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家” 這個由朱昭熙創造的新詞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如颶風般迅速席卷大明聯邦。從寧國的錢莊櫃台到越國的絲綢工坊,從揚國的鋼鐵廠到洪州共和國的造船廠,商賈與工坊主們听到這個稱謂之後,紛紛將這個稱謂當仁不讓的戴在了自己的頭上。
在人們傳統認知里,只有從春秋戰國乃至上古時期傳承的儒家、道家等諸子百家可以稱為 “家”,朱昭熙賦予的新名號,在他們眼中無異于將商業階層抬升至與傳統學術流派同等地位。
再過去即便他們這些人自詡為“儒商”,工坊主和商人們仍舊難以擺脫 “不事生產”“重利輕義” 的刻板印象。在他們的眼里,每一次的海上貿易、每一輪工坊擴建的決策,都伴隨著傾家蕩產的風險。
“高收益源于高風險” 成為他們的共識,在這些商賈的心中,自身財富積累是承擔風險、苦心經營的正當回報,至于比那些普通工人、農民賺的錢多,在他們眼里是應該的。朱昭熙的命名,恰似官方認可,讓他們倍感榮耀。
洪州共和國與越國的那些大商人、大工廠主率先行動了起來。他們召集各地學者,結合數十年營商經驗,編纂商業理論典籍。《貨殖通鑒》,開篇便以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為引,系統闡述資本運轉邏輯。
書中設立 “市易篇”,詳細記錄洪州共和國,鄧國皇帝主政時,通過控制鐵礦石進口配額,使本國鋼鐵價格上漲三成的實操案例;“漕運篇” 則分析越國商船隊如何利用季風規律,將絲綢運往南洋,實現利潤翻倍的策略。
在 “商賈之道” 章節,更提出 “資本如流水,順勢而導,方能聚沙成塔” 的核心理論,主張資本家應敏銳捕捉政策與市場變化,靈活調整經營方向。
另一部典籍《商賈要略》聚焦商業實務,首創 “成本核算十二法”。書中以揚國紡織工坊為例,從棉花采購價格、工匠薪酬、設備損耗等十二個維度,教商人精準計算利潤空間。
在 “風險管控” 章節,列舉寧國錢莊因盲目放貸導致資金鏈斷裂的教訓,提出 “三查三驗” 原則 —— 查借貸者資產、查經營狀況、查信用記錄;驗抵押物真偽、驗合同條款、驗還款能力。兩部典籍一經刊印,半月內便售出萬余冊,成為商賈案頭必備之書。
行事準則的制定同樣嚴謹。他們尋訪前朝宮女太監、士大夫家奴,借鑒傳統貴族禮儀,融合商業特色,制定出《資本家守則》。
守則將商業活動劃分為 “洽談”“簽約”“履約” 三階段,規定洽談時需以茶會友,待三巡茶畢方可進入正題;簽約時須在契約末尾加蓋家族紋章與個人私印,並由三位見證人簽字畫押;履約過程中若遇糾紛,須先提交商會仲裁,不得私自采取暴力手段。
在社交禮儀方面,明確規定宴請賓客時,菜品數量須為單數,寓意 “獨佔鰲頭”;座次安排以右為尊,主賓需坐東朝西。這些準則旨在塑造 “高貴、優雅、仁慈、善良、偉大” 的資本家形象,扭轉民眾偏見。
然而,《資本家守則》在各地執行時卻遭遇諸多阻礙。在越國絲綢產區,部分工坊主認為繁復的洽談禮儀耽誤商機,私下仍沿用 “快刀斬亂麻” 的談判方式;寧國的錢莊老板則對 “三查三驗” 原則陽奉陰違,為追求高利息,向信用存疑的商人放貸,導致壞賬率激增。
面對這些問題,洪州共和國的商業聯合會率先做出調整,將守則精簡為 “核心十則”,保留關鍵條款,簡化形式流程;越國則設立 “商業禮儀督導員”,由德高望重的老商賈擔任,定期巡查工坊與商鋪,對違規者處以罰款或取消商會會員資格。
資本家們的野心不止于此。他們將目光投向階層塑造,試圖構建新的貴族體系。在洪州共和國,五皇輪流執政的政治生態下,商業家族通過聯姻、參股等方式,與皇室財團建立千絲萬縷的聯系;在越國,新興資產階級代表通過議會席位,逐步影響政策走向。
揚國、明國、寧國推行皇室資本壟斷,在這些資本家們的眼里,在本質上那些皇室同樣屬于資本家階層,出于維護階層形象的考量,根本不可能反對商業階層的自我提升。
後面經過他們這些人如同儒家一樣的慢慢影響,遲早有一天,那些皇室還是會按照資本家們編寫的經典和行事準則來行動。
對虞國,資本家們有著自己的解讀。在他們眼中,朱昭熙雖然以雷霆手段打擊民間資本,推行國有化,但本質上與揚國、明國、寧國沒有太大的差別。同樣是以國家壟斷資本替代民間資本的那些手段。
他們將虞國中央政府比作龐大財團,認為朱昭熙及其官僚集團遲早會被國家利益誘惑,走向資本瓜分的老路。即便朱昭熙高喊 “虞國屬于全體國民”,在資本家們看來,不過是統治的話術,難以撼動人性對利益的追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更有甚者生出奇特設想。部分資本家私下討論,待朱昭熙百年之後,將其尊為資本家時代的至聖先師,和孔廟一樣,為朱昭熙設立廟宇。
這可不是什麼不切實際的想法,憑借著“資本家” 這一命名,以及朱昭熙在經濟領域的影響力,她便當之無愧。
隨著理論體系與行為規範的完善,資本家階層開始謀求政治話語權。在洪州共和國、越國以及各小國當中,商業代表聯名提出《商業權益保障法案》,要求降低關稅、規範稅收、保障私有財產。
在民間,他們資助文人墨客撰寫文章,宣揚商業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試圖改變社會輿論導向。
然而,資本家們的行動並非一帆風順。在虞國,監察委員會密切關注商業階層動向,對任何試圖操縱輿論、干預政策的行為嚴懲不貸。
在越國,土地貴族與新興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貴族們以《農業保護法》抵制商業擴張;在揚國,皇室財團忌憚民間資本做大,暗中出台限制政策,打壓商業家族。
面對困境,資本家階層並未退縮。他們通過跨國商會加強聯系,共享資源、互通有無;在內部,不斷完善傳承制度,培養家族接班人,確保商業帝國的延續,他們堅信,儒家在過去的兩千多年,是國家的統治思想,可是未來的兩千多年屬于資本家。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