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魂融墨書詩畫,殘蹤隱卷撼文樞
一、辰時書坊印醫典墨家紙韻護醫魂
辰時的汴京城,朝陽剛爬過宣德樓的飛檐,便將東市 “墨香書坊” 的朱漆門照得發亮。書坊門楣上掛著一塊黑檀木匾,匾上 “墨香書坊” 四字是前朝書法家所題,筆力遒勁,而匾額角落卻藏著一個極小的墨家矩尺紋 —— 這是書坊主人沈墨的標記,他是墨家 “機關紙” 技藝的最後傳人,自 “大宋護民醫館” 籌建後,便主動請纓,用墨家秘傳的機關紙印刷醫書,讓道墨醫道借文字流傳。
書坊內,空氣中彌漫著松煙墨的清香與聖火草的暖香,二十余位工匠正圍著案台忙碌有的用青銅刻刀雕刻醫書版片,版片上既有《道墨醫典》的醫理,也有墨家機關醫具的圖譜;有的則用墨家機關紙鋪在印版上,蘸取混合了聖火灰燼的墨汁,均勻按壓 —— 這種機關紙用終南山韌皮與聖火草縴維制成,防水防蛀,更神奇的是,若遇戾毒污染,紙色會泛出幽綠,起到預警作用。
沈墨身著青布長衫,腰間懸著一枚青銅矩尺佩,正仔細檢查剛印好的《民間防疫口訣》。冊子封面用墨家 “火紋染” 工藝,印著一個簡化的太極與矩尺組合圖案,內頁則是用通俗語言編寫的防疫方法,比如 “艾草煮水沐,邪祟不沾身”“見水泛綠時,聖火灰來護”,每句口訣旁都配著小圖,連不識字的百姓都能看懂。
“沈掌櫃,這批口訣印得真好!” 一位工匠舉著冊子,臉上滿是贊嘆,“昨天送了幾十本到張家莊,百姓們都搶著要,說比生硬的醫典好懂多了!”
沈墨笑著點頭,指尖拂過書頁 —— 機關紙的紋理中藏著極細的清心銀絲,這是他按墨家《紙經》改良的工藝,能緩慢釋放陽火之氣,防止殘蹤氣附著。“道墨醫道要傳天下,光靠醫者不夠,” 他的聲音帶著墨家後人特有的沉穩,“得讓百姓能看懂、能記住,這些口訣、小圖,就是最好的法子。靈樞先生常說,‘醫道在民間’,我們印書的,就是要搭好這座‘傳醫橋’。”
就在這時,靈樞與素問走進書坊,前者剛從終南山勘察歸來,袖口還沾著些許聖火草的碎屑;後者則提著一個布包,里面是新整理的草藥圖譜,準備交給沈墨印刷。“沈掌櫃,辛苦你了!” 靈樞走上前,看到案上的《民間防疫口訣》,眼中滿是欣慰,“這口訣編得通俗,配圖也清晰,百姓們肯定喜歡。”
沈墨連忙拱手“靈樞先生客氣了!能為傳醫道出力,是晚輩的榮幸。先祖曾說,墨家機關術不止是造器,更是‘濟世之術’,如今用機關紙印醫書,也算圓了先祖的心願。” 他轉身取出一本裝訂好的《道墨醫器圖譜》,書頁用機關紙制作,翻開後,里面的脈診儀、提水器圖譜竟能通過機關展開,變成立體模型,“這是按墨家‘立體印術’做的,學子們看圖譜時,能更清楚機關結構,比平面圖好用多了。”
素問接過圖譜,輕輕展開,立體的青銅香器模型泛著淡金,與她鬢角的青銅小鼎相互共鳴“沈掌櫃的手藝真是精妙!有了這圖譜,醫器教學會更輕松,百姓也能自己制作簡易醫具了。”
可就在這時,沈墨突然指著一本剛印好的《防疫口訣》,臉色微變“先生,您看這頁!紙色泛綠了!”
靈樞接過冊子,只見其中一頁的邊角泛著極淡的幽綠,試毒葉一踫,竟瞬間變黑。“是殘蹤氣!” 靈樞的聲音凝重,“有人在墨汁或版片上動了手腳,想借醫書擴散殘蹤氣!沈掌櫃,最近印書的墨汁、版片都是從哪里來的?”
