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順著屋檐滴落,在泥地上砸出一個個小坑。
方稷揉了揉發酸的眼楮,將批改到一半的數據暫時放在一邊。還好縣里現在通了電,屋里不像之前點煤油燈那麼昏暗,在他粗糙的手指上投下斑駁的影子。
窗外,雨點拍打樹葉的聲音越來越急。
方稷起身去關窗,卻看見幾個黑影正穿過大路,朝農技院這邊走來。他們撐著破舊的油紙傘,深一腳淺一腳地踩著泥水,不時有人滑一下,又被旁邊的人扶住。
"方老師!"走在最前面的鐵柱遠遠地喊道,聲音穿透雨幕。
方稷心頭一緊。這麼晚了,五個學生怎麼冒雨前來,估計就是白天招聘的事情。
"進來吧,都淋濕了。"方稷拉開門,潮濕的冷風夾著雨絲灌進來,讓他打了個寒顫。
五個男人魚貫而入,帶著一身水汽和泥土的氣息。
"坐。"方稷指了指靠牆的長凳,轉身從櫃子里取出幾個搪瓷杯,"鐵柱,給幾個學生倒杯茶來,晚上涼,喝杯熱茶。"
鐵柱接過茶壺,動作熟稔的燒水沏茶。
幾個學生拘謹地坐在長凳上,濕漉漉的褲腿在水泥地上留下深色的痕跡。方稷認得他們,都是今天來考試的學生,而且都是在學校專業課還不錯的。
"方老師,這麼晚來打擾您"王剛開口,聲音比白日里低了幾分。
方稷擺擺手,在他們對面坐下"有事直說。"
鐵柱把倒好的茶一杯杯遞給眾人,最後才給自己倒了一杯。他站在一旁,沒有坐下,目光在方稷和另外學生之間游移。
戴眼鏡的男孩像是下定了決心,"這不公平!方老師,這不公平!"攥著褲子開口道,"我的專業課成績是最好的,憑什麼我不能被錄取?"
方稷問幾個人"你們知道這次招人的目的是什麼嗎?"
"推廣抗旱技術啊。"一個女生小聲回答。
"沒錯。"方稷點頭,從抽屜里取出兩份材料,"這是陳家旺的考核記錄,他用一根麻繩,讓老鄉當場學會了判斷犁地之間的間距。"又推過另一份,"而你們的理論答卷,都寫得很好,鄉親們听完你們的宣講會,會問"專家,啥叫aba信號通路?"甚至可能根本就連aba都沒記住。"
眼鏡男生的臉漲得通紅。
"抗旱的麥子好不好,不是實驗室說了算。"方稷的聲音很溫和,"有人適合和數據打交道,有人適合和鄉親們嘮家常,就像小麥,有的品種耐旱,有的抗倒伏,各有所長。"
他起身從書架上取下一摞筆記本"但只有鄉親們听懂的法子,才能真真切切的扎進黃土里。"
方稷的目光掃過每一張年輕的臉,知道大家多麼渴望得到機會,但是他也知道,這些年輕人遲早會明白黃土地上的學問,從來不止一種答案。
眼鏡男生抬起頭"方老師,那我們還有機會嗎?"
方稷笑了笑"抗旱技術推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今年做不完,明年還要繼續。只要你們願意學,機會永遠都有。"
他頓了頓,語氣認真起來"但有一點!如果只是為了混個編制,或者覺得"下鄉推廣"比實驗室研究低一等,那這條路你們走不遠。"
窗外,雨聲漸小,屋檐滴落的水珠在泥地上匯成細流。
"方老師,我們明白了。"女生攥緊手冊,"謝謝您,我會自己練好和鄉親們真正能溝通的語言後再來。"
其余幾個人也表示自己會改。
方稷點點頭,目送他們離開。鐵柱關上門,長舒一口氣"這幫孩子,也不是知道是不是真的開竅了。"
"但願他們是真的懂了。"方稷重新坐回桌前,拿起未批完的數據,"是得讓他們明白,黃土地上的學問,從來不是試卷上的分數能衡量的。"
鐵柱咧嘴一笑"那您這算不算是"第二次招聘"?"
方稷頭也不抬,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算是給他們指條路吧,人生不是一次失敗就被判停的,但路得自己走踏實了才行。"
鐵柱拿著厚厚一摞考核表沖進辦公室,臉上寫滿了不可思議"方老師,山東這批學生,全達標了!"
方稷正在整理推廣計劃,聞言抬起頭"全達標?"
"對!"鐵柱把表格攤在桌上,手指點著上面的紅勾,"您看,全都講的特別好!"
方稷一張張翻看考核表,每份背面都貼著老鄉們的評價"說話透亮"
"那就都錄取。"方稷合上表格,"正好咱們多擴展幾個縣配。"
鐵柱撓頭"可咱原計劃只招二十人,這都超了"
鋼筆尖在名單上劃出長長的墨線,方稷的聲音斬釘截鐵"什麼時候嫌過人才多?山東能推廣開,河南河北就不缺這樣的苗子,告訴孫興華,今年推廣範圍擴大三成!只要是好苗子,咱們就都要收到團隊中來。"
半個月後,山東第一批技術員出征時,方稷在送行會上發現個熟悉的身影,當初河南落選的眼鏡男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怎麼樣?方老師。"鐵柱得意挺了挺胸脯,"這小子在村里住了二十天,幫老張家收了三畝花生,和老鄉同吃同住,學的快的呢,心里頭有股子拼勁。"
方稷也很是欣慰,所有的路都是大家自己選擇走出來的,那晚的夜談,他听進去了,做了,成功了,這讓方稷心里十分欣慰。
送走山東這批培訓的技術員,鐵柱看了看離甘肅開始招聘還有幾天,問是直接去甘肅嗎?方稷想了想還是準備先去看看,最早下鄉的這批孩子干的怎麼樣。
方稷蹲在台階上,往帆布包里塞著記錄本和測墑儀,鐵柱在一旁清點干糧,幾個冷饅頭、一包咸菜、兩壺涼茶。
"方老師,咱真不通知縣里?"孫興華抱著一摞地圖匆匆走來,"萬一被認出來"
"就是要看最真實的情況。"方稷扣上一頂破舊的草帽,帽檐的裂縫里還夾著去年的麥穗,"技術員們剛下去,咱們得知道他們教得對不對,老鄉們學得實不實在。"
鐵柱拍了拍腰間的水壺"那咱裝成啥?收麥子的販子?"
"不用裝。"方稷笑了笑,"就說咱們是省里派來"學習先進經驗"的。"
六點半,三人擠上了開往周口的長途客車。車廂里彌漫著旱煙和汗酸味,車頂的行李架上堆滿了麻袋和扁擔。
"師傅,西華縣現在麥子咋樣?"方稷順勢和身旁的老漢搭話。
"喲,你們也是去學那個"旱一旱再澆"的法子?"老漢嗓門洪亮,"俺們村前兒剛來了倆年輕技術員,教的可細了!"
鐵柱和方稷對視一眼,這正是他們第一批派下去的技術員負責的村子。
"那法子好學不?"鐵柱湊過去問。
老漢點點頭,還從兜里掏出一張畫著澆水示意圖"那小周閨女說的也明白,還給畫了圖,可好學!"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