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

第183章 鄭人游于鄉校中)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劉殺千刀的 本章︰第183章 鄭人游于鄉校中)

    裕王府的書房內,沉水香在青銅獸爐中靜靜燃燒,青煙在梁柱間繚繞出細密的紋路。

    陳恪端坐案前,指尖輕撫《春秋》竹簡上的刻痕,與在景王府時一般無二。

    陽光透過窗欞,在簡牘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在這一刻鮮活起來。

    "子產不毀鄉校..."陳恪的聲音清朗如玉磬相擊,將同樣的典故娓娓道來。

    裕王朱載à端坐在紫檀木案後,杏黃常服的下擺沾著幾點墨漬,顯然剛批閱過奏章。與景王不同,他听得極為專注,瘦削的面龐上那雙眼楮炯炯有神。

    "陳師,"裕王突然開口,聲音里帶著幾分思索,"子產不毀鄉校,是否在教導為君者當廣開言路,兼听則明?"

    陳恪的指尖在竹簡上微微一頓。知乎收藏夾《明代帝王教育案例》自動翻開︰【當學生主動領悟深層含義時,請給予肯定並引導深入思考】。

    "殿下明鑒。"陳恪抬眼,目光中帶著贊賞,"子產明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裕王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案幾邊緣︰"那為何景王弟听後,卻認為楊繼盛這等直諫之臣該當立斬?"

    窗外的梧桐樹沙沙作響,一片枯葉飄落在硯台旁。陳恪拾起葉子,若有所思。

    "同一滴墨,落在宣紙上是一幅畫,落在污泥中只是污漬。"陳恪輕聲道,"讀書如鏡,照見的是人心本相。"

    裕王身體微微前傾,眼中閃過一絲明悟︰"陳師是說...同樣的教誨,不同人領會不同?"

    "殿下聰慧。"陳恪將竹簡輕輕推向裕王,"聖王之道,在于防微杜漸。如古之魏征與唐太宗——直諫雖逆耳,卻是治病的良藥。"

    裕王突然起身,在書房內來回踱步,杏黃常服的下擺隨著急促的步伐微微擺動。

    "可此次楊繼盛彈劾嚴嵩..."裕王的聲音突然低沉,"若我站在楊繼盛一邊,則有違人子之孝;若站在父皇這邊,又盡失士子之心。陳師,這該如何是好?"

    陳恪的睫毛微微顫動。知乎問題《如何應對政治站隊困境》下的高贊回答閃過︰【當被迫表態時,保持中立是最危險的,但有時也是唯一選擇】。

    "臣只是講解古籍。"陳恪的聲音不疾不徐,指尖在"防微杜漸"四字上輕輕一點,"至于朝政是非,自有聖上明斷。"

    裕王突然轉身,眼中閃過一絲失望︰"楊繼盛不是陳師摯友?若陳師為他求情,豈不能救他一命?"

    陽光突然被雲層遮蔽,書房內驟然昏暗。陳恪望著裕王那張年輕而焦慮的臉,忽然想起後世史書上對這位王爺的評價——"性寬仁,好學問"。

    "殿下..."

    "若子恆為他求情,楊繼盛必死無疑。"

    一個清冷的聲音從門外傳來。張居正負手立于門檻處,青色官袍縴塵不染,面容沉靜如水。不知何時,他已靜靜听了多時。

    裕王連忙招手︰"張師傅來得正好!快請進。"

    張居正緩步入內,向裕王行禮後,目光在陳恪臉上停留了一瞬。兩人視線相交,似有無形的火花迸濺。

    "叔大兄此言何意?"陳恪明知故問,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袖中戒尺的紋路。

    張居正唇角微揚,從袖中取出一卷《貞觀政要》放在案上︰"楊繼盛如今只是直臣,雖言語冒犯,但其心可鑒。皇上未必會殺一個忠心的臣子。"他頓了頓,聲音陡然轉冷,"但若子恆介入,皇上便有理由懷疑這是有預謀的黨爭——所謂的忠心,也就沒了說服力。"

    陳恪的瞳孔微微收縮。知乎收藏夾《張居正政治手腕解析》自動翻開︰【當他用平靜語氣陳述時,往往是在施展最鋒利的刀】。

    裕王眉頭緊鎖,手指在《貞觀政要》上輕輕敲擊︰"那張師傅以為,本王該如何破局?"

    張居正不慌不忙地翻開書卷,指著"納諫"一章︰"請問殿下,您比景王,何人更得皇上青睞?"

    裕王苦笑︰"自然是景王兄更受父皇器重。"

    "殿下英明。"張居正的聲音如冰水滴落,"若殿下再失天下士人之心...還如何爭得過景王?"

    書房內霎時寂靜,唯有更漏滴水聲清晰可聞。

    裕王的眼楮漸漸亮起,瘦削的面龐上浮現出決然之色︰"張師傅是說...盡管本王上奏為楊繼盛求情可能惡了父皇,但能得士人之心?"

    "正是。"張居正微微頷首,"如此算來,殿下失去的是本就沒有的聖眷,得到的卻是天下讀書人的擁戴。"

    陳恪冷眼旁觀,心中一片冰涼。張居正教導的是赤裸裸的帝王心術——將人命、忠孝都換算成政治籌碼。而他本想傳授的,是真正的治國之道。

    "穿越者守則第二百二十條︰"陳恪在心中默念,"當你目睹理想被權謀玷污時,請記住——有些路必須親自走過,才能明白哪里是歧途。"

    裕王突然拍案而起,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本王這就上疏!楊繼盛忠心可鑒,不當重罰!"

    張居正嘴角微揚,向陳恪投去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那目光中既有勝利者的得意,又有一絲難以言喻的復雜。

    陳恪沉默地收起竹簡,陽光重新透過雲層,將"防微杜漸"四個字照得閃閃發亮。

    他知道,今日之後,裕王將踏上一條充滿算計的帝王之路。

    而他和張居正,一個傳授治國之道,一個教導權術計算,終將在理念上分道揚鑣。

    "殿下。"陳恪突然開口,聲音平靜如水,"臣還有一事相告。"

    裕王正奮筆疾書,聞言抬頭︰"陳師請講。"

    "魏征死後,唐太宗曾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陳恪的目光直視裕王,"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裕王的筆尖懸在紙上,墨汁滴落,暈開一片黑痕。

    張居正的眼楮微微眯起,青色官袍下的手指不自覺地收緊。

    三人之間的空氣仿佛凝固,唯有香爐中的青煙裊裊上升,在梁柱間纏繞出詭異的圖案。

    "臣告退。"陳恪深深一揖,轉身離去時,袖中的戒尺發出輕微的踫撞聲。

    喜歡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請大家收藏︰()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方便以後閱讀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第183章 鄭人游于鄉校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第183章 鄭人游于鄉校中)並對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