沈墨皺眉回憶“墨汁是從城西‘松煙閣’買的,版片是本地木匠做的。昨天剛進了一批墨汁,今天印書就出現了問題!”
靈樞立刻讓沈墨暫停印書,用聖火灰燼淨化所有墨汁與版片。“余孽真是無孔不入,” 素問輕聲說,“之前污染水源、醫具,現在竟想借醫書 —— 百姓們信任這些書,若帶著殘蹤氣,後果不堪設想。”
沈墨眼中閃過一絲憤怒,握緊腰間的青銅矩尺“晚輩這就去查松煙閣!敢用墨汁害人,絕不能饒了他們!”
靈樞點頭,叮囑道“小心行事,若發現異常,立刻用機關螺聯系我們。醫書是傳醫道的關鍵,絕不能讓余孽毀了它。”
沈墨帶著幾位墨家後人匆匆離去,靈樞與素問則留在書坊,檢查已印好的醫書,用聖火灰燼淨化泛綠的書頁。朝陽透過書坊的窗欞,灑在堆疊的醫書上,機關紙泛著的淡金與聖火灰燼的金紅交織,像一道守護醫道的屏障 —— 醫與文的交融,既是傳承的力量,也成了與余孽較量的新戰場。
二、巳時畫院繪醫魂丹青染就道墨心
巳時的汴京 “清暉畫院”,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院內的青石板上,映出廊下懸掛的畫作 —— 有的畫著終南山聖火潭,有的畫著百姓義診的場景,還有的畫著草藥圖譜,每幅畫旁都貼著一張小紙條,寫著畫中蘊含的醫理,這是畫院院長甦清瑤發起的 “醫畫展”,旨在用丹青傳播道墨醫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甦清瑤是汴京有名的女畫家,擅長 “工筆重彩”,更難得的是,她懂醫理,曾跟著素問學習草藥辨識,筆下的醫畫既美觀又實用。此刻,她正站在畫案前,繪制一幅《靈樞素問郊野義診圖》畫中,靈樞蹲在地上為孩童治傷,腰間的三齒刀泛著淡金;素問教婦人們做香囊,鬢角的青銅小鼎清晰可見;周圍的百姓捧著粟米糕、蔬菜,卻被婉拒;背景的銀杏林里,飄著的落葉上竟藏著極小的矩尺紋與太極圖 —— 這是她特意加入的道墨元素,暗合 “墨隱道興” 的傳承。
“甦院長,您這幅畫真是神了!” 一位年輕畫師湊上前,指著畫中的靈樞,“您把靈樞先生的溫和與堅定都畫出來了,尤其是他遞刀鞘給孩童的動作,太傳神了!”
甦清瑤微微一笑,蘸了一點用聖火草汁調和的金紅顏料,為畫中的聖火草上色“畫醫畫,不能只畫形,更要畫‘魂’—— 靈樞先生與素問大夫的魂,是‘兼愛濟世’;道墨醫道的魂,是‘陰陽相融’。你看這聖火草,用聖火草汁上色,既好看,又能防蟲,還藏著陽火之氣,百姓掛在家里,能防殘蹤氣。”
畫師們紛紛點頭,有的拿起畫筆,臨摹牆上的草藥圖譜;有的則為畫作題字,將醫理寫成詩句,比如在《聖火草圖》旁題 “金紅一點燃陽火,邪祟難侵護萬家”。
靈樞與素問走進畫院時,正看到幾位百姓圍著一幅《草藥辨識圖》討論“你看這艾草,葉邊有鋸齒,畫得真清楚,以後上山采藥就不怕認錯了!”“這蒼術的根是黃的,畫得跟真的一樣,甦院長真是用心了!”
甦清瑤看到靈樞與素問,連忙放下畫筆,迎了上來“靈樞先生!素問大夫!你們怎麼來了?快看看我新畫的義診圖,還沒完成,想請你們提提意見。”
靈樞走到畫案前,目光落在畫中的聖火草上,突然皺起眉頭“甦院長,你這聖火草的顏色……”
眾人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只見畫中的聖火草竟從金紅變成了淡綠,與殘蹤氣的顏色一致!甦清瑤臉色一變,伸手觸摸顏料,指尖傳來一絲陰冷 —— 這不是她調的聖火草汁!
“這顏料被動過手腳!” 甦清瑤的聲音帶著震驚,“我今早調的聖火草汁是金紅的,怎麼會變成綠色?”
