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鈞看到戶部奏報後,十分頭疼。推行十二小時工作制本是為了提高產量,沒想到布匹產量反而比去年同期降了百分之八。朝堂上大臣們爭吵不休,有人主張恢復長工時,認為工人工作時間短導致產量下降;有人主張嚴懲工匠,覺得是工匠工作不認真。
朱祁鈞也知道這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于是決定讓研究院把虞國的檢驗規程翻譯成白話,張貼在每個工廠,並且從虞國雇兩個老工匠來指導。他明白,明國在技術管理方面與虞國存在差距,需要借助虞國的經驗來改進。
越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勞動國際代表要求查鋼鐵廠賬目,周啟元卻只流水賬,拒絕出示原始憑證。他擔心鐵礦石進價等商業機密泄露,會導致采購價上漲。
勞動國際代表依據協議,指出股東有權查閱所有賬目,並且懷疑鋼鐵廠賣給造船廠的鋼材價格比市場價高百分之十,存在回扣問題。這一爭執反映出越國在企業管理方面的不規範,廠主為了自身利益,不願公開賬目,而勞動國際則關注公平和透明。
朱祁鋰為越國工人要求成立“技術委員會”一事感到頭疼。工人們發現按照虞國的規程保養織機,故障率能降一半,但工頭們卻不听從。
朱祁鋰決定讓技術委員會成立,但規定廠主的人佔一半席位,試圖平衡雙方利益。然而,工人很快發現這是一個貓膩,廠主派的人在技術委員會上否決了所有建議。
新鄭紡織廠的工人忍無可忍,拆了織機的傳動帶,以此表達不滿。這表明越國在工人權益和企業管理方面存在矛盾,廠主與工人之間的信任缺失,導致問題不斷升級。
在虞國,朱昭熙接待韓國代表時,韓國造船廠用虞國焊接技術造出的蒸汽貨輪航速比寧國的船快兩節。韓國代表希望再引進十台精密鏜床,並請求派管理專家去工廠,因為工人雖會操作設備,但不知如何安排生產計劃。
朱昭熙了《生產計劃編制指南》,並建議韓國降低皇室持股比例,以符合勞動國際章程。這顯示出虞國在技術輸出的同時,也注重管理經驗的分享和制度的規範,而韓國在企業發展中面臨著皇室持股與工人權益、管理效率之間的平衡問題。
南武洲的情況較為復雜。被罷免的皇室代表與越國特使密談,試圖出售從虞國工廠偷出來的廢舊圖紙。越國特使對圖紙有所懷疑,但皇室代表急于出手。
虞國監察人員及時趕到,查獲了三百多張廢舊圖紙,南武洲勞動黨借此宣布清查皇室在工廠的股份,將技術資料交由工人委員會統一保管。
這一事件反映出南武洲在技術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皇室試圖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而工人委員會則在維護技術資料的合理使用和公平分配。
越國鋼鐵廠用南武洲買來的高爐圖紙改造後,煉出的鐵水溫度忽高忽低,無法煉鋼。周啟元報告稱耐火磚三天就裂了,爐溫一高就塌,可能是砌築方法不對。
朱祁鋰希望虞國派工程師來,但虞國要求先落實工人委員會的權力,因為廠主還在扣工人的技術分紅。這體現了越國在技術引進過程中,只注重硬件設備,卻忽視了與之配套的管理和工人權益保障,導致技術無法有效發揮作用。
寧國的造船廠用自己生產的焊條造船,試航時船底焊縫漏水,險些沉船。朱奠培請虞國焊工來指導,虞國焊工發現寧國工人連基本焊接姿勢都不對。
寧國工頭嫌教學速度慢,逼著工人高強度練習,結果多人受傷,還有人燒了焊槍電纜。這表明寧國在技術應用方面,缺乏對工人技能培訓的重視,只追求短期效果,而不注重基礎技能的培養。
聯邦三十八年三月,勞動國際在玄中城召開技術交流會。各國代表帶來了各自的產品,韓國的船用螺栓達標,代國的棉紗接近標準,而明國的齒輪、寧國的焊條、越國的鋼板均不合格。
朱昭熙指出,問題不在于技術本身,而是各國的制度不配套。明國的齒輪未按檢驗規程生產,寧國的焊條缺少爐前分析,越國的鋼板因工人未參與配料調整而質量不佳。
朱昭熙拿出新的《技術合作章程》,要求想繼續使用虞國技術的國家,必須遵守三條規則工廠里的技術文件必須對工人公開,讓工人了解生產要求和標準;關鍵工序必須有工人代表簽字才能開工,確保工人對生產過程負責。
每年拿出利潤的百分之五用于搞工人培訓,提升工人技能和素質。明國、寧國、越國的代表陷入沉默,他們明白如果答應這些條件,廠主的權力將被削弱;但如果不答應,與虞國的技術代差將會越來越大,影響本國工業的發展。
會議僵持到傍晚,韓國代表率先簽字,稱他們早已實施類似制度,效果良好。代國代表隨後也簽了字,表示工人懂技術後,設備故障率降了一半。
朱祁鋰派來的特使猶豫再三,最終也拿起筆,但請求先培訓工人。朱昭熙同意,並表示第二天就派人去,從基礎的量具使用教起。
明國和寧國的代表回到住處,連夜發電報回國。朱祁鈞和朱奠培收到消息後陷入沉默,奏折上寫著若不簽,下個月虞國將停止供應精密零件。
朱祁鈞讓信使告訴朱昭熙,要派人去虞國工廠參觀,學習管理工人的方法。朱奠培則打算讓造船廠工人代表去,表面是學技術,實則是了解虞國工會的權力。
他們沒有意識到,朱昭熙早已料到這一情況,準備讓各國代表參觀工人參與管理成功的工廠,讓他們明白技術真正發揮作用的關鍵在于工人的力量。
三月底,明國和寧國的工人代表來到虞國。在沃墾省的集體農莊,農民拿著耕作日志討論播種深度,日志數據精確到厘米,展示了虞國在農業生產中也注重細節和科學管理。
明國工人感慨自己也能做這些工作,只是沒人教他們如何記錄數據;寧國焊工代表則驚訝于虞國焊接記錄表對責任的嚴格追究,這也是虞國工人認真負責的原因之一。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