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陽舒展)
協和醫院的特護病房飄著淡淡的檀香,那是張奶奶的兒子從普陀山請來的安神香。陽光透過雙層玻璃窗,在老人銀白的發絲上鍍上一層暖金,卻驅不散她眼底的迷茫。陸玄坐在病床邊的折疊椅上,第三次听她講述 1963 年在紡織廠上班的往事,那些清晰的細節與當下的記憶空白形成刺目的對比。
“醫生說這是典型的阿爾茨海默癥進展期。” 周明遠的白大褂下擺沾著消毒水,手里的平板電腦循環播放著張奶奶的腦部掃描影像,“海馬體萎縮速度比預期快 27,如果能調閱星途腦機三年前的神經特征數據庫,我們至少能提前兩個月干預。” 他放大影像上的異常區域,那里的代謝活躍度已經跌破臨床警戒線。
張奶奶突然抓住陸玄的手腕,干枯的手指帶著輸液管的涼意︰“小伙子,你幫我找找回家的路好不好?我記得家門口有棵老槐樹,可怎麼也畫不出來。” 她床頭的素描本上畫滿扭曲的線條,只有那枚玉琮形狀的鎮紙還保持著完整的輪廓 —— 那是陸玄上次探望時帶來的復制品,林念默的符號學筆記里說這能喚起深層記憶。
陸玄望著窗外飄落的銀杏葉,突然想起林念默臨終前的病房。那時她已經認不出人,卻能準確畫出良渚玉琮的神人獸面紋,顫抖的筆觸在紙上反復強調︰“紋飾是契約,是‘你擁有什麼,該給什麼’的憑證。” 此刻張奶奶的神經數據就像散落在時光里的玉琮碎片,明明存在卻無法拼接,因為權屬的邊界早已被模糊的協議吞噬。
“數據應該像古老契約那樣神聖。” 陸玄在病房走廊的白牆上突然駐足,手指無意識地勾勒著想象中的區塊鏈圖譜,“每個人都該握著自己數據的玉琮,而不是讓別人隨意雕刻。” 護士推車經過時,金屬盤的反光在牆上投下斷續的光斑,恰好組成類似區塊鏈節點的圖案,讓他腦中的構想瞬間清晰。
星途腦機的會議室被改造成臨時畫室,陸玄拆掉西裝外套,用三種顏色的馬克筆在整面牆上涂鴉。藍色箭頭從 “用戶” 指向 “確權中心”,標注著 “生物特征錨定”;紅色線條連接 “授權池” 與 “應用方”,旁邊畫著玉琮的簡化紋路;金色數據流則從 “應用收益” 分流回 “用戶賬戶”,形成閉環循環。“這就是區塊鏈的神經數據方案︰確權、授權、分成,每個環節都要有不可篡改的印記。”
他特意在圖譜中央畫了枚立體玉琮,用綠色熒光筆標注 “倫理鎖” 三個字。“就像良渚人在玉琮上雕刻的神人獸面紋,” 陸玄用激光筆照射圖案,光影在天花板上形成旋轉的符文,“用戶不同意,任何應用方都無法解鎖數據。每次授權都會生成獨特的符號標記,就像古人蓋印泥一樣鄭重。” 牆上的石英鐘突然發出齒輪轉動的輕響,時間恰好指向下午三點十七分 —— 林念默的生日。
陸田野抱著筆記本電腦沖進會議室時,差點被滿地的草稿紙絆倒。十六歲的少年調出星途數據庫的底層架構圖,代碼流在全息屏上瀑布般墜落︰“爸,我測試了聯盟鏈架構,把用戶私鑰換成生物特征加密,響應速度比傳統方案快 37。” 他放大一段核心算法,其中嵌入的玉琮符文圖案正在緩慢旋轉,“這是用祖母的符號學筆記編譯的哈希函數,每個區塊生成時都會自動篆刻‘權屬符文’。”
陸蒼穹則在旁邊的全息沙盤上擺弄著古符文模塊。少年將良渚文化的 “神徽” 符號拆解重組,設計出一套可視化授權界面︰用戶滑動手指拼接破碎的玉琮圖案,完成驗證後會彈出林念默手書的 “契約成立” 字樣。“測試數據顯示,65 歲以上用戶的操作成功率從 41 提升到 89。” 他調出張奶奶的模擬授權視頻,老人用布滿老年斑的手指輕松完成拼接,屏幕綻放出柔和的綠光。
雙胞胎兄弟的合作像精密的齒輪咬合。陸田野優化的共識機制解決了醫療數據的隱私保護難題,陸蒼穹設計的符號界面則攻克了老年人的數字鴻溝。當他們將系統接入協和醫院的測試網絡時,全息屏上的節點指示燈瞬間全部變綠 —— 張奶奶三年前的神經特征數據與當前診斷結果完美匹配,區塊鏈自動生成的授權記錄旁,赫然印著玉琮形狀的電子印章。
