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

第344章 研究生錄取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志行千里遠 本章︰第344章 研究生錄取

    深冬的夜,寒氣刺骨。雲峽區委書記辦公室的燈光卻亮得如同孤星。窗外,城市的霓虹在寒風中閃爍,遠處長河智慧農業園的溫室燈光如同不滅的星辰。室內,暖氣開得很足,卻驅不散秦風眉宇間凝結的沉思。寬大的辦公桌上,攤開的文件被推到一邊,取而代之的是一本翻得卷了邊的《城市韌性理論與治理創新》,旁邊散落著幾份打印的華清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招生簡章和導師研究方向介紹。

    秦風靠在椅背上,指尖無意識地在書頁上摩挲。華清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在職pa公共管理碩士)項目,全國頂尖,門檻極高。研究方向中,“危機管理與韌性治理”、“數字政府與制度創新”幾個字眼,如同磁石般吸引著他。這不是一時沖動。雲峽深改試驗區步入深水區,破網清源後的制度重建、產業突圍後的風險防控、民生改善後的可持續性……每一步都如同在布滿暗礁的激流中行船。他需要更系統的理論支撐,更前沿的視野,更鋒利的分析工具,來應對前所未有的復雜挑戰。

    “篤篤篤。”敲門聲很輕。

    “進。”秦風沒有抬頭。

    李浩然推門進來,手里端著一杯剛泡好的濃茶,放在桌角︰“書記,快十二點了。您……還在看這個?”他瞥了一眼桌上的招生簡章。

    秦風端起茶杯,滾燙的溫度透過杯壁傳來,他抿了一口,苦澀的茶香在舌尖蔓延︰“嗯。浩然,你幫我查一下,華清這個‘危機管理與韌性治理’方向,導師陳國華教授最近發表的論文,特別是關于‘制度韌性’和‘風險熔斷’模型的,能找到的都找來。”

    “是,書記!”李浩然應道,猶豫了一下,“書記,您……真打算去讀?這學期課程安排我看過了,每個月要去北京集中授課一周,還有大量的線上研討和課題研究……您現在的工作……”

    秦風放下茶杯,目光落在窗外沉沉的夜色上︰“工作永遠做不完,但瓶頸就在那里。雲峽的深改,光靠經驗摸著石頭過河,不夠了。需要站在更高的地方,看清暗流下的礁石。”

    他拿起那本《城市韌性理論》,指著書頁上密密麻麻的批注︰“你看這里,‘制度韌性不是靜態的堡壘,而是動態的免疫系統’。我們搞‘安全雲峽’,搞‘風險熔斷’,本質上就是在構建這套免疫系統。但理論基礎不扎實,模型設計就有缺陷,遇到新病毒新風險),就可能失靈!”

    他翻到另一頁︰“還有這里,‘數字治理的倫理邊界與數據安全’。我們的‘陽光監督’、‘區塊鏈溯源’,數據越透明,風險也越大。如何平衡開放與安全?華清有國內最好的研究團隊和實驗室。”

    秦風的聲音帶著一種近乎迫切的渴望︰“浩然,雲峽現在不缺干勁,缺的是穿透迷霧的‘望遠鏡’和剖析難題的‘手術刀’!華清,能給我這把刀!”

    深夜,區委家屬樓。

    書房里只亮著一盞台燈。林妙雪披著睡衣,輕輕推門進來,手里端著一碗冒著熱氣的銀耳羹。秦風伏在書桌前,台燈的光暈籠罩著他緊鎖的眉頭和專注的側臉。桌上攤著華清大學的申請表格、個人陳述草稿,還有一摞李浩然找來的、印著“陳國華”署名的論文復印件,上面布滿了紅藍筆的圈畫和批注。

    “還在弄?”林妙雪把碗放下,聲音輕柔,帶著心疼,“都快一點了。”

    秦風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疲憊地靠向椅背︰“嗯,個人陳述卡住了。寫得太像工作報告,又怕太虛。”

    林妙雪走到他身後,雙手輕輕按上他緊繃的太陽穴,指尖帶著溫涼的力度︰“別急。想想你為什麼要去?不是為了文憑,是為了雲峽,對吧?”

    她的聲音如同清泉,流入秦風焦灼的心田︰

    “那就寫真實的你。寫你在長河鎮看到王老五賣糧難時的揪心;寫你在龍須溝面對拆遷矛盾時的兩難;寫紅旗路小學孩子們第一次上‘雲課堂’時眼里的光;寫高原上劉強暈倒時你的後怕……寫這些實踐中的困惑和渴望!寫你如何帶著雲峽的問題,想去尋找答案!”

    秦風渾身一震,猛地抓住林妙雪的手,眼中閃過一絲光亮︰“對!實踐之問,理論求解!不是為了學而學,是為了更好地回饋腳下這片土地!”

