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昭熙走到機床旁,看著工人熟練地操作按鈕,金屬零件在車床上逐漸成型,開口問道“這款車床的核心部件是自己生產的嗎?比如主軸和控制系統。”
廠長連忙上前一步,指著機床內部解釋“大部分核心部件都是咱們自己造的,像床身、導軌這些承重部件,用的是本地鋼廠生產的特種鋼材,硬度和精度都能達標。
只有少數精密零件,比如主軸里的軸承和控制系統的芯片,還得從國外進口。不過我們的技術團隊已經在攻關了,軸承的樣品上個月剛做出來,經過測試,性能和進口的差不了多少,預計明年就能實現全部國產化,到時候成本還能降一成。”
“要加快研發進度,核心技術攥在自己手里,才能不受制于人。”朱昭熙叮囑道,“現在明國和寧國在技術上卡我們脖子,就是怕我們發展起來。
咱們早一天實現國產化,就能早一天擺脫依賴。另外,還要注重培養技術工人,廠里可以搞個技術比武,對表現優秀的工人給獎金、評先進,再培訓機會,鼓勵他們鑽研技術、提高技能。工人的技術水平上去了,產品質量才能更穩定。”
廠長點頭記下“您說得對,我們下個月就組織技術比武,再和坤澤工業學校合作,辦個培訓班,讓老工人帶新徒弟,爭取把整體技術水平提上來。”
離開機械廠,朱昭熙回到住處,繼續完善會議發言提綱。隨著會議臨近,各項準備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代表們陸續報到,會議材料印刷裝訂完畢,會場也布置妥當,連茶水供應和醫療保障都安排好了。
她的發言提綱改了五稿,最終定稿里,不僅總結了虞國和虞元國這些年發展的成績,還梳理了遇到的問題,更對未來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工業上要聚焦核心技術突破,農業上要推廣合作社模式,教育上要加強人才定向培養,醫療上要完善基層醫療點建設,每一條都結合了實際案例,避免空泛的口號。
會議召開前一天晚上,李怡來到朱昭熙的住處,兩人坐在客廳的沙發上,最後核對會議細節。李怡手里拿著一份清單,逐項匯報“所有代表都已經報到,一共兩百三十人,其中虞國代表一百八十人,虞元國代表三十人,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觀察員二十人。
會議材料每人一套,包括工作報告、發展規劃和候選人簡歷,都已經分發到位。明天上午九點開會,會場的音響、投影都調試好了,醫療組也安排了兩名醫生和三名護士在場待命。”
朱昭熙點頭“好,辛苦你了,考慮得很周全。明天的會議,我會正式提出辭職,推薦你擔任虞國勞動黨中央總書記。你年輕,有能力,這些年在基層和重要崗位上都做出了成績,一定能帶領虞國繼續發展下去。”
李怡握著手里的筆,有些激動“謝謝您的信任,也謝謝您這些年的培養。從當您秘書開始,您教我怎麼調研、怎麼寫報告、怎麼解決群眾的問題,這些我都記在心里。
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不會辜負人民的期望,會把虞國的工業、農業、民生都抓上去,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
“我相信你。”朱昭熙微笑著說,“社會主義事業就像接力賽,我們這一代人跑完了自己的棒,接下來就要靠你們年輕人。
你們有新思路、有闖勁,只要守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多听群眾的意見,少搞形式主義,就能跑得更快、更遠。遇到拿不準的事,多和老同志們商量,也可以隨時和我溝通,我雖然退下來了,但還能給你們出出主意。”
李怡用力點頭“我會的,一定多听多學,不驕不躁,把工作做實做細。”
窗外的夜色漸深,坤澤城的燈光次第亮起,從高處望去,像一片散落的星海。朱昭熙走到窗邊,看著樓下街道上偶爾駛過的自行車和公交車,心里很平靜。
她想起幾十年前剛到坤澤城時,這里還是一片莽荒,晚上一片漆黑,如今高樓林立,路燈明亮,老百姓能吃飽穿暖,還能上學看病——這些變化,是無數人用汗水換來的。
這次會議不僅是她個人工作的一個節點,更是虞國社會主義事業傳承的重要時刻,她知道,年輕一代已經準備好了。
第二天上午八點半,朱昭熙準時來到會議中心。會場設在中心的大禮堂,里面坐滿了來自各地的黨員干部和代表,大家穿著樸素的衣服,手里拿著筆記本,神情嚴肅,眼神里滿是對會議的期待。
禮堂前方的主席台上,掛著“虞國勞動黨中央會議”的橫幅,簡單卻莊重。
九點整,會議正式開始。朱昭熙走上講台,手里拿著一份薄薄的發言稿——她不習慣照本宣科,大部分內容都記在心里,稿子只是用來提醒重點。會場里立刻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沒有喧嘩,連翻筆記本的聲音都很輕。
“同志們,今天我們召開這次會議,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總結這些年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二是完成領導干部的新老交替,為虞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朱昭熙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到禮堂的每個角落,帶著歷經歲月沉澱的沉穩,“這些年,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實實在在發展工業、農業、教育、醫療。
在虞國,我們從只有幾家小作坊,建成了覆蓋機床、農機、紡織的工業體系,城鄉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農村孩子上學不用再交學費;在虞元國,我們幫牧民建合作社,蓋學堂,修公路,從最原始的草原,變成了水草豐美的家園。
這些成績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離不開每一位同志的日夜操勞,更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是工人加班加點趕生產,是農民辛勤種地保收成,是牧民團結一心抗風沙,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