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遷都南京已經好多年了。南方氣候好,再加上御醫精心照料,這位中年皇帝的身體反而比過去還結實。如今已經是洪熙八年,雖然朝堂上時不時還是有些爭斗,但大體上,天下還算太平。
北京那邊雖然不再是皇帝的駐地,卻因為三位親王留守,反而變得比以前更重要。其中年紀最小的朱昭熙,也不再是那個只會跟著讀書寫字的小姑娘了。
眼下她才十二歲,但個子已經快趕上成人,加上平時常練騎射,氣勢上早就不像個孩子。更重要的是,她從小就在高位上長大,做起事來一點都不含糊,甚至隱隱透著一股不容忽視的威勢。
隨著年紀漸長,她自然也不再適合繼續住在五軍都督府那種地方。于是洪熙四年,朱高熾下令在北京給她專門建了一座王府,賜號“東虞王府”。
這天,朱昭熙正在王府書房里,和蔣謙一起听掌書和記室匯報各方面的情報。
這些年,她並不是只盯著朝廷大事,像移民、建城、派人出海、開發邊疆,事無巨細她都要過問。她身邊能干的人不少,但蔣謙,是個特別的存在。
最初,她是因為蔣貴才注意到蔣謙的。
那年京營演武,朱昭熙親自去檢閱部隊,對那個身手了得、話不多說但動作麻利的將領蔣貴印象不錯。後來打听一番,發現這人還有個哥哥,叫蔣謙,原本是讀書人,但多年科舉不第,如今已經有些自暴自棄,整日在家閑晃。
朱昭熙想著,要拉攏蔣貴這樣的軍中干將,最好也把他家里人一並帶過來。再說她也清楚,有些人不是不行,而是沒遇到機會。于是她決定試著征闢蔣謙,做東虞王府的參事。
蔣謙的確是被科舉制度耽誤的人。
他出身江南,家在溧水鎮。小時候聰明伶俐,十歲能背整本《左傳》,寫得一手好字。家里父親早就定下方針,一個兒子讀書,一個去從軍。弟弟蔣貴被送去軍營練兵,後來還真混出來了;蔣謙則一心讀書,從縣學讀到舉人,可惜怎麼也考不上進士。考了好幾年,到了三十歲還是沒考上,心氣兒也慢慢散了。
別人只看結果,沒人管你努力了多少。親戚鄰里都覺得他就是個不中用的讀書人。他自己也知道,外人眼里的自己,就是個失敗者。
他沒少有過那種坐在燭光下發呆的夜晚,覺得自己可能這一輩子就這樣了。
朱昭熙的第一次征闢,是洪熙元年的春天。朱昭熙派了太監帶著書信親自上門,蔣謙听說後確實心動過,可當時王府還沒什麼實權,他就推辭了。
第二次征闢是在初夏,他又說自己要準備明年的春闈,再次謝絕。
可到了第三次,形勢變了。朱高熾已經搬去了南京,北方留三王坐鎮,朱昭熙雖然年幼,卻已經是大明實權藩王之一了。蔣謙這次認真思考了。
他心想,與其在考場上耗一輩子,不如趁早投靠有潛力的人。朱昭熙雖然是個女兒身,可她背後沒人,全靠自己打拼,這樣的人,值得賭一把。
他甚至想過,如果能輔佐她走到最高位,自己也許能青史留名,甚至超過姚廣孝。這個大膽的想法一旦冒出來,就再也壓不下去了。
于是,蔣謙終于接受了征闢,成了東虞王府最早的一批人。
加入王府後,他很快展現出了自己不一樣的能力。雖說一開始只是個參事,但他懂得察言觀色,又擅長籌謀,很快就贏得了朱昭熙的信任。
尤其是他和于謙的配合,一個忠于國家,一個只忠于朱昭熙,兩人互補,王府不少重大決策就是靠他們推動下來的。如今北方能有這麼大的變化,這兩人都功不可沒。
真正讓蔣謙出名的,是洪熙五年的那場大戰。
當時因為大明的人口貿易和冷兵器貿易,整個東虞國只剩下了兩大勢力,九州探題和足利幕府,而這兩大勢力正在進行最後的統一決戰。蔣謙看準時機,建議朱昭熙派佐渡衛出征。佐渡衛是她親自組建的部隊,裝備一流,火繩槍、大炮都有。
雙方的戰爭快到了尾聲之後,佐渡衛全軍從海上來到了戰場,不分是哪個勢力,一律視為敵人,戰事爆發後,佐渡衛打得非常狠,不到三個月就把九州探題和足利家的殘余勢力一掃而空。這一戰過後,東虞國算是真正成了朱昭熙的地盤。
當時因為連年戰亂,加上人口貿易損耗,原本人口上千萬的四島,活人只剩下三百多萬,多是老弱婦孺。
戰後,蔣謙親自帶人清剿殘余勢力,與朱榮一起配合佐渡衛,將所有不服從統治的倭人徹底清除,最終四島再也見不到成年男性的倭人身影。
接下來的三年,他偷偷從各地組織移民往東虞遷移。靠著朱昭熙透露的“佐渡金礦”消息,他吸引了大量百姓過去開發,如今東虞國人口已經回升到兩百萬人。
雖然距離戰前人口還有很大差距,但蔣謙相信,只要政策穩、治安好,幾年時間,就能翻倍甚至恢復原狀。
後來,周滿和李興發現了海外大陸的新線索,蔣謙听說後心里想得更多了。他暗自琢磨︰哪怕將來在朝中失勢,大不了帶著人馬去海外另起爐灶,也未嘗不可。
這個想法一旦冒頭,他就越發敢放手去做事。他開始設法把洪保這個老對手架空,然後建議朱昭熙再設一個專門的情報機構,獨立運作,不歸內廠。
朱昭熙點頭同意。他們一起從以前身邊的宮女、太監里挑選人選,安排到王府各個崗位,又在內廠里安插自己的人。
原本王府中掌書和記室是兩個部門,分別管文書和記錄,他建議干脆合並,設成一個獨立機構,由朱昭熙親自掌控,不再受內廷或其他廠衛牽制。
這個情報機構雖然在軍事上比不上錦衣衛、東廠那些老牌勢力,但在探查情報、打通消息的效率上卻一點不差。
更重要的是,這個機構里的人忠誠度極高。現在的掌書是朱昭熙身邊從小伺候的太監鐘文海,記室是她舊時貼身宮女夏蓉。兩人對她絕對忠心,無論她命令什麼,從不遲疑。
王府的這套體系一旦運轉起來,便如一台精密的機器,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干什麼,不需催,不用提。朱昭熙越來越像一個真正掌控一方的領袖,而蔣謙,就是這背後不可或缺的一只手。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