素問取出試毒葉,放在畫旁,葉片瞬間變黑“是殘蹤氣!有人替換了你的顏料,想借醫畫擴散戾毒 —— 百姓若把畫掛在家里,殘蹤氣會慢慢釋放,不知不覺就會感染。”
畫師們聞言,紛紛檢查自己的顏料與畫作,發現有三幅草藥圖的顏料都泛著幽綠,顯然是被人動了手腳。“太過分了!” 一位老畫師憤怒地說,“我們畫醫畫是為了幫百姓,這些人竟想害百姓,真是喪盡天良!”
就在這時,畫中的靈樞與素問畫像突然泛出金紅,甦清瑤的畫筆也自動懸浮起來,蘸著聖火草汁在畫紙上寫道“墨隱于畫,道顯于形,殘蹤藏色,終南尋晶。”
“是墨瑤祖師!” 靈樞的聲音帶著激動,袖中的青銅符泛著金紅,與畫像相互共鳴,“祖師在提示我們,余孽借醫畫傳播殘蹤氣,同時在畫中隱藏了尋找最後一塊水晶棺碎片的線索 ——‘終南尋晶’,碎片可能在終南山與文化相關的地方!”
甦清瑤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先生放心!我會重新調配聖火草汁,用墨家傳下來的‘防戾顏料法’—— 在顏料中加入聖火灰燼與清心銀絲粉,既能防止殘蹤氣附著,又能讓畫中的醫理更清晰。我還要多畫幾幅《終南山醫景圖》,把祖師提示的線索藏在畫中,幫你們尋找碎片!”
靈樞與素問點頭,心中滿是感激 —— 醫與畫的交融,不僅傳播了醫道,還成了獲取線索、對抗余孽的力量。陽光重新灑在畫案上,甦清瑤調出新的金紅顏料,筆下的聖火草再次煥發生機,像一道守護醫道的光,驅散了殘蹤氣帶來的陰霾。
三、午時茶肆听書事評話唱徹護民聲
午時的汴京 “悅來茶肆”,人聲鼎沸,茶煙裊裊。茶肆中央的戲台前,圍滿了百姓,說書人柳先生正站在台上,手持醒木,準備開講 —— 今日他要說的是《靈樞素問防疫記》,這是他根據民間傳聞與醫館事跡改編的評話,既能娛樂百姓,又能傳播防疫知識。
柳先生身著長衫,手持一把折扇,扇面上畫著簡易脈診儀與香薰香囊,是甦清瑤特意為他畫的。“話說去年疫災,汴京城里人心惶惶,” 柳先生拍了一下醒木,聲音洪亮,“就在這時,靈樞先生與素問大夫帶著聖火草與機關醫具來了 —— 靈樞先生用三齒刀斬斷戾毒罐,素問大夫用青銅鼎煮出祛戾湯,兩人聯手,硬生生守住了安業坊!”
百姓們听得入神,有的拍手叫好,有的緊張地攥緊拳頭。“柳先生,後來呢?” 一個孩童大聲問道,“那些邪祟被打敗了嗎?”
柳先生笑著點頭,打開折扇,扇面上的脈診儀圖案在陽光下泛著淡金“後來啊,兩位先生辦了醫館,教百姓做香囊、辨草藥 —— 大家記住,若見水泛綠、草泛黑,就是邪祟來了,趕緊用艾草煮水洗手,點燃香薰,保管邪祟不敢靠近!” 他邊說邊念起一段口訣“艾草蒼術隨身帶,聖火灰燼護家宅,見綠莫踫記心懷,醫道護民福自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百姓們跟著念口訣,茶肆里滿是朗朗的聲音。靈樞與素問坐在角落的茶桌旁,听著評話,看著百姓們的笑臉,心中滿是溫暖 —— 評話雖有演繹,卻把 “兼愛濟世” 的醫道精神傳了出去,這就是醫與文的力量。
“柳先生的評話,比我們講十次課都管用,” 素問輕聲說,“百姓們愛听故事,記口訣也快,以後可以多讓他編些醫道故事,比如《墨家醫器傳》《道家辨癥記》,把道墨醫道的淵源也傳出去。”
靈樞點頭,目光落在柳先生手中的唱本上 —— 唱本是用墨家機關紙印刷的,封面泛著淡金,可他突然發現,唱本的最後一頁,竟有一行極淡的幽綠字跡,像是被人用殘蹤氣寫的。
“柳先生,可否借您的唱本一觀?” 靈樞起身,快步走上台。
柳先生愣了一下,連忙遞過唱本“靈樞先生請便,這唱本是沈墨掌櫃的書坊印的,說是用機關紙做的,能防蛀呢。”
靈樞翻開唱本,最後一頁的幽綠字跡漸漸清晰“文傳殘蹤,終南文樞,晶在墨卷,魂歸邪處。” 試毒葉一踫,瞬間變黑 —— 是余孽留下的!
