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降落在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時,濕熱的海風撲面而來。
與河南干燥的秋意不同,這里依然保持著盛夏的熱情。方稷看著學生們疲憊卻興奮的臉龐,拍了拍手︰\"好了,給大家放兩天假,都回家好好休息,陪陪家人。大後天早上八點,實驗室見。\"
陳雨薇拖著行李箱走進家門時,媽媽正在廚房里忙碌。听到開門聲,媽媽舉著鍋鏟就跑了出來︰\"哎呀,我的寶貝回來了!快讓媽媽看看,我的乖乖,吃苦了吧?都瘦了!\"
\"媽,我沒事,特別好,\"雨薇笑著轉了個圈,\"就是曬黑了點。\"
晚飯時,全家圍坐在一起。爸爸好奇地問︰\"在河南都研究什麼了?跟爸爸說說。\"
雨薇頓時來了精神,滔滔不絕的說著這三個月的事︰\"我們研究的麥田,周邊種油菜吸引蚜蟲,瓢蟲就會來吃蚜蟲...\"
弟弟湊過來看︰\"姐,你們是不是天天在田里捉蟲子啊?\"
\"才不是呢!\"雨薇驕傲地說,\"我們做的是系統研究,要調查種群動態,分析數據...\"她忽然停住,發現家人都一臉茫然地看著她。
\"呃...就是研究怎麼讓瓢蟲幫農民吃害蟲,這樣就不用打農藥了。當然這只是個理想主義的方向,方老師說過大面積是不可能實現的,成本高不說,我們的糧食紅線可能就達不到了,但是這個方向現在雖然實現不了,可是只要有人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這個難題總會被我們攻克的。\"她換了個說法。
\"這個好!\"奶奶豎起大拇指,\"你們做的是積德的事啊!\"
另一邊,李明遠回到家就直奔書房。他小心地從行李箱里取出一個密封袋,里面是幾株從河南帶回來醬菜。
\"明遠,先吃飯!\"媽媽在門外喊道,\"一回來就鑽書房,也不知道陪媽媽說說話。\"
\"來了來了!\"明遠應著,眼楮卻還盯著標本,\"媽,你一會熬點粥給你嘗嘗我們從河南帶回來的醬菜!我們在河南就靠它來...\"
\"行,行,\"媽媽笑著打斷,\"我熬個粥,咱們就開飯。\"
張婷婷的回家給爸媽帶了河南特產的新鄭大棗,給妹妹買了當地的手工布鞋。
\"姐,河南好玩嗎?\"妹妹一邊試鞋一邊問。
\"我們可不是去玩的,\"婷婷打開書包,掏出一張照片,\"看,這是我們做的土壤采樣,這是微生物分離培養...\"
爸爸湊過來看︰\"這麼復雜啊?我家女兒這是要做科學家了啊。\"
\"嘿嘿,那當然!現在要科學種田嘛!不用農藥的地,土壤里的有益微生物特別多...這周回去我就要和爺爺說,以後咱們也要在家做一塊這樣的地。\"
媽媽端來水果︰\"好了好了,先讓姐姐休息。這些天肯定沒吃好,媽媽給你炖了椰子雞。\"
就在學生們享受家庭溫暖時,方稷的行程卻排得滿滿當當。回到三亞的第二天,他就開始拜訪當地的生物學專家。
第一站是海南大學熱帶生物實驗室。著名的昆蟲生態學家林教授接待了他。
\"方教授,听說你們在河南的成果很顯著啊!\"林教授泡上一壺鷓鴣茶,\"特別是那個蚜蟲瓢蟲種群動態研究,很有價值。\"
方稷取出研究報告︰\"這正是我來請教您的原因。我們在溫帶地區的發現,不知道在熱帶地區是否適用?\"
林教授仔細翻閱著數據︰\"很有意思...熱帶地區天敵種類更豐富,可能不需要人工釋放瓢蟲。我建議你們研究本地的天敵資源。\"
兩人討論了整整一上午。臨別時,林教授還送給方稷幾本熱帶昆蟲圖鑒︰\"這些資料應該對你們有幫助。\"
下午,方稷來到三亞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是他多年的老朋友,一見面就打趣道︰\"老方,你又來"挖"我們的人才了?\"
\"這次是來請教的,\"方稷笑著遞出自己買的禮物一包大棗,\"我們在河南發現油菜的誘集效果很好,但在熱帶地區...\"
\"油菜可能不太適應,\"站長直言不諱,\"我建議試試本地植物,比如飛機草或者紫花苜蓿,它們也有很好的誘集效果。\"
兩人來到推廣站的試驗田,實地查看各種誘集植物的生長情況。站長還介紹了當地農民的一些土辦法︰\"有些老農會在田邊種香茅,既能驅蟲又能賣錢。\"
傍晚,方稷又拜訪了海南熱帶農業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王研究員對他的土壤微生物研究很感興趣。
\"你們發現的那些有益微生物,在熱帶土壤中可能表現不同,\"王研究員說,\"我建議做一下適應性試驗。\"
她帶著方稷參觀實驗室︰\"我們這里有一些熱帶土壤微生物菌種庫,或許可以合作開發專門的熱帶配方。\"
在返回實驗站的路上,方稷偶然路過一個農家樂。看到院子里種著各種植物,他忍不住停下腳步。
老板是個熱情的中年人︰\"老板,來看看我們的花啊,整個這片區域我家種的最好。\"
方稷在這里轉了一圈,這就是一個天然的驅蟲園啊。
\"迷迭香,驅蚊蟲的;萬壽菊,能防線蟲;薄荷,螞蟻不喜歡這個味道...\"
最讓方稷感興趣的是,老板在果樹下散養了一些雞鴨︰\"它們會吃落果里的害蟲,省得打藥。\"
這些看似簡單的土辦法,給了方稷新的啟發︰\"也許我們的技術系統不應該追求高大上,而要像這樣簡單實用?\"
方稷看著精神飽滿的學生們,欣慰地笑了︰\"好,看來大家都充電完畢了。接下來,我們要把在河南的成果與熱帶農業實際相結合...\"
他分享了這幾天拜訪專家的收獲︰\"林教授建議我們研究本地天敵資源;推廣站推薦了熱帶誘集植物;熱科院願意提供微生物菌種...\"
最後,他提到那個農家樂的例子︰\"有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可能就是最有效的。我們的技術研發要接地氣,要讓農民用得起、用得好。\"
實驗室里響起熱烈的掌聲。同學們摩拳擦掌,準備投入到新的研究中。他們知道,前路依然充滿挑戰,但有了家的溫暖和專家的指導,他們更有信心在這條綠色農業的道路上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