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四十年正月剛過,玄中城勞動國際總部的走廊里就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李怡抱著一摞文件,徑直闖進朱昭熙的辦公室。文件最上面的一頁,用紅筆醒目地寫著“越國鐵礦污染緊急報告”。眼下正是朱昭熙在任的最後一年,各項事務都需在此期間定下基調,整個總部顯得比以往更加繁忙。
“越國新鄭縣的鐵礦出問題了。”李怡將文件放到辦公桌上,語氣緊迫,“當地村民上周發現河水突然變黑,魚蝦大量死亡。
他們沿河道排查,最終發現問題出在越國鋼鐵廠的尾礦庫。我們派去的監察員已經確認,尾礦庫的防滲膜出現大面積破裂,污水正直接滲入地下河。”
朱昭熙翻開報告,內頁附有村民拍攝的照片︰河面漂浮著一層油亮的黑色污染物,岸邊的莊稼葉片焦黃枯萎。她的目光停留在“防滲膜破損原因”一欄,那里寫著“未按季度檢查,老化開裂”。
“鋼鐵廠的監督小組之前沒有匯報嗎?”朱昭熙抬頭問道。
“監督小組組長鄭大山在上個月就提出更換防滲膜的申請,”李怡回答,“但廠主周啟元以聯邦標準規定防滲膜三年一換、目前僅使用兩年零八個月為由,拒絕撥款。監督小組沒有強制執行的權限,只能將情況上報。然而還沒等到勞動國際的批復,事故就發生了。”
朱昭熙合上報告,迅速做出指示︰“立即通知鄭大山趕赴新鄭縣,首要任務是堵住滲漏點,並組織村民進行水質檢測。同時,正式致函越國政府,要求鋼鐵廠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包括村民的醫療費用和農作物損失。”
李怡正要轉身離開,朱昭熙又補充道︰“另外,盡快排查其他成員國是否存在類似隱患。聯邦標準雖然規定了防滲膜的材質和更換年限,但未明確日常檢查的具體流程,這很可能是一個普遍存在的漏洞。”
三天後,鄭大山帶領技術小組抵達新鄭縣。在尾礦庫附近的村莊,幾十名村民正圍住鋼鐵廠負責人討要說法。一位老太太舉著空水桶哭訴︰“我們喝這井水幾十年了,現在打上來的水全是腥臭味,孩子們喝了又吐又瀉,你們必須負責治病!”
周啟元站在人群中,手中緊握一份檢測報告,辯解道︰“尾礦庫完全是按聯邦標準建造的,防滲膜破裂純屬意外。廠里最多賠償你們半年的糧食損失,多的實在拿不出來。”
鄭大山擠進人群,將勞動國際的文件遞過去︰“根據技術合作章程,工廠造成的環境污染必須承擔全部賠償,包括醫療費、誤工費和土地修復費用。所謂‘意外’,實則是未按規定進行檢查維護所致,不能作為推卸責任的理由。”
周啟元臉色頓時變得難看︰“監督小組也沒有每天都來檢查尾礦庫,如果他們早點發現,事情也不至于此。”
“我們上個月就提交了檢查申請,是你一直沒有批準!”站在鄭大山身後的工人代表老張上前一步,“你說‘標準沒有強制要求每月檢查’,把申請壓了下來。現在出了事,反而想把責任推給我們?”