“這字跡是殘蹤氣寫的!” 靈樞的聲音凝重,“余孽借評話傳播防疫知識,卻在唱本中藏了線索,還想借听書百姓的人氣,激活殘蹤氣!”
柳先生臉色驟變“先生,那怎麼辦?這唱本我已印了百本,分發給了其他茶肆的說書人!”
素問立刻說道“柳先生,您快通知其他說書人,暫停使用這批唱本,用聖火灰燼擦拭唱本;靈樞,我們去沈墨的書坊,看看這批唱本是否都被做了手腳;百姓們這邊,您繼續講評話,把余孽的陰謀說出來,讓大家提高警惕,同時教大家用聖火灰燼淨化唱本 —— 既傳播了防疫知識,又能化解危機。”
柳先生點頭,立刻讓徒弟去通知其他說書人,自己則拿起醒木,大聲說道“各位鄉親,剛才靈樞先生發現,這唱本里藏了邪祟的痕跡!不過大家別怕,用聖火灰燼擦一擦就能化解!邪祟想借評話害人,咱們偏要借評話傳醫道,讓邪祟無機可乘!”
百姓們紛紛響應,有的回家取聖火灰燼,有的幫忙擦拭唱本,茶肆里的緊張氣氛漸漸變成了團結的力量。靈樞與素問看著這一幕,心中清楚 —— 醫與文的交融,不僅能傳醫道,還能聚民心,而民心,正是對抗余孽的最強力量。
四、未時詩會詠醫道詩韻藏醫傳萬家
未時的汴京 “曲江詩會”,設在汴河旁的亭子里,兩岸的柳樹飄著金黃的葉片,落在亭中的石桌上,與詩人手中的宣紙相互映襯。二十余位詩人圍坐在一起,正在舉辦 “醫道詩會”—— 每人要寫一首與道墨醫道相關的詩,既詠醫事,又傳醫理,最後選出優秀詩作,刻在石碑上,立在護民醫館前。
詩會主持人是汴京詩人陸游(注此處為虛構設定,貼合時代氛圍),他身著長衫,手持一卷《道墨醫典》,笑著說“今日詩會,以‘醫道’為題,既可詠靈樞素問二公的事跡,也可寫防疫、辨癥之法,若能融入道墨之理,更佳。”
一位年輕詩人率先起身,吟誦道“矩尺凝青銅,太極映藥紅。靈樞傳墨術,素問濟民窮。香薰驅戾氣,聖火護晴空。醫道融道墨,萬家沐春風。”
眾人紛紛叫好,陸游點頭贊道“此詩既寫了墨家矩尺、道家太極,又頌了二公的功德,好!尤其是‘香薰驅戾氣,聖火護晴空’,把防疫之法藏在詩里,百姓易記。”
另一位詩人則吟誦了一首七絕“艾草青青繞宅生,蒼術裊裊護門庭。清心咒里陽火在,不教邪祟近民生。”
素問听著,眼中滿是欣慰“這首詩把制作香囊、念清心咒的防疫法寫得通俗,百姓念著詩,就能記住防護之法,比生硬的口訣管用多了。”
靈樞則注意到,一位老詩人正對著一張紙沉思,紙上寫著幾句詩,卻總在修改,眉頭緊鎖。“老丈,可是遇到了難題?” 靈樞走上前,輕聲問道。
老詩人嘆了口氣,遞過紙“靈樞先生,我想寫一首關于‘地脈護醫’的詩,卻總覺得少了點道墨交融的韻味。你看這‘地脈藏陽火,醫器鎮陰邪’,是不是太直白了?”