“但開發成本比預期高 1.2 億。” 周明遠的財務報表像冷水澆在興奮的氛圍上。全息表格顯示,分布式存儲服務器、生物加密芯片、跨機構聯盟鏈維護,每一項都在吞噬預算。“醫院的科研經費只能覆蓋 30,剩下的缺口……” 他沒說完的話懸在空氣里,星途腦機的股價還在神經鏡事件的余波中震蕩,融資渠道早已收緊。
陸玄盯著牆上的玉琮圖案沉默了半小時。窗外的夜色漸濃,城市的霓虹在玻璃上投下流動的光斑,像無數雙注視的眼楮。他突然抓起筆在股權轉讓協議上簽字,5 的個人股份被圈出,旁邊批注 “專項用于神經區塊鏈開發”。“錢沒了可以再賺,” 他將協議推給財務總監,玉琮模型的影子恰好蓋住文件上的 “利益分配” 條款,“良心要是沒了,技術再先進也只是掠奪的工具。”
深夜的書房里,陸玄翻出林念默的符號學手稿。在 “契約符號演變” 章節,妻子用紅筆寫道︰“商周的甲骨契刻要‘一式兩份,驗符為憑’,現代數據授權也該有同等的鄭重。” 手稿里夾著一張泛黃的便簽,是她懷雙胞胎時寫的︰“將來要教孩子,技術像玉琮,既要堅硬如鐵守底線,也要通透如玉可流通。”
陸田野的加密消息在凌晨兩點彈出︰“鈕星禹幫我們聯系了 749 局倫理基金,他們願意提供 4000 萬專項支持,但要求全程監督代碼審計。” 附帶的全息合同里,“數據主權不可侵犯” 條款被加粗標紅,旁邊蓋著 749 局特有的雙生盾印章。“她說這符合爺爺當年制定的《神經數據倫理規範》第 17 條。”
陸蒼穹則發來張奶奶的最新視頻。老人正在護士的指導下使用簡易版授權終端,當被問及 “是否願意將記憶數據用于阿爾茨海默癥研究” 時,她指著屏幕上的玉琮圖案說︰“這個好看的圈圈同意了,我就同意。” 系統自動生成的知情同意書用最通俗的語言解釋著數據用途、保存期限、收益分成,連護工都能輕松看懂。
“這才是真正的授權。” 陸玄給周明遠發消息時,天邊已經泛起魚肚白。他將玉琮模型擺在區塊鏈服務器的核心節點上,綠光透過模型的孔徑在機房地面投射出完整的 “共生紋路”,覆蓋了所有機櫃。技術人員說,自從擺上這個模型,系統的穩定性提升了 19,就像某種古老的契約在守護著數據流。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病房時,張奶奶的床頭多了台小巧的授權終端。老人撫摸著上面的玉琮浮雕,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對陸玄說︰“我記起來了,當年紡織廠的工資單,都要自己按手印才作數。” 這句話讓陸玄瞬間紅了眼眶 —— 原來最樸素的契約精神,一直藏在普通人的生活里,只是被復雜的商業協議掩蓋了太久。
王星宇和甦 的全息投影突然出現在終端屏幕上。兩個少年舉著他們的平衡草數據模型︰“我們用平衡劑原理優化了授權算法,用戶保留 30 核心數據主權時,系統效率最高!” 背景里,749 局的年輕研究員正在調試跨機構數據接口,每個人的工牌上都掛著迷你玉琮吊墜,“秦叔叔說這叫‘守界而不閉界’,是 749 局的老傳統。”
陸玄站在醫院的天台上眺望城市天際線。星途腦機大樓的顯示屏正在播放神經區塊鏈的公益宣傳片,畫面里張奶奶的記憶數據與全球研究機構的節點連成閃耀的網絡,每個連接點都綻放出玉琮形狀的光芒。他摸出手機給兩個兒子發消息︰“記住,技術最終要服務于人,就像玉琮最終要回歸祭祀的初心 —— 不是炫耀權力,而是守護共生。”
風穿過天台的欄桿,帶著遠處梧桐葉的清香。陸玄將玉琮模型對著朝陽舉起,陽光透過孔洞在地面拼出完整的 “契約” 二字。他知道這條區塊鏈之路注定艱難,但每當想起張奶奶終于能讓自己的數據發揮價值,想起林念默手稿里的期許,就覺得腳下的路無比清晰 —— 就像古老的玉琮紋路,歷經千年依然指引著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