起了古老的狩獵歌謠︰
\"東山兔子西山
南北兄弟一起掏
你出弓來我放箭
豺狼虎豹無處逃......\"
王謙注意到,王磊又不見了蹤影。透過窗紙,他看到少年鬼鬼祟祟地摸向倉房,手里似乎拿著什麼東西——在月光下泛著金屬的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