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學術交流機制。在坤澤大學設立“中華文化研究院”,邀請聯邦各國學者參與,重點研究“儒家與憲政”“道家與市場”“法家與法治”等交叉課題。
研究成果不設標準答案,而是通過辯論形成“共識清單”,供各國參考。例如“法治”既可以是明國的“法典+判例”,也可以是越國的“議會立法+法院解釋”,只要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即可。
可是文化融合非一日之功,甚至可能伴隨爭議。但只要守住“傳承”與“包容”的平衡,讓聯邦各國在認同“大明根脈”的同時,又能保留自身特色,這個由差異構成的共同體,便能在動態平衡中延續下去。
想到這些之後,朱昭熙在返回坤澤城後的第三周,便向虞國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和虞國代表大會提交了召開第一次勞動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提議。
虞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政治局會議對于朱昭熙的提議毫不猶豫的同意了。畢竟從地方黨組織匯總的數據顯示,勞動黨自成立以來,黨員人數已從最初以朱昭熙這個勞動黨發起人為主的幾個人擴張至現在的三十多萬人。
這些黨員覆蓋了工業、農業、軍事、教育等所有核心領域。其中,工人黨員佔比58,農民黨員23,知識分子黨員17,其他階層2,基本實現“以無產階級為主體”的結構設計。
但黨組織的層級建設雖已完成,全國性的統一思想會議卻始終缺位,地方支部在執行政策時,常出現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解偏差。
例如雲隴省的礦山支部將“集體主義”簡單等同于“平均分配”,導致技術工人與普通礦工薪資拉平,引發技術骨干流失。這些問題印證了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的必要性,大會的召開不是為了形式上的統一,而是要在具體實踐中明確原則邊界。
這場遲來了多年的會議,參會人員的篩選用了整整半年的時間,從全國兩州十二省、三百二十七個縣的基層黨組織中,按黨員比例選出代表,最終確定五百一十四人。
他們中既有雲隴省煤礦的老礦工黨員,也有同澤鋼鐵廠的技術骨干,還有負責農村土地改革的地方干部,平均黨齡五年,無一例外都有基層工作經歷,且在本職崗位上有明確業績,避免“空談理論”者佔據話語權。
會議地點選在坤澤城的勞動人民文化宮。這座建築由虞國國營建築公司設計,摒棄了傳統宮殿的繁復裝飾,保留著水泥澆築的立柱和鋼制桁架,牆上未掛任何裝飾,只在主席台兩側懸掛著兩條標語︰“實事求是”“團結奮斗”。
工作人員提前三天對會場進行檢查,重點確認通風系統和座椅穩定性,代表們將在這里連續開五天會,每天的議程排滿八個小時。
開幕當天上午八點,代表們憑紅色證件入場,按預先劃定的區域就座。朱昭熙穿著普通的灰色工裝,提前十分鐘走進會場,在第一排中間的位置坐下。
她面前的長條桌上,只放著一份裝訂成冊的會議議程和一支鋼筆,沒有茶杯,按會議規定,除午休時間外,全程不提供飲水,避免頻繁離席影響進度。
八點三十分,主持人宣布會議開始。第一項議程是審議《虞國勞動黨工作總結報告》。報告由中央書記處起草,全文共三萬七千字,分四個部分︰組織建設、經濟實踐、思想教育、對外聯絡。沒有任何修飾性表述,全部用數據和事實說話。
“截至去年年底,全黨共有黨員三十四萬七千三百二十一人。基層黨組織覆蓋所有國營工廠、縣級行政區和七成以上的鄉鎮,但存在三個突出問題︰部分農村支部半年未開展活動,三十七個工廠支部書記由行政領導兼任,十二縣的黨員發展存在‘唯學歷’傾向。”
經濟實踐部分,報告列舉了這些年的計劃的完成情況︰鋼鐵產量達標率百分之九十二,鐵路鋪設里程超額完成百分之十五,糧食自給率從百分之六十七提升至百分之九十八。
但同時指出,“國營企業管理效率仍有不足,同澤鋼鐵廠的非生產性開支佔比高于計劃指標三個百分點,雲隴省紡織廠的設備利用率僅為設計值的七成”。這些問題在會前已通過內部文件下發,代表們手中都有詳細的附件說明。
朱昭熙在報告念到 “思想教育滯後” 時,在議程上劃了一道橫線。報告里提到,抽查顯示,只有百分之四十六的黨員能準確復述 “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三成基層支部的學習材料仍停留在五年前的版本。
這正是她此次推動會議的核心原因 —— 隨著黨員隊伍擴大,思想統一的難度越來越大,必須通過制度化的學習機制解決。
報告結束後,進入討論環節。按規則,每位代表發言時間不超過十分鐘,且需提前報名。第一位站起來的是雲隴省代表王鐵山,他是有著八年黨齡的礦工,聲音帶著煤塵打磨出的沙啞
“報告里說農村支部活動少,我們那的問題更具體,秋收時黨員都忙著搶收,支部會開不起來;冬天閑了,又湊不齊人。建議按農時調整活動頻率,大忙時搞‘地頭學習’,農閑時集中培訓。”
他的建議被記錄員及時寫在會場後側的黑板上,旁邊標注著 “雲隴 1 號提案”。接下來發言的是同澤鋼鐵廠的李紅梅,她指出工廠支部 “行政化” 的危害。
“車間主任兼支部書記,開黨會時總講生產指標,黨員意見沒人听。建議明確規定,支部書記必須專職,且不得由行政副職以上人員擔任。”
討論持續了三個小時,共收集到五十八條具體意見。朱昭熙始終沒有發言,只是在本子上記錄關鍵點︰“農村支部需靈活設置活動形式”“工廠支部應與行政體系脫鉤”“黨員發展要重實踐表現”。這些內容將作為修改報告的依據,提交閉幕式表決。
下午的議程是討論《中華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融合綱要》。這是朱昭熙親自牽頭制定的文件,全文八千字,分 “核心共識”“實踐路徑”“考核標準” 三部分,同樣以條文形式呈現,避免模糊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