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326章 韓代之變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比格多動 本章︰第326章 韓代之變

    聯邦二十八年的春末,玄中城的靈堂尚未撤去,南洋的季風已帶著不同尋常的躁動掠過韓國與代國的都城。

    朱權、朱高燧、朱有墩三位前總理的相繼離世,在聯邦各國引發的不僅是哀悼,更有權力真空帶來的微妙震蕩。當各國高層的目光聚焦于玄中城的權力重組時,韓國與代國的年輕皇子們,已在民間積蓄了足以掀翻朝堂的力量。

    這種力量的根源,可追溯至十年前的武洲封藩。當時南洋諸國為爭奪南武洲的封邑,將成年皇子、皇叔盡數派往海外,留在本土的多是未成年的幼子。

    韓國皇帝朱範圯膝下原有十二子,八子朱征釗還在玩泥巴的時候,其兄長們已奔赴南武洲的韓武國、韓田國等地;代國皇帝朱聰沫的六子朱俊桑也是如此,五位兄長也已分別就藩代湘國、代秦地。

    這些留在都城的幼子,自幼便生活在\"留守者\"的特殊環境中,他們無需像兄長那樣承擔開疆拓土的使命,卻也因此被排除在核心權力圈之外。

    各國皇帝對這些留守皇子的教育,呈現出明顯的分化。年富力強的君主尚能兼顧,如慶國皇帝朱秩�要求所有皇子參與糖廠實務,晉國皇帝朱祁鋰親自審定皇子的工業課程;但年過五十的君主,精力多轉向國家積累或個人享樂。

    韓國皇帝朱範圯五十三歲時,就將朝政交給太子,自己專注于擴充皇家船隊;代國皇帝朱聰沫四十五歲後,大部分時間用于巡視各地種植園,對留守皇子的學業僅偶爾過問。

    這種寬松甚至放任的環境,反而給了朱征釗與朱俊桑接觸多元思想的機會。聯邦二十二年,虞國的《勞動周報》通過貿易渠道傳入南洋,其\"勞動者聯合\"的主張在韓國的紡織廠、代國的糧站引發討論。

    當時十七歲的朱征釗在父親的船隊里擔任見習管事,常溜入碼頭工人的棚屋,听他們傳閱報紙時的爭論;十六歲的朱俊桑則借巡查農莊的名義,與代國的佃農交流,記錄他們對\"地租減免\"的訴求。

    聯邦二十四年的\"思想大討論\"成為關鍵轉折。虞國中央研究所公開的部分科學理論,不僅沖擊了傳統的工匠經驗主義,更間接動搖了\"君權天授\"的理論基礎。

    朱征釗在韓國的皇家圖書館里,對比《虞國憲法》與《大明律》,發現\"公民權利\"的表述與儒家的\"民本\"思想既有重合又有本質區別。

    朱俊桑則在代國的農業學堂,目睹虞國農藝師向農民傳授雜交、嫁接技術,這些神乎其神的技術,讓他對神權、君權產生了懷疑。

    為\"培養皇子的務實精神\",韓國與代國的朝廷按慣例將年輕皇子下放到基層。朱征釗被派往望北港淡馬錫)的造船廠,名義上是監督工程,實則無權干預決策。

    朱俊桑則前往代國西部的糧倉,負責登記出入庫數據。這段經歷讓他們看到了制度的另一面︰韓國造船廠的工頭克扣工錢導致罷工,朝廷的解決方案是抓捕帶頭者;代國的糧官虛報損耗中飽私囊,上級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朱征釗在造船廠的賬本上發現,工人的日薪僅能購買兩升米,而廠長的月俸相當于兩千升米,這種差距在他組織的秘密討論會上被反復提及。

    朱俊桑則在糧倉的牆角記下每筆異常支出,半年後整理出的《糧務舞弊錄》,成為他後來動員農民的重要材料。

    兩位皇子的共同點在于,他們沒有像其他留守者那樣沉溺于特權,而是選擇將所見所聞轉化為行動,朱征釗聯系了韓國的\"勞工互助會\",朱俊桑則與代國的\"佃農聯盟\"建立了秘密聯系。

    這些民間組織的背後,隱約可見虞國的影響。聯邦二十五年起,虞國的\"國際通訊社\"開始向南洋發送加密稿件,內容多是\"如何組織罷工如何核算成本以揭露剝削\"等實用指南。

    韓國的勞工互助會突然掌握了\"按產量計算合理工資\"的方法,代國的佃農聯盟則學會了用\"土地產出率\"反駁地主的高租要求,這些都與虞國情報部門的暗中支持脫不開關系。

    朱征釗與朱俊桑通過這些組織,逐漸構建起自己的力量網絡,前者控制了韓國各港口的工人區,後者在代國西部的七個縣建立了佃農聯絡點。

    聯邦二十八年的國喪,給了他們行動的契機。當韓國與代國的高層忙于籌備吊唁事宜,邊境的駐軍也因\"國喪期間不得異動\"的命令而放松警惕時,朱征釗與朱俊桑同時啟動了計劃。

    三月十五日,韓國望北港的造船廠突然停工。三千名工人手持寫有\"同工同酬\"的木牌,封鎖了碼頭入口。

    朱征釗穿著工裝出現在人群中,當眾宣讀《造船廠工資核算報告》,揭露管理層將15的利潤轉入私人賬戶的事實。

    駐港部隊接到的命令是\"避免沖突\",面對工人的和平示威,只能原地待命。三天後,罷工蔓延至陽翟馬利利)的紡織廠,朱征釗趁機調動互助會的武裝小組,控制了韓國的軍械庫。

    同日,代國西部的佃農開始行動。朱俊桑帶領五千人包圍了糧倉,要求按\"畝產三成繳租\"的新方案重新核算。

    當地官員試圖調動民團鎮壓,卻發現民團中的佃農已倒戈。朱俊桑利用奪取的糧倉儲備,向饑民發放糧食,一周內集結了三萬人,沿公路線向都城推進。

    代國皇帝朱聰沫試圖調北疆駐軍回援,卻因\"國喪期間調動需聯邦批準\"的規定被拖延,等援軍抵達時,朱俊桑已控制了都城的外圍防線。

    兩國的斗爭持續了一個月。韓國皇帝組織的反撲因得不到基層軍官支持而失敗,朱征釗在海軍的同情派幫助下,切斷了皇帝逃往南武洲的航線。

    代國的皇室成員試圖以\"宗室聯姻\"拉攏朱俊桑,被其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拒絕。至四月中旬,朱征釗進入陽翟皇宮,朱俊桑在代國議會宣布接管政權,兩國的舊政府宣告終結。

    新政權的首要舉措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特征。韓國頒布《勞工權益法》,規定工資不得低于最低生活標準,成立由工人代表組成的工廠監督委員會。

    代國則推行《土地改革條例》,將超過百畝的莊園收歸國有,按家庭人口重新分配。兩國均宣布退出南洋十三國的關稅同盟\"。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326章 韓代之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326章 韓代之變並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