靈樞接過紙,剛想開口,卻發現紙上的墨跡竟泛著極淡的金紅,與他袖中的青銅符相互共鳴。突然,紙上的詩句自動重組,變成了“墨紙藏樞,道筆顯圖,終南文穴,晶在詩隅。”
“是玄真先祖!” 素問驚訝地說,她鬢角的青銅小鼎泛著淡紫,與紙上的金紅交織,“先祖在詩中藏了線索 ——‘終南文穴’,應該是終南山的文化遺跡,比如古碑林、藏經洞,最後一塊碎片可能藏在那里!”
老詩人目瞪口呆,半晌才反應過來“原來道墨醫道竟有如此神跡!老夫這就按先祖的指引,重寫一首詩,把‘終南文穴’的線索藏在詩里,既傳醫道,又幫二位先生尋找碎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陸游也激動地說“我們都按先祖的指引寫詩,把線索藏在詩中,再把詩作刻在石碑上,立在醫館、書坊、畫院 —— 既傳播醫道,又能引導正義之士幫忙尋找碎片,讓余孽找不到!”
詩人們紛紛響應,有的寫詩藏線索,有的寫詩傳醫理,亭中的氣氛熱烈而莊重。靈樞看著詩人們筆下的詩句,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 醫與詩的交融,讓道墨醫道有了更美的傳承方式,也讓尋找碎片、對抗余孽的力量,從醫者擴展到了文人,從汴京擴展到了天下。
可就在這時,一位詩人突然喊道“我的詩紙泛綠了!”
眾人看去,只見他手中的詩紙竟泛著幽綠,試毒葉一踫就黑 —— 是殘蹤氣!而且不止這一張,亭中還有三張詩紙都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余孽竟混進了詩會!” 靈樞的目光掃過眾人,突然停在一個身著灰袍的詩人身上 —— 此人戴著斗笠,遮住了面容,手中的墨汁瓶泛著幽綠。
“拿下他!” 靈樞話音剛落,沈墨帶著幾位墨家後人身形一閃,用墨家 “擒拿手” 扣住了灰袍人 —— 沈墨剛查完松煙閣,得知有人買了帶殘蹤氣的墨汁,便立刻趕來詩會,沒想到正好撞見。
灰袍人掙扎著,從袖中掏出一把戾毒粉,卻被沈墨用青銅矩尺擋住,戾毒粉撒在地上,泛著幽綠。“你們別得意!” 灰袍人冷笑,“殘蹤氣已藏在詩中,只要詩作流傳出去,終南文穴的碎片,遲早是我們的!”
靈樞上前,用聖火灰燼淨化了詩紙,冷冷地說“你錯了,詩中藏的不是殘蹤氣,是道墨醫道的魂,是百姓的人心。人心齊,邪祟必敗!”
灰袍人被禁軍押走,詩人們重新拿起筆,用混合了聖火灰燼的墨汁寫詩,亭中的詩韻與醫理交織,在汴河的微風中,傳向了遠方 —— 醫與文的交融,不僅是傳承的美,更是守護的力。
五、申時作品共鳴顯危機文樞指向終南險
申時的汴京,夕陽將天空染成金紅,書坊、畫院、茶肆、詩會的醫道作品,突然同時泛出金紅 —— 沈墨書坊的醫書自動翻開,停在 “終南文樞” 一頁;甦清瑤畫院的醫畫相互拼接,組成了一幅終南山古碑林的圖譜;柳先生茶肆的唱本自動展開,最後一頁的線索與詩會的詩句相互呼應;詩人們的詩作飄在空中,字句重組,變成了 “終南碑林,墨卷藏晶,殘蹤聚魂,今夜子時”。
靈樞、素問、沈墨、甦清瑤、柳先生與詩人們聚集在護民醫館前,看著眼前的景象,眼中滿是震驚與警惕 —— 所有作品的共鳴,都指向了終南山的古碑林,而且提示余孽將在今夜子時,在那里奪取最後一塊水晶棺碎片!
“原來‘文樞’指的是終南山古碑林,” 沈墨指著畫中的圖譜,“那里是晚唐時道墨文人聚會的地方,藏著許多墨家機關碑、道家醫理碑,也是先祖們存放醫典的地方,碎片很可能藏在其中一塊碑里!”
甦清瑤補充道“我畫的《終南山醫景圖》中,古碑林的中央碑上,刻著墨瑤祖師的‘兼愛’二字,旁邊還有道家太極圖,碎片或許就藏在碑下!”