村民們聞言情緒更加激動,有人試圖沖擊鋼鐵廠的大門。鄭大山連忙勸阻,與周啟元約定三天內必須拿出合理的賠償方案,並指揮技術小組立即開始封堵滲漏口。
然而在修補過程中,另一個問題暴露出來。根據聯邦標準,修補防滲膜需使用專用焊接設備,但鋼鐵廠那台早已故障多時,周啟元以“使用頻率低,不必浪費資金”為由一直未予維修。
技術小組不得不從虞國緊急調運設備,整整耽誤兩天時間,導致更多污水滲入地下。
消息很快傳回玄中城。朱昭熙正在主持召開關于各國標準執行情況的聯席會議。明國代表李大人手持一份清單發言︰“我們對明國所有紡織廠的消防設施進行了排查,發現三成工廠的滅火器已過期。
聯邦標準規定滅火器需每年檢測一次,但廠主們以‘未規定必須由專業機構檢測’為由,自行查看壓力表了事,導致大量滅火器無法正常使用。”
寧國代表隨後匯報︰“我國造船廠同樣存在隱患。聯邦標準要求焊接車間安裝排煙設備,但未明確規定排煙機的最低風量標準。部分船廠為節省電費,將風量調至一半以下,工人們長期在煙霧環境中作業,近期因呼吸道問題就診的人數增加了一倍。”
朱昭熙將越國的污染報告放在會議桌中央,沉聲道︰“各位請看,聯邦標準只搭建了一個大體框架,許多執行細節存在模糊地帶。
例如尾礦庫的檢查,只規定季度檢查,未明確具體檢查項目;滅火器檢測,未指定檢測機構資質;排煙設備,未設定具體風量標準。正是這些‘標準之外的空白’,給了廠主可乘之機。”
會場陷入短暫的沉默。各國代表此前主要關注如何達到標準的最低要求,卻未曾深思這些空白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
“必須盡快填補這些漏洞。”韓國代表率先打破沉默,“我國船廠也曾遇到排煙機風量不足的問題,後來工人們自行測定並設定了一個最低風量標準,實施效果很好。我建議由各國工人代表聯合組建一個專項小組,共同起草一份‘補充細則’,將標準中未明確的細節逐一完善。”
這項提議得到了大多數代表的贊同。朱昭熙隨即指派李怡牽頭成立“標準補充細則起草小組”,成員包括各成員國工人代表和相關領域技術人員,要求兩個月內完成第一版草案的制定。
草案起草過程並不順利。各國工業化程度不同,企業承受能力差異巨大。來自明國的代表堅持要求將防滲膜檢查頻率提高到每月一次,並強制由專業機構實施;而越國和寧國的代表則認為此舉將大幅增加企業成本,建議根據企業規模分級管理。
另一方面,工人健康安全標準的細化也引發激烈討論。寧國代表提出應為焊接作業制定明確的煙霧濃度上限和排風量下限,但韓國代表擔心標準過高會使中小船廠難以負荷。類似的爭議在粉塵防護、化學品管理等諸多領域不斷出現。
為確保細則的可操作性,起草小組決定組織實地調研。技術專家分隊前往越國新鄭縣鐵礦、寧國沿海船廠及明國紡織企業,收集一線數據和建議。
在越國,調研組發現除了防滲膜問題,尾礦庫的監測系統也存在缺陷。當地工人建議在庫區周邊設置監測井,定期檢測地下水質量,並將數據實時傳輸至監督部門。這些建議被納入補充細則草案。
寧國船廠的調研則聚焦排煙系統的實際效果。工程師們測量了不同作業條件下的煙霧濃度,最終確定了既能保障工人健康又不過度增加成本的風量標準。工人們還建議為焊接工提供定期健康檢查,該條款也被列入草案。
兩個月期限將至,起草小組匯總各方意見,形成了一份長達百余頁的補充細則草案。草案對聯邦標準中四十七處模糊條款進行了細化,涵蓋了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職業健康等多個領域。
審核會議上,朱昭熙仔細審閱了草案內容,提出在正式頒布前應增加試行環節︰“選擇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進行試點,檢驗細則的實際效果,再根據反饋進行調整。”這一建議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認可。
試點工作隨即展開。選擇的企業包括越國的新鄭鋼鐵廠、寧國的江南造船廠和明國的東海紡織公司。試行期間,勞動國際派出觀察員記錄實施情況,收集企業和工人的反饋。
試行結果顯示出人意料的效果。新鄭鋼鐵廠在按照新細則要求加強防滲膜檢查和監測後,成功預防了另一次潛在泄漏事故。江南造船廠安裝符合新標準的排煙系統後,工人咳嗽等健康問題明顯減少。而東海紡織公司則因及時更換過期滅火器,在一場小型火災中避免了重大損失。
當然,試行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中小型企業普遍反映部分標準實施成本過高,建議根據企業規模實行差異化要求。起草小組據此對細則進行了進一步調整,增加了針對中小企業的過渡期條款和技術援助方案。
六個月後,修訂後的補充細則正式頒布實施。勞動國際同時宣布建立定期評估機制,每三年對細則進行一次全面審查,以確保其與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保持同步。
這一系列舉措不僅完善了聯邦標準體系,更重要的是確立了工人代表在標準制定中的參與機制,為後續的工業治理改革奠定了基礎。問題的最初暴露雖然始于一次環境污染事故,卻最終推動了整個聯邦工業化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