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強漢

第490章 靜觀其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深山老僧 本章︰第490章 靜觀其變

    所以,采用君主立憲制,對皇室來說,除皇權被限制了之外,其他都是好處;

    對皇室宗親來說,亦不會再受到皇帝打壓,可以盡展其才。

    最後這句話,對劉表的觸動最大。

    皇室宗親中,有才能者不計其數。

    然而,立漢四百年來,皇室中人可以封王、封公,但要掌握實權,卻是千難萬難。

    立漢以來,藩王造反可是層出不窮。

    當然,最熱鬧的一次,便是漢景帝期間的“七國之亂”。

    所以,皇室宗親,如果要爵位,就不可能有實權。

    而有實權者,除非有天大的功績,想獲得爵位幾乎是不可能的。

    例如正史中的劉虞,任幽州牧後,因其政績顯著,為大漢穩定了北方邊境和東北邊境,功勞極大,可也僅僅被封為侯爵襄賁侯)。

    而凡是被封王的,則是既無軍權,又無政權,每日只能混吃等死。

    劉表突然覺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因為有了君主立憲制,不會有人再打壓他,他盡可施展自己的一身才華。

    荀諶返回郡邸後,劉表、府中高官、士族代表重新坐了下來。

    這次可就是認真探討是否遵從內閣詔令,放護民軍過漢水,入南郡了。

    本來劉表還以為知道了青州士族都過得比過去還好,在座的士族代表都會贊同奉內閣詔令,放對面的護民軍過漢水。

    然而,劉表低估了士族要保護自身利益的決心與意志。

    不管怎麼說,一旦放護民軍入南郡,就等于是同意朝廷在荊州推行新農體系,從而士族均要交出九成田地,利益受損極大。

    不過,最核心的原因,則是這些士族代表听聞青州人人都可以識字讀書。

    在座之人哪個不是鬼精鬼精的?

    他們馬上就想清楚了。

    什麼“人人可識字讀書”,什麼“能人治國”?

    不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士族就不能與皇權“共治天下”了嗎?

    真正給士族帶來利益的是什麼?

    就是能站在朝堂之上的士族集團的代表,也就是那些三公九卿、朝堂重臣。

    只要手中有權,哪怕把田地都送了出去,用不了多少年,他們還可以擁有無盡良田、無盡財富。

    什麼“人人如龍”?不就是要把過去低賤的百姓,抬到和世家大族平起平坐的地位嗎?

    要知道,底層百姓人數遠多于世家大族。

    只要這些賤民識字讀書,就會有人出頭,而且會越來越多,就會逐漸佔據朝堂高位和各州郡縣的官位。

    那時,他們出讓的田地,恐怕就再也回不來了。

    所有世家大族,再也沒有盤剝百姓的可能了。

    這就是在斷絕士族存在的根本!

    要說讀書人心思就是深沉。

    荊州這些士族代表,與朝堂三公九卿一樣,根本就不用討論,就得到了相同的結論。

    這也決定了荊州士族不會與蔡成妥協。

    當然,也有人例外。

    誰?

    黃承彥。

    他雖然不參與政事,並不是一個書呆子。

    他從劉備所說的“不世八功”中,看到了大漢不一樣的未來。

    他雖然也是真士族中人,可他卻認為,只要大漢能夠強盛,士族損失一點利益沒什麼,何況生活還比以前更好。

    劉表不想摻和。可他的根基就是荊州士族,不摻和的話,他最好的結果便是如喪家之犬一般離開荊州。

    這荊州在他一年多的努力治理下,已現蒸蒸日上之景,他實在是舍不得。

    而且,眾士族代表還說了一句深深打動他的話,那就是劉表也是皇室宗親,身上流的也是劉氏血脈……

    就在劉表不知如何表態之時,跟隨桓階前來的嗣子桓佑開口說了句話︰

    “荊州應該靜觀其變,而不要公開與北方相抗。”

    眾人听了都是一愣,然後帶著怪異的眼神看向桓佑。

    今年桓佑年方十一歲。

    由于桓階走到哪兒,都要把桓佑帶到哪兒,所以眾人對他並不陌生。

    正史中,桓階字伯緒)在長沙郡任功曹,且被長沙太守孫堅舉孝廉,又被朝廷任為尚書郎。

    在其回鄉為其父奔喪之際,恰逢孫堅戰死,他便冒險前往襄陽,向劉表討要孫堅尸身。

    劉表感其忠義,同意了他的請求。

    只是桓階非常看重道義,畢竟曹操是大漢的丞相,代表著正統。

    所以他雖然受孫堅之恩,卻沒有投靠孫堅之子孫權,而是在曹操攻打荊州時,勸張羨聯合荊州江南四郡對抗劉表、歸順曹操,從而促進了曹操對荊州的掌控。

    曹操取荊州後,得知張羨歸順皆因桓階,便闢桓階于丞相府掾主簿,之後連續升遷,直到曹魏太常九卿之位)之高職。

    桓佑雖然體弱多病,但還是活到了曹丕稱帝。為表彰桓氏對曹魏的忠誠和貢獻,桓佑死後,被曹丕追封為關內侯。

    不過,桓佑死後,桓階估計是因為傷心過度,很快就跟著死了。

    不過,蔡成的到來,還是改變了荊州的歷史。

    劉表來到荊州,第一件事就是宣布緝拿孫堅。

    這時候,桓階也不敢表現出感恩孫堅。何況桓階又極為看重道義,認為孫堅逼迫天下王吞金而亡,實乃倒行逆施。

    于是,他沒有再停留在長沙,而是應劉表征闢,前來襄陽任刺史府功曹。

    劉表為了籠絡荊州的世家大族,不僅是八大士族,就連一些小士族和地方豪紳的族中子弟,也都在劉表的征闢範圍。

    這也是劉表到荊州後,一切皆順的根本原因。

    如今,看到無論在何種場合從來不主動開口的桓佑開口了,眾人不僅一愣,而且臉上都現出玩味之色。

    要知道,桓佑還沒有及冠,在這樣嚴肅的場合插嘴說話,本就是于禮不合。

    于是蒯良哂笑著說道︰“小公子能否詳解‘靜觀其變’?”

    這話的意思很明顯,如果今天桓佑不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恐怕大家就會讓桓階下不來台。

    畢竟,桓佑隨意在這樣的場合插嘴,就體現了桓氏一族“教子不嚴”之過。

    當然,只是“過”,而非“罪”。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塑強漢》,方便以後閱讀三塑強漢第490章 靜觀其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塑強漢第490章 靜觀其變並對三塑強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