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陽舒展)
1991 年初冬,749 局的檔案室里,泛黃的卷宗堆積如山,空氣中彌漫著陳舊紙張與樟腦丸的混合氣息。林昭遠戴著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開一份 1980 年的調查報告,邊緣磨損的紙頁間,記載著團隊對首例心靈感應案例的探索。“這些珍貴的研究資料,不能永遠沉睡在這里。” 他摘下眼鏡擦拭,鏡片後的目光透著憂慮,“我們必須把二十年的研究精華傳承下去。”
乾䅼翝得知此事後,立即召開專項會議。會議桌上,散落著從量子物理到傳統玄學的各類研究手稿。“知識傳承不僅是資料整理,更是智慧的傳遞。” 他用拐杖重重敲擊地面,“成立知識編纂委員會,由許明哲牽頭,務必將我們的研究成果系統化、體系化。”
編纂工作遠比想象中艱難。許明哲帶領團隊將上萬份實驗報告、數據記錄、案例分析進行分類整合。在整理超高速反應研究資料時,他們發現不同階段的實驗記錄存在術語差異,為此專門制定了《超自然現象研究術語規範手冊》。周啟銘主動承擔起量子物理相關章節的編寫,他常常在實驗室與辦公室間往返,一邊調試新設備,一邊將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材。“這些知識必須與時俱進,” 他在編寫筆記中寫道,“比如量子共振探測器的迭代,每一次技術突破都要準確呈現。”
甦晴負責生物學科部分的編纂。為了讓年輕研究員更好地理解 “速生蛋白” 的研究歷程,她不僅整理了實驗數據,還附上了數百張細胞結構變化的顯微照片。在編寫植物溝通研究章節時,她特意邀請林棲梧參與,將這位園藝師的實踐經驗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形成獨特的知識體系。“科學與經驗的融合,才能讓知識更有生命力。” 甦晴如是說。
歷時八個月,《749 局超自然現象研究百科全書》初稿完成。全書共十二卷,涵蓋基礎理論、實驗方法、案例分析、倫理規範等多個領域。書中不僅有嚴謹的科學論證,還收錄了玄真子對傳統玄學理論的現代解讀,比如將《道德經》中的 “道” 與量子場論的 “真空漲落” 進行類比分析。“這是古今智慧的踫撞。” 玄真子撫摸著書中自己撰寫的章節,眼中滿是欣慰。
知識傳承的另一重要載體是數據庫的搭建。749 局投入大量資源,建立了超自然現象研究綜合數據庫。該數據庫不僅收錄了所有研究成果,還具備智能分析功能。當年輕研究員輸入 “心靈感應與量子糾纏” 關鍵詞,系統能快速篩選出相關實驗數據、論文、國際研究動態,甚至自動生成對比分析圖表。“有了這個數據庫,新人能少走很多彎路。” 負責技術開發的工程師自豪地介紹。
為了將知識更好地傳遞給年輕一代,749 局每月舉辦 “探索者大講堂”。講堂上,老一輩研究員傾囊相授。陳默講述如何從刑偵角度設計嚴謹的實驗流程,他用實際案例說明︰“就像破案需要證據鏈,科學研究也要構建完整的邏輯閉環。” 葉啟年則分享量子意識放大器研發背後的故事,他展示著布滿修改痕跡的設計圖紙︰“每一次失敗都是通向成功的階梯,關鍵是要在挫折中總結經驗。”
在一次關于歷史場景重現的專題講座中,陸承鈞也走上講台。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如何與歷史 “對話”。“當那些畫面在腦海中浮現時,我能感受到古人的情緒、環境的氣息。” 他的描述讓台下的年輕研究員們听得入神,“但這不是單純的幻想,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 講座結束後,許多人圍著他提問,現場氣氛熱烈。
除了內部交流,749 局還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在更廣闊的舞台上傳承知識。在 1992 年的國際超自然現象研究大會上,749 局團隊展示了最新整理的研究成果。許明哲發布的《超自然研究倫理規範演進報告》,系統梳理了 749 局在倫理建設方面的經驗,引發國際同行的廣泛討論;周啟銘關于量子意識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匯報,結合《百科全書》中的理論體系,為該領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贏得陣陣掌聲。
年輕研究員們在知識傳承中快速成長。程宇利用數據庫中的資料,對心靈感應實驗進行優化,提出 “量子態相位同步” 的新理論;林薇參考教材中的案例,在超高速反應與植物激素關系的研究上取得新突破。看著後輩們的進步,乾䅼翝感慨道︰“知識傳承就像接力賽,我們把接力棒交給年輕一代,他們必將帶著這些知識,在未知的領域探索得更遠。”
749 局的知識傳承體系仍在不斷完善,新的研究成果持續充實著教材與數據庫,一場場講座與交流活動,讓智慧的火種在研究員之間代代相傳。在探索超自然現象的道路上,這些傳承下來的知識,如同明亮的燈塔,照亮著科研工作者前行的方向,確保研究的連續性與深入性,推動著人類對未知世界的認知不斷向前邁進。
喜歡749局︰神秘檔案請大家收藏︰()749局︰神秘檔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