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朱瞻壑的介紹,大家都有些牙疼,毫無疑問,最好拿下的是樂洲大陸,這里的國家已經被打散了,但是他們那里的回回教著實讓人頭疼,而其他容易拿下的大陸,煦洲大陸和熙洲大陸又有些遠,歸根到底還是人手不足,技術不夠進步。
一直默不作聲的朱祁鈞突然開口“咱們現在需要考慮的不是什麼攻佔其他地盤,而是需要考慮怎麼發展自己,咱們這些人各自為政,當然本宮也不是說各自為政不好,但是虞王也說過,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咱們需要考慮的是該怎麼樣把咱們組織起來。”
眾藩王也是嘆了一口氣,對啊,想那麼多有什麼用,他們現在手中的這點力量,只夠發展自己的藩國,哪里還能有力量去開拓呢,如果不是朱瞻基打斷了海外封王的節奏,他們甚至不想和大明產生沖突。
現在一邊要管內部,另一邊還要和大明對抗,這已經有些精疲力竭了,哪里還有精力去管其他的事情呢,朱祁鈞雖然有些欲蓋彌彰的想奪權,但是他說的不錯,他們這些藩王是時候聯合起來了。
“確實,太孫說的對,咱們做事也的確需要名義。”寧王眼珠一轉,頓時就有了主意“朱瞻基是依靠造反上位的,更是悖逆先帝的意願,死後讓一個不知道從哪里來的野種來當皇帝,還侮辱性的給先帝上了一個仁宗的謚號。
本王以為咱們作為朱家子孫,自然應該重新確立大明正朔,恢復先帝的名義,尊太孫為大明皇帝。”
朱昭熙挑了挑眉,這個寧王絕對是一個超級陰謀家,寧王的這個提議看著似乎真的是在為朱高熾和朱祁鈞考慮,把朱祁鈞奉為大明正朔,但是這一下子等于是直接敲定了之前朱昭熙說的,自己是在幫弟弟恢復大明,而朱昭熙不能對大明的領地有一絲一毫的覬覦。
另外也是制約了朱祁鈞,朱祁鈞現在被請到洪州去主持洪州的事務,那里那麼大的地盤,本來是封給朱高熾膝下五個孩子的,現在全部掌控在朱祁鈞的手中,以朱祁鈞的手腕,拿下整個洪州也不是不可能,那里人口雖然少了點,但也可以作為稱霸的基礎。
現在尊朱祁鈞為大明皇帝,那麼朱祁鈞就沒有任何理由拿下洪州了,除此之外,這也算是朱祁鈞和所有藩王的一個交易,既然所有藩王都認可朱祁鈞作為大明皇帝了,那麼朱祁鈞就必須承認他們這些藩王的獨立地位。
朱祁鈞眼楮眯了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他不是藩王,而是大明太孫,這如果是在朱高熾時期,他的地位肯定要比所有藩王都高,但是現在遠離大明的他,沒有任何根基,只有一個皇家正朔的名義罷了。
“太叔爺說的對,確實應該重新確立正朔,不過皇爺爺臨終之時,已經下達可口諭,所有藩王與大明皇帝地位同等,皆可自行稱帝,各位王爺同樣也是大明正朔才是,本宮只是諸國中的明國正朔才是。”朱祁鈞一臉微笑,直接把所有藩國抬到了和大明同樣的地位上。
這確實有著讓大明分崩離析的危險,但是朱祁鈞想的也沒錯,反正這些藩王翅膀已經硬了,他又沒有能力削藩,就算削藩,那麼大的國土,他也管不過來,那還不如放手,讓所有藩王都獨立出來,把大明和明國分開來看,也好和這些藩王結個善緣。
“本王有個想法,這些年大家也見過了各種各樣的國家體制,有宗教為主的,有部落聯盟,也有皇帝獨掌大權的,本王看之前鄭王叔他們做的就很不錯。
既然一個國家維持有些艱難,那自然要聯合起來,但是怎麼聯合,該聯合到什麼程度,聯合起來由誰來做主,聯合起來做什麼,大家都可以商量出來一個章程嘛。
到時候咱們也確立一個祖宗成法,約定所有人都要遵守,未來只有九成以上的王爺同意,才可以修改這些祖宗成法。大家以為如何。”
朱昭熙在來的路上就有了這個想法,那就是建立一個類似于聯邦或者邦聯的組織,來規定和約束所有藩王。
听了朱昭熙的想法,大家紛紛點頭同意,他們現在也算是博學多識,自然是知道那種聯合王國的,只不過一時之間還真的沒有想過,把這套東西用在自己這里。
畢竟他們這些人接受的都是正統儒家理念,講究的是大一統,之前怎麼可能允許國家成為這麼松散的一個組織呢。
封地在南婆羅洲的韓王朱奇�率先發問,“哦,這也是一個好辦法,可是這個聯合組織的首領,該怎麼選出來,是世襲的,還是大家輪流坐莊,另外之後咱們這些藩王的兒子,孫子除了嫡長外,其他人肯定也是要分封出去的,這些孩子該如何。”
大家紛紛把目光轉向韓王,沒想到韓王也能提出這麼具有建設性的問題,的確,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的話,他們這些藩王遲早也得散伙。
肯定不能是世襲,不然這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有什麼區別呢,成為一個橡皮圖章,下面還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輪流坐莊雖然有很多缺點,但是至少相對來說比較公平,這些人就算出身于藩國,但是他們也要考慮自己退位之後的情況,不可能做得太過分。
所有人都開始討論起來,到底要有個什麼樣的組織形式,是讓國家的自主性多一點,還是讓這個聯盟的高層力量強一點。
對于越國、虞國、揚國這些大國來說,肯定是希望國家的自主性多一點,不怎麼想太多的受到這個聯盟的束縛,但是其他小國可不這麼想。
聯盟的力量強一點,的確是束縛住了自己,但這也同樣束縛了那些大國,現在看起來那些大國對他們不感興趣,不會發動什麼兼並戰爭,可是未來呢,設身處地的去想一想,他們如果是大國的國主,都不可能放棄吞並這些小國。
這個時候,大家都還是剛剛就藩沒多久,大國和小國的差距其實並沒有那麼大,大國除了地盤大一點之外,人口方面其實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大國和小國相對來說還是平等的,所以最終經過所有藩王商量之後,還是決定采用中央強,地方弱的體制。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