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朱高煦請求為越國設計行政體系的事情,朱昭熙並非毫無想法。她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現在又經歷了如今長達十三年的封建主義教育,對于政治領域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認知和見解。
權力與責任向來是緊密相連的。她思索著如何構建一個合理的體系,于是便問朱高煦︰“那您在不在意自己手中的權力呢?要知道,權力和責任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如果既想要牢牢握住手中的權力,又不想承擔任何相應的責任,還幻想著國家能夠永遠穩定地存在下去,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誰也無法預知掌握權力的那個人在未來會不會做出胡作非為的事情。”
朱高煦听了朱昭熙的話,陷入了思考。過了很久,這才回答道“我也保證不了自己的後代到底是什麼樣的君主,既然如此,那就做好最壞的打算吧,把他們全部當作是昏君,從這個角度出發來制定制度吧。”
听到朱高煦這樣的回答,朱昭熙心中不禁感嘆,朱高煦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但在這種關乎國家發展的大事上,一點都不糊涂。
按照他這話的意思,就是要放棄一部分權力,以此來保證王室能夠長盛不衰。這樣一來,事情就相對好辦了許多。
于是,朱昭熙開始向朱高煦闡述自己大致的構想︰“既然如此,那就直接在越國設立君主立憲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君主未來就相當于一個吉祥物,將所有實際的權力都下放給下面的人去競爭。
這樣一來,一旦有人對君主動了不該有的心思,做出企圖危害君主地位的事情,其他人肯定會聯合起來群起而攻之。因為在這種制度框架下,那個人的權力也就失去了合法性基礎。”
听了朱昭熙的這個想法,朱高煦皺起了眉頭。在他看來,這豈不是主動挑起黨爭嗎?雖然君主能夠永遠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但長此以往,下面的人豈不是要亂成一鍋粥了?
朱昭熙一邊思索著這個制度的細節,一邊耐心地回答著朱高煦的問題︰“君主立憲制度自然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來支撐。
首先,要把文官明確地區分開來,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兩種。事務官主要負責具體的事務性工作,他們通過考試進入政府的各個機構,並且要永遠保持中立,絕對不得插手政治事務。
如果事務官想要參與政治活動,那麼就必須先辭職,而且一旦辭職,就永遠不能再回到事務官體系內。同時,事務官不能被隨意開除,以保證他們工作的穩定性。
“而政務官則是由選舉產生的。可以在越國人為地把政務官劃分為兩到三個黨派,這些黨派的成員參加選舉。選舉成功的人就可以成為相應部門乃至全國的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全國的行政事務。
“至于選舉的具體安排,要在地方建立各級議會。先由各地區、各行業初步選出初級議會議員,這里要保證議會議員能夠廣泛地代表各個行業的利益,而不是被某一股勢力所壟斷。
議員中應該有普通的工匠、農人等普通民眾,要在一定程度上照顧女性的比例,不能忽視佔天下人口一半的女性的力量。如果勛貴或者世家在議員中的比例超過了一定程度,那麼這次選舉就是無效的,需要重新進行選舉。
“初級議會每年選舉一次。在各省建立中級議會,這些議會的成員由初級議會的人員選出,每年改選一半,同樣必須保證人員比例的合理性。
高級議會則是越國最高的選舉機構,每年改選三分之一。各級議會的主要職責是制定法律法規,選舉當地的行政長官,以及監督官員的貪腐行為和財政的使用情況。
選舉的候選人由各政黨推薦,讓各政黨之間去競爭,但他們必須努力討好議會,以獲得支持。”
听完朱昭熙詳細的行政設計,朱高煦倒沒有提出太多原則性的問題。他覺得這樣的分權制衡體系,能夠讓議會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把可能出現的民眾騷亂等問題都控制在議會內部進行解決,毫無疑問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但是,他也並非沒有顧慮。第一個問題就是,這樣的制度設計等于是要擴充官員隊伍,政務官、事務官、議員這些都是官員,而且不允許兼職。這麼多的官員都需要政府出錢養著,在財政方面絕對是一個大難題。
另外一個問題則是他最為關心的軍事方面。讓這些文官去管理軍隊,在他看來怎麼都不合適。畢竟,把“刀子”掌握在別人手里,可不是一件讓人安心的事情。
听到朱高煦提出的這些問題,朱昭熙首先解答了第一個關于財政的問題︰“到時候財政方面不需要王室來承擔。讓選出來的行政首領去組建自己的班底,由他們去解決這些財政問題。
如果沒錢了,就讓他們想辦法去賺錢,絕對不能讓他們以縮減政府開支的名義隨意解雇事務官和議員,從而達到集權的目的。
同時,議會也可以對這些政務官提起彈劾,只要彈劾的人數超過了一定的界限,那麼這些政務官就會被免職。用這種缺錢的壓力來促使他們想方設法地去發展國內的經濟,不斷開拓新的財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于第二個軍事方面的問題,朱昭熙提出了一個她自己也不確定是否可行的解決辦法︰“可以建立一個獨立于最高政務官組建的行政班底的內閣的新機構。這個新機構由越王作為最高首領,越王同時擔任軍事學校的校長,這樣可以讓軍隊認為自己是真正的越王門生,從而保證一定的忠誠。
這個新機構主要由軍隊的高級官員組成,形成一個軍事決策機構,同時吸收內閣的最高長官進入,大家共同決策軍事方略。
並且,軍隊和財政上的所有官員必須是事務官,而不是政務官。這些軍事決策也需要交給議會審議,只有在審議通過之後,才可以進入執行階段。”
听到朱昭熙的這個解決辦法,朱高煦承認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新的問題又冒了出來。他說道︰“自古以來,用兵之道都講究兵貴神速。按照你說的,一大堆程序走下來,那黃花菜都涼了,還怎麼打仗啊?”
對此,朱昭熙也只能無奈地兩手一攤,表示沒有完美的辦法︰“這樣相互制約的體系,軍事效率肯定會受到一些影響,這是不可避免的。
只能是下放一定的權力給軍隊,允許他們進行自衛反擊,也允許他們自行制定一些戰術。但是在戰役和戰略方面的權力,必須交給最高軍事機構做出決定。可以臨時下放戰役決策給下面的軍隊,但戰略方面的權力一定要牢牢抓住。”
這麼多復雜的制度設計和彎彎繞繞,讓朱高煦听得頭大如斗。他實在有些理不清其中的細節,于是讓朱昭熙把自己的所有想法都詳細地寫下來,他要帶回去,到時候和越國的那些大臣以及世子朱瞻壑一起商量商量,看看具體該如何執行這些制度。
朱昭熙也理解朱高煦的想法,畢竟這是一個全新的和大明完全不同的制度體系,涉及到越國的未來發展,確實需要慎重考慮。
不過在心里也不由得吐槽,自己這些天除了處理政務都在寫教育改革方案交給朱高煦了,現在又要寫越國的整體改革方案,這樣算起來,朱高煦送的那些東西,完全不夠給她的酬勞了。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