    他重新坐直身體,推開那些官樣文章的草稿,在鍵盤上飛快敲擊起來。屏幕的光映亮他堅毅的臉龐︰

    作為雲峽深改試驗區的負責人,我親歷了從‘破網清源’的刮骨療毒,到‘長河模式’的產業破局,再到‘安全雲峽’的韌性構建。每一次突破,都伴隨著更深層次的困惑︰制度如何從‘破’到‘立’,並具備抵御風險的‘免疫力’?數字賦能如何平衡效率與安全、開放與邊界?改革的紅利如何穿透層級,真正轉化為百姓臉上可感的笑容?

    雲峽的實踐,是生動的樣本,也是待解的方程。我深感自身理論儲備的不足,視野的局限,亟待系統性的淬煉與提升。華清公管學院‘危機管理與韌性治理’的前沿研究,尤其是陳國華教授關于‘制度韌性動態模型’、‘數字治理倫理框架’的深邃洞見,正是照亮雲峽深水區的燈塔!

    我渴望帶著雲峽的泥土氣息和鮮活案例,走進華清的課堂。將基層的痛點轉化為研究的課題,將實踐的得失升華為理論的思考。學成歸來,以更鋒利的理論之刃,剖析改革深水區的復雜癥結;以更科學的制度設計,築牢雲峽可持續發展的根基;以更廣闊的視野,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基層治理的新路徑!

    懇請給予我一個礪劍深造的機會!此心赤誠,惟願以所學,報效桑梓!”

    最後一個字敲下,秦風長舒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林妙雪站在他身後,看著屏幕上那飽含深情與力量的字句,眼眶微熱。她俯身,輕輕環住丈夫的肩膀,臉頰貼在他溫熱的鬢角︰“寫得好。這才是我的秦風。”

    一個月後,華清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面試室。

    古色古香的房間里,檀香裊裊。幾位學界泰斗端坐長桌後,目光如炬。居中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正是以治學嚴謹、眼光犀利著稱的陳國華教授。

    秦風一身得體的深色西裝,身姿挺拔,不卑不亢。他沒有攜帶華麗的ppt,只在面前攤開一本厚厚的、貼滿標簽和筆記的雲峽深改試驗區工作匯編。

    “秦風同志,”陳教授扶了扶眼鏡,聲音平和卻帶著穿透力,“你的工作履歷很扎實,申請陳述也很有見地。但我想知道,一個主政一方的書記,事務繁忙,為何選擇此時重返校園?pa的學習強度很大,你如何平衡工學矛盾?”

    問題直指核心,毫不留情。

    秦風神色平靜,目光坦誠︰“陳教授,各位老師,我選擇此時求學,源于強烈的‘本領恐慌’和‘求解渴望’。”

    他翻開工作匯編,指向一張長河鎮稻田的航拍圖︰

    “雲峽深改進入深水區。‘長河聯合體’壯大了,但產業鏈風險如何分散?‘安全雲峽’平台建成了,但數據洪流下的隱私與安全邊界如何劃定?‘陽光監督’透明了,但如何讓監督本身更具‘韌性’,避免形式化?這些,都是實踐中遇到的、依靠經驗難以徹底解決的深層次挑戰。”

    他又翻到“群眾表情指數”熱力圖︰

    “我們嘗試用‘表情指數’捕捉民心溫度,但情感分析的算法偏差如何修正?多源數據融合的倫理風險如何規避?這需要更堅實的理論支撐和更嚴謹的方法論訓練!”

    秦風的聲音沉穩而充滿力量︰

    “作為掌舵者,我深感,僅憑一腔熱血和經驗直覺,已不足以駕馭改革巨輪駛向更深邃的航道。我需要系統的理論重塑思維,需要前沿的研究啟迪方向,需要與頂尖的智者踫撞火花!”

    “至于工學矛盾,”他坦然一笑,“雲峽的制度框架已初步成型,班子隊伍能打硬仗。我會妥善安排時間,將課堂所學即時反哺實踐,將雲峽的案例帶入課堂研討。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是檢驗學習的最佳戰場。兩者本應相融相生!”

    陳教授鏡片後的目光微微閃動,他拿起秦風的申請材料,翻到個人陳述部分,又看了看那本寫滿批注的工作匯編,沉默片刻,問道︰“如果錄取你,你希望研究的具體方向是什麼?”

    秦風毫不猶豫︰“制度韌性的生成機理與數字時代的治理倫理困境。 以雲峽深改為樣本,探究在復雜風險環境下,如何構建具備自適應、自修復能力的制度體系;如何在擁抱數字化的同時,築牢安全與倫理的堤壩。我希望,能將雲峽的實踐,淬煉成可資借鑒的理論結晶!”

    陳教授與身旁幾位教授交換了一個眼神,微微頷首。他沒有立刻表態,只是拿起筆,在面前的評分表上,鄭重地寫下幾行字。

    數日後,雲峽區委辦公室。

    秦風正在批閱文件,手機震動。一條新郵件提示。

    發件人︰華清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秦風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深吸一口氣,點開郵件。

    “秦風同志︰經綜合評審,恭喜您被我校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碩士pa)項目錄取,研究方向︰危機管理與韌性治理。導師︰陳國華教授。……”

    後面還有詳細的入學須知。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方便以後閱讀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第344章 研究生錄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第344章 研究生錄取並對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