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亞半島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朱昭熙便在里斯本臨時指揮部下達新的軍事指令。東路軍南方集團軍剛完成對葡萄牙的控制,二十萬精銳便被迅速抽調,組建為“煦洲集團軍”。
這支新部隊的核心任務明確︰掃清煦洲煦洲)北部由武洲國家試探性建立的殖民地,切斷武洲勢力在煦洲的資源補給線。
朱昭熙對煦洲的戰略定位基于雙重考量。一方面,武洲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在煦洲北部沿海建立的據點,雖規模有限,卻可能成為其未來擴張的跳板。
這些據點多位于摩洛哥、阿爾及利亞沿岸,依托港口控制當地黃金、象牙貿易,甚至已開始嘗試奴役土著建立種植園。若放任其發展,未來可能與大明聯邦在煦洲的利益產生直接沖突。
另一方面,朱昭熙看重煦洲本土力量的“工具價值”。在原歷史上武洲人的繁榮,、是踩在煦洲土著的尸骨上。三角貿易的血債,朱昭熙惡趣味的想著,正好趁著這個機會,讓這個世界歷史上的煦洲土著報了原來歷史上的那些人的仇。
煦洲集團軍的作戰策略圍繞“以土著制土著”展開。部隊並未直接投入主力攻堅,而是首先在大明聯邦控制的北非海岸建立後勤基地,隨後以武器、食鹽等物資為誘餌,招募當地部落武裝。
這些被武裝起來的土著部隊約十萬人,由大明聯邦軍官擔任顧問,負責偵察、襲擾及消耗武洲殖民地的防御力量。
在具體行動中,煦洲集團軍兵分三路︰西路沿大西洋海岸南下,目標是摧毀葡萄牙在摩洛哥的艾西拉、拉巴特等據點。土著部隊在聯邦火炮掩護下發起沖鋒,聯邦正規軍則負責斷後及清理殘敵。
中路直指阿爾及利亞的奧蘭港,這里是武洲勢力在北非的重要貿易節點。部隊采用“圍點打援”戰術,先以土著部隊圍困港口,待武洲援軍從海上抵達時,再以聯邦海軍主力實施攔截。
東路則向的黎波里方向推進,清除西班牙在昔蘭尼加的零星據點。此方向地形復雜,聯邦軍充分利用當地部落間的矛盾,扶持親聯邦勢力,分化瓦解抵抗力量。
這場行動本質上是一場“借刀殺人”的消耗戰。朱昭熙清楚,煦洲土著的社會結構松散,且長期處于部落紛爭狀態,難以形成統一抵抗力量。利用他們對武洲殖民者的天然敵意,既能減少聯邦軍的傷亡,又能有效消耗雙方人口。
據後勤部門統計,煦洲集團軍每推進100公里,土著炮灰的傷亡率高達30,而聯邦正規軍的損失不足1。這種“低成本高收益”的戰略,朱昭熙做的不比當年的朱高煦弱。
與此同時,西路軍在朱瞻壑的指揮下展開分兵行動。自君士坦丁堡陷落後,西路軍面臨的下一個戰略節點是東歐與地中海沿岸。朱瞻壑將150萬大軍拆分為“東武洲集團軍”與“南武洲集團軍”,分別應對不同方向的威脅。
東武洲集團軍由先鋒司令也先率領,兵力達100萬,目標直指波蘭立陶宛聯邦。這個時代的東歐並非後世那般落後——波蘭立陶宛聯邦疆域遼闊,擁有強大的翼騎兵部隊,曾多次擊敗條頓騎士團與莫斯科公國,是東歐不可忽視的軍事強權。
也先的作戰計劃聚焦于“破其精銳”,以輕騎兵為先鋒,深入波蘭腹地實施騷擾,破壞農田、焚毀村莊,動搖其戰爭潛力。 集中火炮部隊,重點打擊波蘭的要塞城市,如克拉科夫、華沙,削弱其防御體系。
引誘波蘭翼騎兵主力出城決戰,利用聯邦軍的燧發槍齊射與火炮覆蓋,抵消其騎兵沖鋒的優勢。
也先熟知翼騎兵的沖擊力,因此特別部署了“三段式射擊”戰術︰前排士兵射擊後迅速後退裝填,後排士兵上前繼續射擊,形成持續火力網。
同時,每支部隊配備一定數量的拒馬樁,用于遲滯騎兵沖鋒。這種戰術在後世的工業革命時期被廣泛應用,但在15世紀的戰場上,堪稱降維打擊。
南武洲集團軍由朱瞻壑親自統領,兵力50萬,任務是南下清掃地中海與紅海沿岸的回回勢力,並與東路軍的煦洲集團軍在突尼斯匯合。
這一行動旨在徹底切斷武洲與中東的陸上聯系,並為下一步進攻亞平寧半島建立跳板。南武洲集團軍的推進路線相當簡單。
第一階段是沿小亞細亞半島南部海岸西進,攻克阿勒頗、大馬士革等歷史名城,摧毀回回教的文化與宗教中心。
第二階段是控制紅海北端的亞喀巴灣,封鎖麥加、麥地那等聖城,從精神層面對回回教勢力實施打擊。
第三階段是向西進入北非,沿地中海南岸推進,與煦洲集團軍會師于突尼斯,共同掃清迦太基遺址周邊的武洲殘余勢力。
朱瞻壑對南武洲的作戰強調“斬草除根”。部隊每佔領一座城市,便實施嚴格的宗教清洗︰男性一律處決,女性信徒則被集中管理,強制放棄之前的信仰或直接充作勞動力)。
當煦洲集團軍在北非海岸推進、東武洲集團軍與波蘭翼騎兵在東歐平原對峙、南武洲集團軍橫掃地中海東岸時,大明聯邦對武洲的戰略包圍網正逐步收緊。
朱昭熙與朱瞻壑約定,待南北兩路軍在突尼斯匯合後,將實施“跨海擊羅”計劃︰陸軍從西西里島登陸,清掃意大利各城邦;海軍則直接進攻羅馬周邊,以海軍陸戰隊突襲梵蒂岡,擒獲教皇。
這套包圍戰略的核心在于割裂與瓦解,通過控制不列顛、伊比利亞、北非及東歐,將武洲大陸與外界隔絕,切斷其獲取資源與技術的可能。
先清除武洲的外圍盟友如回回勢力、東歐弱國),再集中力量打擊核心強國如法國、神聖羅馬帝國)。以羅馬教廷為目標,從宗教層面動搖武洲的精神支柱,配合軍事打擊,加速其崩潰進程。
在里斯本指揮部,朱昭熙看著鋪滿整個房間的世界地圖,紅色標記的大明聯邦控制區已從永洲、樂洲、煦洲延伸至歐洲邊緣,唯有武洲大陸腹地仍保持著模糊的原色。
這場包圍戰的殘酷性遠超以往任何一場戰爭。大明聯邦以絕對的技術優勢與冷酷的戰略規劃,將武洲納入一個精心設計的死亡陷阱。
而那些被當作炮灰的煦洲土著,或許至死都不知道,他們的鮮血不僅染紅了武洲和煦洲的土地,也為一個大明聯邦新一輪的擴張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