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305章 跨國婚姻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比格多動 本章︰第305章 跨國婚姻

    虞國“婚姻自主登記”政策實施半年後,虞國相關部門統計報表顯示,共有三十七對跨國婚姻完成登記。

    其中二十九對是明國勞工與虞國女性結合,五對為寧國勞工與虞國女性,其余三對涉及洪州、越國勞工。這些婚姻均由當事人自主申請,未受任何行政干預,多數源于共同勞動中的長期相處。

    翠南省的鐵路工地上,明國勞工王大柱與食堂管理員趙春燕的結合頗具代表性。王大柱來自明國江南的佃農家庭,因家鄉遭災,報名參加了虞國的勞工招募。

    趙春燕則是土生土長的虞國人,父親是農莊的蒸汽拖拉機手,母親在紡織廠工作,她本人高中畢業後分配到工地食堂,負責食材驗收與賬目管理。

    兩人的交集始于一次食材清點。王大柱所在的土方隊負責食堂用煤的搬運,按規定需與管理員共同核對重量。他第一次見到趙春燕時,對方正蹲在煤堆旁,查驗煤塊的濕度。

    “在我們那兒,女人哪會干這些。”王大柱在給家人的信中寫道,“食堂的賬目她算得比賬房先生還清楚,每天收工後,她會把剩下的饅頭分給晚歸的工人,從不說空話。

    有次我發燒,她背著藥箱走了三里地來工地,給我打針喂藥,還特意熬了小米粥。這里的女人和家里不一樣,她們自己掙錢,說話算數,沒人覺得依附男人是天經地義。”

    趙春燕對王大柱的印象則是“踏實”。他所在的小組負責鐵路路基的夯實,按規範需達到每平方厘米2.5公斤的壓力標準。

    有次質檢員抽查時發現局部壓強不足,王大柱沒找借口,帶著組員重新返工,直到深夜才完成。“他話不多,但交代的活兒從不用盯著。”趙春燕在申請結婚登記時對民政干事說,“我們虞國講究‘勞動見人品’,他符合這個標準。”

    兩人的登記手續在工地附近的民政所辦理。民政干事核實材料後,當場發放了結婚證,附加的《跨國婚姻須知》上注明︰雙方需在一年內完成虞國基本法律知識考核,考核通過後,王大柱可申請居留許可。

    朱昭熙視察翠南省工程時,特意在工地會議室召見了這對夫婦。趙春燕穿著工裝,袖口還沾著面粉,匯報時條理清晰︰“他現在跟著夜校學認字,已經能看懂《勞動紀律手冊》了。

    上周工地組織技術考試,他的土方夯實操作被評為優秀,比有些老工人還高。我打算教他學算術,明年爭取讓他考個機械操作證,干活也可以不那麼累了。”

    王大柱坐在旁邊,雙手放在膝蓋上,語氣有些拘謹卻很堅定︰“我是發自內心想成為虞國人。在明國,我家三畝地要交五成租子,在這里干半年,寄回去的錢就夠家里蓋瓦房了。虞國的日子實在,只要肯干就有奔頭。

    我知道入籍要考制度知識,夜校的老師說我進步快,明年應該能通過。為了春燕,也為了自己,我肯定能行。”

    朱昭熙翻看他們的學習記錄,王大柱的筆記本上抄著“虞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其中“勞動權”一條被紅筆圈出。

    她指著這部分說︰“婚姻自由是法律賦予的權利,但入籍不僅是身份的轉變,更要認同這里的制度。你們倆一個教文化,一個傳手藝,這種互助才是長久之道。知識能讓日子過得更穩,這不是空話。”

    類似的案例在各工地普遍存在。雲隴省的電報線路工地上,明國勞工李偉與架設隊的技術員陳梅結婚。

    李偉擅長攀爬作業,負責電線桿頂端的導線固定;陳梅則負責測量線路的絕緣電阻,兩人常配合完成“高空接線+地面監測”的協作。

    陳梅在申請書中寫道︰“他能在15米高的桿上保持平衡,我能通過儀表發現0.1歐的電阻偏差,我們在工作上互補,生活里也合得來。”

    這些婚姻的登記過程嚴格遵循制度流程。聯邦民政部制定的規範明確︰當事人需提交三份材料,由本國使館出具的未婚證明、虞國醫療機構的體檢報告、雙方簽字的《權利義務聲明書》。

    聲明書中特別注明︰“婚後雙方均有保留工作的權利,子女教育需遵循虞國義務教育法,不得強迫輟學。”

    對于國內存在的男女比例失衡,朱昭熙在政治局會議上明確反對“行政干預”。她引用統計局的數據︰“目前的失衡主要源于早期移民中女性性佔比高,近十年新生兒性別比已趨于平衡。

    強制婚配不僅違反婚姻自由原則,還會導致家庭矛盾激化。去年農莊的信訪數據顯示,包辦婚姻的糾紛率是自由婚姻的7倍。”

    替代方案聚焦于“保障女性權益以提升生育意願”。政策調整包括三項內容︰將產假延長至一年,期間工資由社保基金按原額發放,不影響工齡計算。

    每個營地和工廠需配套托兒所,按每50名職工設1名保育員的標準配置,入托費由單位承擔30。

    這些措施的效果雖需長期觀察,但短期內已顯現積極信號。跨國婚姻登記數量逐月遞增,第七個月新增八對,第八個月增至十二對,且申請人中主動要求入籍的比例從初期的60升至85。

    明國勞工王大柱在通過法律知識考核後,拿到居留許可的當天,就去書店買了《虞國憲法》和《機械原理入門》,他在日記里寫道︰“春燕說,等我考下操作證,就申請調到蒸汽夯土機隊,她說那里的工作能夠輕松一點。”

    年底的工程總結會上,外籍勞工的貢獻被系統納入評估體系。鐵路工程的驗收報告顯示,明國勞工參與的路段,路基沉降率比設計標準低0.3毫米。

    電報線路的架設精度中,寧國勞工負責的區段,絕緣電阻達標率達98,與虞國工人持平。這些數據被寫入《工程檔案》,姓名按工種排序,未標注國籍差異。

    勞工營地的廣播里,每天晚飯後會播報“今日優秀工作者”,王大柱、張大海等外籍勞工的名字與虞國工人交替出現。

    這種平等對待通過家書傳回聯邦各國,越國勞工李某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這里的人不問你來自哪里,只看你干了多少活。我上個月得了優秀,獎金買了塊手表,在越國時想都不敢想。”

    朱昭熙在年度報告中強調︰“外籍勞工的融入,本質是制度吸引力的體現。當虞國的生活方式能讓勞動者感受到尊嚴與希望,人口問題的解決便只是時間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守住‘勞動創造價值’的根本,讓制度的合理性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人、一件件具體的事傳遞出去。”

    隨著第一批勞工的兩年工期將滿,約有三成的人提交了延期申請。他們中,有的希望通過考核轉為正式工人,有的想攢夠錢後帶家人移民,更多的則像王大柱那樣,在虞國找到了“踏實過日子”的可能。

    這種源于現實體驗的認同,比任何宣傳都更有說服力,隨著家書傳遍聯邦的各個角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虞國的制度或許不完美,但它至少讓勞動者的付出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305章 跨國婚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305章 跨國婚姻並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