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

第190章 耐心與時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劉殺千刀的 本章︰第190章 耐心與時機

    嘉靖三十一年的第一場雪落下時,陳恪站在懷遠侯府的回廊下,看著雪花無聲地覆蓋了庭院的青石板。

    他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氣中凝結成白霧,又很快消散。

    幾個月的光陰如同指間流沙,看似緩慢實則迅疾地從朝堂爭斗、王府講讀和暗中布局的縫隙中溜走。

    兩王府的講讀依然在繼續。

    景王朱載圳的黃蟒袍在每次面聖時都繡著新花樣,那些迎合嘉靖喜好的青詞和道經注解堆滿了書案。

    陳恪冷眼旁觀這位王爺如何在嘉靖面前表演——恰到好處的虔誠,精心設計的頓悟,以及那些看似無意實則處處討巧的言論。

    景王像一只精心打扮的鸚鵡,重復著主人愛听的話語,卻不知自己正被關在名為"儲位之爭"的金絲籠中。

    裕王朱載à則不同。

    那身半舊的杏黃常服袖口已經磨出了毛邊,案頭的《貞觀政要》批注密密麻麻。

    陳恪在講讀時故意留下線索,引導這位王爺思考漕運改制與邊關貿易的關聯。

    裕王眼中偶爾閃過的靈光讓陳恪確信——這位王爺確實在思考國家大局,而非一時得失。

    但這樣的覺悟在當下朝堂反而成了負擔,嘉靖更欣賞那些能與他論道談玄的臣子,而非憂國憂民的儲君。

    西苑精舍的丹爐日夜不熄,嘉靖那雙泛著金色的眼楮在香霧後若隱若現。

    陳恪知道,這位帝王看似沉迷修道,實則冷眼旁觀著兒子們的表現。

    每次考校後,嘉靖眼中閃過的失望或滿意都像一把無形的尺,丈量著兩位王爺與那把龍椅的距離。

    楊繼盛仍在詔獄。

    常遠山暗中照顧,讓這位剛直的御史免受了太多皮肉之苦。

    陳恪每月都會托人送去吃食和紹興黃,卻從不附上只言片語。

    有些情誼不必言說,有些堅持無需鼓勵。

    袁煒瘋了。這個消息傳來時,陳恪正在翰林院校勘《永樂大典》的殘卷。

    他的朱筆在"明鏡高懸"四字上頓了頓,墨跡暈開一小片殷紅。

    沒有人知道那位老翰林為何突然在值房里撕扯自己的官袍,哭喊著"神明饒命"。

    只有陳恪清楚,那篇暗藏勸諫的青詞成了壓垮袁煒的最後一根稻草——嘉靖可以容忍陳恪的機巧,卻絕不會原諒袁煒的僭越。

    帝王心術,向來如此。

    冬季的朝堂比往年更加躁動。

    九邊的俺答部派來使者,要求擴大互市規模。

    那些韃靼人皮袍上的羊羶味充斥著紫禁城的殿堂,他們粗糲的嗓音訴說著草原的白災和饑餓。

    陳恪站在文官隊列中,看著嚴嵩與徐階為此爭得面紅耳赤——嚴黨主張增加貿易以安撫邊患,清流則堅持祖宗法度不可更易。

    而高坐龍椅的嘉靖,只是不置可否地摩挲著手中的拂塵,仿佛在欣賞一場無關緊要的辯論。

    東南的急報接踵而至。

    汪直再次豎起叛旗,倭寇的八幡船像蝗蟲般啃噬著沿海州縣。

    朝中已有御史彈劾胡宗憲養寇自重,要求換將征剿。

    常樂的香皂工坊又開了三家分號。那些晶瑩剔透的桂花香型皂塊被裝進描金漆盒,成為京城貴婦們爭相追捧的珍品。

    陳恪看著妻子在賬本上勾畫的數字——每月的收益,三成入了內承運庫。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覆蓋了庭院里的一切痕跡。

    陳恪的指尖在窗欞上輕輕敲擊,節奏如同更漏滴水。他眼前浮現出三幅圖景——北方饑腸轆轆的韃靼騎兵,東南燒殺搶掠的倭寇浪人,以及西苑精舍里那個正在服食丹藥的孤獨帝王。

    這三股力量如同三把利劍,懸在大明江山的上空,隨時可能斬斷這搖搖欲墜的平衡。

    但危機也意味著機遇。

    陳恪的嘴角微微上揚,眼中的光芒比雪色更冷。

    他像獵人般耐心等待——等待九邊貿易談判破裂的瞬間,等待東南倭患達到朝堂無法容忍的臨界點,等待嘉靖在丹藥與奏章的雙重折磨下終于松手放權的那一刻。

    到那時,他那些埋下的種子,會破土而出,成為支撐這個帝國免于傾覆的棟梁。

    雪片撲打在窗紙上,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只要耐心足夠,只要時機恰當,陳恪默默在心里想著。

    喜歡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請大家收藏︰()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方便以後閱讀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第190章 耐心與時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第190章 耐心與時機並對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