柳先生則拿出唱本,與詩人們的詩句對照“‘殘蹤聚魂’,說明余孽會用之前傳播的殘蹤氣,在碑林聚集墨淵的殘魂,借子時陰盛之時,打開碑下的機關,奪取碎片!”
靈樞袖中的青銅符與素問鬢角的青銅小鼎劇烈顫動,泛著金紅與淡紫的光芒,與空中的作品相互共鳴。突然,墨瑤祖師與玄真先祖的虛影在作品中央顯現,面容凝重“靈樞、素問,今夜子時是墨淵殘魂最盛之時,余孽會借碑林的文氣與殘蹤氣,喚醒碎片中的戾毒。你們需帶著墨家機關鑰(沈墨腰間的青銅矩尺)、道家清心鏡(甦清瑤畫院的青銅鏡)、文道聚魂詩(詩人們的詩作),前往碑林 —— 機關鑰開碑,清心鏡鎮邪,聚魂詩聚民心陽氣,三者結合,才能徹底摧毀碎片,消散墨淵殘魂!”
先祖的虛影漸漸消散,空中的作品恢復原狀,卻留下一股濃郁的陽火之氣,融入靈樞與素問的體內。“今夜,就是終極決戰!” 靈樞的眼中滿是決絕,“沈墨,你帶墨家後人,用機關術打開碑林機關;甦清瑤,你帶畫院畫師,用清心鏡與醫畫布防,淨化殘蹤氣;柳先生與詩人們,你們帶著詩作,在碑林外吟誦,聚百姓陽氣,壓制陰邪;我與素問,負責摧毀碎片,對抗墨淵殘魂!”
眾人紛紛點頭,眼中滿是堅定 —— 醫與文的交融,不僅傳承了道墨醫道,還匯聚了書、畫、說、詩的力量,這些力量,將在今夜的終南山古碑林,與余孽、與墨淵殘魂,展開一場決定天下命運的決戰。
夕陽落下,夜色籠罩汴京,靈樞與眾人騎著快馬,朝著終南山的方向疾馳。快馬的蹄聲 “噠噠”,與詩人們吟誦的詩句、畫師們攜帶的畫筆、書坊老板的機關鑰相互映襯,形成一股獨特的 “文醫聯軍” 氣勢。終南山的方向泛著濃郁的幽綠,像一雙等待獵物的眼楮,卻也像一道等待被照亮的黑暗 —— 今夜,文氣與醫道將攜手,陽火與民心將匯聚,徹底驅散這黑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靈樞,你說我們能成功嗎?” 素問輕聲問道,夜風吹起她的衣袍,鬢角的青銅小鼎泛著淡紫。
靈樞回頭,望著她,眼中滿是堅定“能!我們有墨家的機關、道家的醫理、文人的筆墨、百姓的民心,更有彼此的醫靈之力。余孽想借文化害民,卻沒想到,文化成了我們最有力的武器;墨淵想借殘魂復活,卻沒想到,民心的陽氣能壓垮一切陰邪。今夜,我們不僅要摧毀碎片,還要讓道墨醫道與文化交融的火種,傳遍天下,讓墨隱道興的傳承,萬年不滅!”
快馬在夜色中疾馳,終南山越來越近,古碑林的輪廓在月光下隱約可見,幽綠的殘蹤氣在碑林上空盤旋,像一張巨大的網。靈樞與眾人知道,今夜的決戰,不僅是為了守護天下百姓,更是為了守護道墨醫道與文化交融的傳承,完成醫靈轉世的終極使命。
可就在他們靠近碑林時,突然發現,幽綠的殘蹤氣中,竟凝聚成了無數個百姓的虛影 —— 是之前被殘蹤氣感染的百姓的魂!“余孽竟用百姓的魂做誘餌!” 靈樞的臉色驟變,“他們想讓我們投鼠忌器,無法全力攻擊!”
夜色中的碑林,瞬間變得更加凶險。靈樞與眾人能否救出百姓的魂?能否順利打開碑林機關,摧毀碎片?墨淵的殘魂,是否真的能被徹底消散?道墨醫道與文化的交融,最終能否成為守護天下的永恆力量?一切,都將在今夜子時,在終南山古碑林,揭曉答案。
喜歡醫靈本草傳奇跨越千年的中醫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靈本草傳奇跨越千年的中醫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