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229章 問題滋生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比格多動 本章︰第229章 問題滋生

    治大國若烹小鮮,朱昭熙自然是深諳此理。即便改革之前那場嚴打如利刃般刮骨療毒,將虞國之前混亂體制下的積弊清掃殆盡,可當改革走過三個春秋之後,新的問題仍如野草般在制度縫隙中破土而出。

    北熙洲這片土地上,四千萬人口構成的移民大國,縱然主體是從大明遷徙而來的百姓與被打散融入新文明的土著,縱然他們斬斷了原有的地域羈絆、剝離了歷史傳統的束縛。

    甚至整個國家的架構都帶著初生的嶄新,卻依然無法阻止利益團體以地域、行業、圈子為紐帶悄然聚合。

    思想認知的不統一,是問題滋生的溫床。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腳步雖然被朱昭熙強行帶入了新的文明紀元,思維卻依舊沒有完全掙脫舊時代的枷鎖。

    有人留存著部落時代抱團取暖的慣性,有人延續著封建時代尊卑有序的觀念,更有人從大明聯邦其他國家沾染了資本主義逐利至上的習氣。

    朱昭熙主持編撰的《貨殖通論》雖然已經完成,理論的光芒卻暫時只在知識分子的圈層中流轉,基層百姓對資本剝削的本質、對新體制的深層邏輯仍然缺乏清晰認知。這種認知斷層,讓現實的矛盾愈發凸顯。

    首當其沖的是農村領域的生產困境。集體農莊的田壟間,曾經高漲的勞動熱情正悄然褪色。“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平均主義傾向,讓部分農民心生倦怠。

    他們望著山區實行的土地承包責任制,眼熱于那份“種自己的地,收自己的糧”的自主性,開始聯名向地方政府請願,要求打破集體生產模式。

    “公社的地,耕起來沒勁。”一位老農在鄉公所的陳情書上寫道,“山那邊的地,自個兒說了算,收成全歸自己,那才叫干活有盼頭。”這種訴求背後,是個體利益與集體主義在實踐中的踫撞,更是基層對生產激勵機制的現實需求。

    城市工廠里的矛盾則呈現另一種形態。工人們抱怨集體工廠的管理“管得太寬”。從考勤作息到技能培訓,從宿舍分配到文娛活動,工廠幾乎包攬了工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表面看是人性化關懷,實則讓部分人感到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以前在小作坊,不想干了撂挑子就走,現在想換個廠子,檔案調不動,戶口遷不了。”紡織廠的青年女工在小組討論中直言,“說是當家作主,可連換份工作的自由都沒有。”

    更棘手的是勞動力流動機制的僵化——跳槽與換工作需層層審批,繁瑣的流程讓人力資源難以根據市場需求高效配置,也讓工人對體制產生了抵觸情緒。

    行業與地域間的利益博弈,更是讓經濟治理陷入困局。礦工聯盟與紡織工聯盟如同兩股對立的力量,在資源分配與政策傾斜上各執一詞。

    礦工們主張“工業以能源為先”,要求加大礦山投資與運輸基建;紡織工們則強調“民生為本”,呼吁增加輕工業原料配額與市場流通渠道。

    這種矛盾在工業部的會議上激化到——來自不同地區的負責人為爭奪工業區建設的優先權爭得面紅耳赤。

    “景川省的煤炭儲量佔全國六成,工業區必須優先落地這里!”“五大湖區域的雲隴省與沼澤省水網密布,紡織原料運輸成本低,輕工業基地建在我們這兒才符合經濟規律!”

    爭吵聲中,區域利益壓倒了全局規劃,會議往往因無法達成共識而草草收場,國家產業布局的統籌推進嚴重受阻。

    在治理體系中,一個更隱蔽的問題正在滋生以工程師、軍官為代表的“專家階層”逐漸脫離群眾。

    國家建設高度依賴他們的專業技能,卻也讓他們在資源分配與決策流程中佔據了特殊地位。部分工程師在項目審批中優先考慮家鄉所在地區的利益,將技術評估與地域情感掛鉤;一些軍官在基建項目招標中,暗中為關聯企業開綠燈。

    這種特權意識的蔓延,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工廠管理者利用職權給自己分配額外的住房配額與緊俏食品,“特殊供應”的名單越來越長,與普通職工的生活差距日益明顯。

    “他們拿技術當資本,拿權力當籌碼,早就忘了自己也是工人的一員。”一位老工人在車間角落的私下議論,道出了基層對特權階層的不滿。 如果不是因為還有著工會的制約,工廠的問題將更加糟糕。

    追根溯源,這些問題的核心在于缺乏一個真正的革命政黨作為先鋒隊。朱昭熙也終于是明白了過來,制度的框架需要思想的靈魂來支撐,而思想的傳播需要組織的力量來推動。

    如今的治理體系中,各級官員更多是執行指令的行政角色,而非發動群眾、凝聚共識的革命骨干。

    當《貨殖通論》的理論尚未轉化為基層的行動自覺,當利益團體的訴求缺乏統一的價值引領,整個國家的發展便如同失去舵手的航船,在各種現實矛盾的浪濤中顛簸。

    地方農莊的生產效率、工廠的管理活力、行業間的協作效率,都因這種組織與思想的缺位而大打折扣。

    改革三年,破舊易,立新難。舊問題的清除只是第一步,如何在新體制中構建統一的思想認知、打破利益集團的壁壘、防止特權階層的固化,才是決定虞國未來走向的關鍵。

    理論的光芒需要更廣闊的土壤,而培育這片土壤,或許需要比編撰書籍更艱難的實踐建立一個能扎根群眾、引領方向的革命政黨,讓思想的火種穿透知識分子的圈層,真正點燃四千萬人共同建設國家的熱情。

    這個時候,朱昭熙才明白過來,在現代國家的治理當中,政黨還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利用政黨,把矛盾擺在明面上來,無論是一黨制的統籌還是多黨制的相互制約,在朱昭熙現在看來,至少比現在虞國的無黨制要好上不少。

    坤澤城的夜晚,城市的燈火星星點點,既有工坊的徹夜勞作,也有學堂的求知燈光。但在這繁華之下,新的問題正在暗處滋生,如同未被察覺的病灶,若不及時診治,終將影響整個國家機體的健康。

    下一場“改革”的硬仗,或許不在經濟制度的設計,而在思想與組織的重塑——這遠比清除舊弊更復雜,也更需要勇氣與智慧。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229章 問題滋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229章 問題滋生並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