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299章 社會虞國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比格多動 本章︰第299章 社會虞國

    虞國的社會面貌,在改革的這些年里,一直呈現出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這種發展無關炫目的口號,也無關刻意的粉飾,而是體現在四千多萬國民日復一日的生活細節里。

    田埂上蒸汽拖拉機的轟鳴聲、工廠車間里標準化生產的節奏、學校課堂上瑯瑯的讀書聲,共同構成了這個國家最真實的底色。

    從北熙洲東海岸的海晏省到西海岸的景川省,七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宜居土地上,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公里六人。這種地廣人稀的格局,讓虞國的發展壓力遠小于歷史上的同類時期。

    沒有十數億人口帶來的壓力,沒有尖銳的土地矛盾,卻有著更從容的空間去實踐“共同發展”的理念。

    虞國的兩州十二省的劃分,本就是按“資源適配”原則設計︰東部沿海的海晏、越原、荊南三省專注于工商業與航運,西部的沼澤、沃墾、景川三省側重農業與礦產開發,中部各省則作為交通樞紐與工業中轉基地,這種布局從根源上避免了資源爭奪的內耗。

    農村的變革最具代表性。集體農莊已覆蓋全國八成以上的農業區域,但絕非簡單的“大鍋飯”模式。每個農莊都是自負盈虧的獨立經濟體,設有“農業農村委員會”,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負責制定種植計劃、分配收益、協調資源。

    委員會每月召開一次全體莊員大會,任何決策需獲半數以上同意方可執行。這種“集體所有、民主管理”的模式,既避免了私營農場的資源壟斷,又杜絕了絕對平均主義的低效。

    蒸汽機械的普及是農莊效率的核心支撐。沃墾省的“紅旗農莊”擁有三台大型蒸汽拖拉機、兩台聯合收割機和一座小型飼料加工廠,三十名莊員便可耕種五千畝土地,畝產小麥穩定在三百五十斤以上,遠超傳統耕作模式的兩倍。

    農莊的收益分配遵循“按勞分配為主,兼顧公平”的原則︰扣除再生產資金、公共福利金後,剩余部分按勞動工時分配,技術崗位如機械操作員、農藝師)的工時單價是普通農活的一點五倍。

    這種差異既激勵了技能學習,又保證了基礎公平,去年該農莊的人均年收入達一百二十萬虞元,相當于越國普通工人的一點三倍。

    醫療與養老保障在農村已實現全覆蓋。每個農莊都設有“衛生所”,配備一名醫生和兩名護士,藥品由國家統一調撥,診療費僅收取成本價的三成。村民每月繳納收入的百分三作為醫保基金,大病住院可報銷七成費用。

    養老方面,男性年滿六十歲、女性年滿五十五歲,可每月領取三十斤糧食和五百元的養老金,資金來源于農莊公共積累與國家補貼。

    景川省的老農王福根去年因肺結核住院,總花費一百五十元,個人僅支付四十五元,出院後仍能按時領到養老金,他常對人說︰“這日子,比以前地主家還安穩。”

    城市的發展則體現著工業化的有序推進。坤澤城作為首都,人口已達八十萬,雖無摩天大樓,卻有著清晰的功能分區︰工業區位于東郊,集中了同澤鋼鐵廠、坤澤機械廠等大型企業。

    商業區在市中心,各類商店、銀行、合作社鱗次櫛比;居民區則分布在南北兩區,統一規劃的平房整齊排列,每戶標配一個小院和一間儲藏室,都是免費安排給工人住宿的。

    工廠的管理模式延續了“工人參與”的傳統。同澤鋼鐵廠的“勞資協商委員會”由七名工人代表和五名管理人員組成,負責制定工作時長每日十小時,每周休息一天)、安全標準、獎懲制度。

    車間的安全檢查由工人代表輪流負責,發現隱患可直接要求停產整改,無需管理層批準。這種機制使該廠的事故率連續三年低于百分之一,遠低于越國同類工廠的百分之三。

    工人的福利待遇同樣完善︰免費住、食堂就餐補貼、工傷保險因工受傷全額報銷醫療費,休養期間工資照發)。技術工人的月薪普遍在一千五百元到兩千元,足以支撐一家三口的體面生活。

    教育的普及改變了城市的人口結構。坤澤城共有小學四十二所、中學八所、大學兩所,義務教育入學率達百分之九十八。小學課程除語文、算術、科學外,增設“勞動技能”課,學生需掌握基礎的工具使用和機械原理。

    中學則分設“工業班”“農業班”“商業班”,根據學生興趣定向培養,畢業後可直接進入對應行業工作或繼續深造。

    坤澤大學的錄取采取“考試+推薦”制,除筆試成績外,需由所在單位或學校出具“品德與實踐”證明,確保選拔的不僅是成績優異者,更是踏實肯干者。去年該校錄取的五千名新生中,有一千二百名來自農村農莊,八百名是工廠的一線工人。

    社會保障在城市形成了更細致的體系。除農村已有的醫保、養老外,城市新增了“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工人每月繳納工資的百分之二作為失業金,失業期間可領取原工資的七成,最長持續六個月;公積金由個人與企業各繳納百分之五,可用于購房或大修住房。

    海晏省的紡織女工李娟去年因工廠設備升級暫時失業,靠失業保險金維持了三個月生活,期間參加了政府組織的技能培訓,結業後順利進入新廠工作,她感嘆︰“國家不僅給飯吃,還教人本事,心里踏實。”

    社會風氣的轉變更具深層意義。“勞動光榮”不再是口號,而是融入日常的價值觀。坤澤城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向先進工作者學習”的宣傳畫,報紙上連載著工人、農民、教師的先進事跡。

    這種對勞動的尊崇,讓投機取巧、好逸惡勞的行為受到普遍鄙視,年輕人以進入工廠、農莊工作為榮,大學生畢業後主動申請到基層的比例逐年上升。

    虞國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沒有盲目追求“現代化”的表象,而是專注于制度內核的完善。沒有電力,便最大化發揮蒸汽動力的潛力;沒有高樓大廈,便讓平房院落充滿生活氣息;沒有復雜的金融體系,便用合作社和國有銀行保障資金流通。

    這種務實的發展路徑,使其在保持社會公平的同時,實現了經濟的穩步增長,近五年工業產值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七,糧食自給率達百分之一百二十,國民識字率從建國初的百分之十五提升至百分之九十九。

    這個沒有霓虹燈的國度,用蒸汽的轟鳴、麥田的金黃、課堂的書聲,勾勒出另一種“天堂”的模樣——它不完美,卻在扎實前行;它不耀眼,卻讓每個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希望。這種精氣神的凝聚,或許比任何物質成就都更接近“社會主義”的本質。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299章 社會虞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299章 社會虞國並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